上课点名app_他的课不需要点名,却需要……

上课铃响了,

站在讲台上的却不是老师,

而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

这“奇怪”的现象在陈代波的课堂却很常见,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代波老师自己设计的“思修”课课堂考核形式。

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崇尚以学生为本、教学相长的他,在十几年教学中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理念,把“朴素”的思修课堂“玩”出了新花样。他说自己的课不需要点名,“因为我是‘深度点名’,不仅人到,更要心到”。

b3527b099b17a13d3cfcc1e58e8d882f.png

自创课程考核体系 让课堂“走心”

“上课铃响了,站在讲台上的却不是老师,而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精心制作的PPT在屏幕上滚动,学生们依次上台、合作无间,共同展示课题,阐述观点;台下同学积极提问、主动质疑,思想的对弈在课堂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是陈代波喜欢的课堂景象,已经陪伴了他多年的教学生涯。在陈代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堂上,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早已习惯在讲台上“show”出自己的观点。

陈代波根据课堂情况,自创了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在我的教学设计中,一般是我讲一半,学生讲一半。学生的展示主要依据教材内容,我会基于每一章最重要的内容去列出主题,让学生自学教材、查资料,以寝室为单位来讲这些主题。”

这种设计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查找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面对众人展示自我的胆量。这样的设计,也贯彻了陈代波“交流思想,分享体验”的理念。

04cddf2ef4b0f4974422d1c49a4f47b5.png

施行“师生共讲”,陈代波还考虑到了课堂参与度的问题。对此,他让台下学生当评委,列出具体内容和评分标准,并以学生评分为依据生成课堂展示的成绩。“评分得有依据,为什么打高分或低分?前提是要说明台上同学说了什么,因此评委必须认真听。我也会对他们的评分表打分,看他们有没有认真听,仅仅打一个分数是远远不够的。”

陈代波笑称这种考核方式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我的课不需要点名,因为我是‘深度点名’,不仅人到,更要心到。”

他更鼓励台下同学向台上展示的同学提问。“讲台上下有时还会有交锋。”他笑着说。

在陈代波的课程中,每位同学的平时成绩由一篇读书报告的成绩、一次课堂集体展示的成绩、一次中期考核成绩和十多次当评委的表现成绩组成,基本体现了评分方式的公平性和对学生能力考核的全面性。

说起这项设计的初衷,陈代波诚恳地说:“最主要的出发点就是给学生尽可能公平的回报,虽然会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但如果学生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对这个社会也会有一种正向的期待。”字字句句,无不流露出对学生的拳拳关爱。

feeaf12960092496c4a4ea141fdc8fb9.png

“思修”课: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对接

“‘思修’实际上是一门很难上的课。”陈代波坦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作为思修课的教师,怎样引导当代大学生,将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相对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对此,通过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陈代波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理念:交流思想、分享体验、凝聚共识、促进发展。

如何去理解这套理念?陈代波解释说,所谓交流思想,就是将传统课堂上的“灌输知识”转变为不同想法、价值观的“交流碰撞”。“在我的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深入交流,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出发,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交流之后,才能互相了解不同的思想想法和价值观念。”

“在交流思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就是分享体验。”陈代波表示,老师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不尽相同,但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实践会带来不同的体验。这个体验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自身成长、自我世界的一部分。通过分享,大家就可以加深对其他人的认识、了解和把握。

8b759ebdb26254e9afde3f6a0864ad99.png

在五花八门的想法和各自不同的体验面前,会产生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陈代波笑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去凝聚共识。”

他进一步说道:“这个共识,是从大家的想法中整合出来的。我们不能主观地说,谁的想法都是对的或者错的,需要评判的标准。”对此,他引入了“最大公约数”的概念:所谓“最大公约数”就是指从所有人的想法中凝聚出来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共识。

他补充道:“我们可以求同存‘异’,但是这个‘异’要看是什么样的‘异’。如果‘异’威胁你自身发展,对你成长、对社会不利,我们就需要去讨论它是否合理。如果经过大家的讨论、质疑或是自我质询,你还觉得它能站得住脚,那么你可以坚持你的‘异’。但如果你最后发现‘异’确实有点问题,没那么有底气了,就需要往后退一步。”

而最后一点就是“促进发展”。大学生为什么要上大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在陈代波看来,上大学更多是为了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他表示,促进发展不仅是促进大学生的发展,还有教师自身的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老师也年年都在学习、在进步,教学的内容、课件年年改,思考也不断在深入、升华。”

f8258f1b5ebd12e484ead505274162c3.png

师生共进步 把课堂玩出“新花样”

接受记者采访时,陈代波的办公桌上还放着经过他整理的学生评分表,这是他给自己布置的任务。教书育人多年,他始终没有停止在教学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脚步。

在他看来,理想的课堂“既严肃认真,也轻松活泼”。他坦言,现在自己的课堂离这种境界还有差距。“可能我在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上还有欠缺,还需要向其他老师学习。另外,教学内容的安排也需要更合理,不求全部讲完,但要突出重点。”

陈代波十分关注学生评教。他会仔细阅读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加以改进。一门“思修”课在他手中,每年都有“新花样”:课堂派、自选作业、免试推优……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在不断完善。

将陈代波的育人理念浓缩为两点,那就是:一是帮助学生自我发展,二是教学相长。他不止一次地强调,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成长。

fbea14d3dd79be681f0d432b54e00ea7.png

“我不会觉得自己比学生懂得更多,也不会认为自己把问题都弄明白了。我从来不会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小儿科’,因为我一直觉得任何问题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越是基础性的问题越可能导致学科的根本性变化,比如高斯质疑欧几里得几何的公理,促进非欧几何的到来。”

陈代波认为,教师要一直有一种“警醒意识”:“现在的很多学生都很优秀,就像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人生理解和人生境界上或许比老师更高。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持教学相长的理念,老师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要学的还有很多。”陈代波感叹。这是一位教师留给我们的感动,更是对莘莘学子的一种勉励。

采写 | 郑润泽 朱嘉慧

审稿 | 陈晓萌 滕晓琪

风景图 | 张峪溪 刘灼华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