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设计的思考

前几天被人问如何做架构设计,当时准备不足,回答的不理想,所以想在这里把自己对架构设计的思考梳理一下。

作为一个程序员,我对编程有基本的信念:代码首先是给人阅读,然后顺便让机器运行。基于这个信念形成了我对设计的思考。如果你不认同这点,那么后面就没有必要看了。

首先,命名非常重要。某名宿说过,命名是计算机世界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之一(另一件事是缓存)。做设计首先要取名,名字能够代表系统的职责和功能,体现你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模块的设计、类的设计、接口设计、函数设计也一样。系统中每个逻辑单元都应该有清晰的名字,如果你发现命名很难或者需要很多单词组合,那就说明你的设计出了问题:职责太多或者不够清晰。

第二,设计的本质是管理复杂度。业务本身的复杂度无法降低,但是可以把复杂的业务分解为很多较简单的子问题,然后再对子问题进行设计。对系统的分解需要遵循两个原则:1、分解后的子系统应该在逻辑上属于同一个层级;2、子系统在逻辑上应该彼此独立,互不影响。

大家基本都会做分解,但是分解的结果差别很大,主要是由于视角的区别。在我最开始做架构的几年,主要从技术视角考虑怎么做分解(追求代码的复用),设计很精巧,但是后期可维护性差。现在我会更多从业务视角出发(业务本身包含哪些部分,各部分是什么关系),不刻意追求复用,后期的可维护性很不错。我理解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根据业务做的分解体现的是业务结构,只要业务不产生结构性变化,架构就会保持稳定;而出于复用目的做的分解体现的是功能之间的相似关系,很多业务上没有关系的功能被划分到了一起,导致当这些功能出现变化时很容易影响架构的稳定。当然,技术上你有100种方法通过增强扩展性来保证架构的稳定,代价就是复杂度增加,最终会越来越难以维护(我曾经架构过一个产品,各种奇技淫巧,逼疯了很多新人)。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一开始就从业务入手,后面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第三,程序=算法+数据结构。在架构层面上,数据结构和算法的设计也很重要。在数据结构方面,我们需要思考系统包含哪些数据,这些数据之间是什么关系,数据在内存中是什么结构(线性表、Hash表、树还是图),数据如何持久化(文件、数据库)。在算法方面,如果能够把业务问题抽象成经典的算法,这样就可以找到数学上已经证明有效的解法,而且还会增加代码的可读性。之前有个表达式解析器,需要判断变量之间的循环引用,我使用了经典的拓扑排序算法实现,非常简洁而且程序员都能懂。

第四,系统的可伸缩性、健壮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等非功能性需求也很重要,甚至在某些时候决定了项目的成败。好消息是,这些需求非常通用,所以有很多广受欢迎的开源项目供你选择,基本不需要你自己开发。但是你要非常克制你的技术狂热,只在真正有必要的时候才引入。记住一个原则,如果引入组件的复杂度超过你要解决问题的复杂度,那就别引入了。

最后一点,一定要关注产品价值和用户体验。产品如果由于价值或体验失败了,没有人会关注你的技术架构做的多么牛逼。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2394157/blog/161397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