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还是销售,本来不是问题。

 

没有产品,没什么可卖,销售无从说起。没有销售,自产自销,生产出来的其实是货物,而非产品。

 

产品与销售的问题,不在于有和无,在于好和坏。

 

好产品、好销售,这是最佳组合。坏产品、坏销售,这是最差配对。如果是二选一,谁都不会犹疑。让人纠结的,是我们资源不够、能力不足,产品和销售只能全力做好其中之一的时候,选择做好哪一个最为有利。

 

有人选择好产品,坏销售。失败的创业者,基本上都把自己归属于此类。好产品,体现了创业团队的眼界和能力。坏销售,往往意味着良好的道德品性,以及对贪婪堕落的永不妥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业失败,从道德上寻找补偿,也是人之常情。

 

有人选择好销售,坏产品。互联网时代,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甚至有些扑朔迷离。苹果有好产品,也有好销售,大家心服口服。小米的粉丝营销让人侧目,魅族拥有好产品经常叫板。腾讯的产品能力是世界级的,但凡需要销售的产品,要么自己搞死,要么送给他人。而百度的产品,昧着良心都很难说好,销售更是看不到,但是霸主地位无人可动。

彼得·蒂尔也许同样受困于产品和销售的难题,干脆说“好公司追求的是垄断,竞争是留给失败者的”。产品和销售,谁好谁坏都不是问题。不要成天纠缠于产品和销售,登高看远,只要能走向垄断,就能获取最大利益。

好与坏,总是在和对手的比较中产生。彼得·蒂尔的垄断说,当然最简单,对手都没有了,产品和销售的好坏都没有关系。可惜,完美的垄断仅仅是理论上的存在,现实中找不到。现实中因为产品和销售以外的原因,造成的疑似垄断,也必然因为产品和销售以外的原因,快速瓦解。君不见原本以为日子无忧的国有银行,也发出了弱势群体的呼喊。

 

对于绝大部分企业,垄断只能是结果,而非原因。在获得最大利益之前,必然要面对产品和销售的好与坏。选择好与坏的关键,不在自己,而在对手。

 

对手既有好产品,又有好销售。最好的选择,也许是洗洗睡,睡醒之后换一个行当,换一个对手。

 

对手只有好产品,没有好销售。当务之急,就是做一个略坏一点的产品,用好销售抢占市场。设想一下,如果每一个巷口都飘着自己的酒旗,就算比茅台还香的酒也卖不出去啊。

 

对手没有好产品,只有好销售。那就做更好的产品,从小市场突破,逐步蚕食对手的市场。劣酒广告铺天盖地,那就直接送酒到饭店宾馆,好酒总能赢得最终消费者的口碑,汇聚消费者的口水,谁又能说淹不死李鬼呢。

 

但是,对手真的很关键吗,这可能是一种错觉。

 

产品和销售的好坏,最终决定者是消费者,不是商家自己,更不是竞争对手。之所以关注对手,潜意识是想挡住对手的财路,好让自己领先一步或者半步。这种方式古今中外都不乏成功案例,但是格局终究小了点。在机会多多的时代,过于看重对手,容易乱了自己的步调和方向。

 

销售,本身是一种交换。一方付出的是产品和服务,另一方付出的可以是货币,可以是使用,也可以仅仅是一次关注。随着比特经济的兴起,原来理所当然的直接收费模式,也受到了极大冲击,Freemium这种间接收费模式,不仅成为一种可能,更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也让产品和销售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难解。

 

产品与销售,不是问题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