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我太忙,没有忙得上写Blog,肯定您认为是借口033.gif。和公司内部相比,我没有HR、商务财务JJMM们忙,和外部相比,我肯定比国家领导人要轻松很多 005.gif
 
每个月至少写三篇Blog,是对自己的最低要求,但愿这个月不要出现意外。请大家监督我,如果一旦发现我哪个月偷懒,就揪我请客好了。
 
好了, 言归正传。
 
最近, WPP集团旗下的朗涛策略设计顾问公司公布了第三届美国十大抢跑品牌排行榜(The 2007 Breakaway Brands)。这份在营销界颇具影响力的榜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评选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硬性指标--品牌对企业营业收入的贡献。上榜的包括:Microsoft,Samsung,GE等国际一流的企业。
 
这个指标如果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企业的品牌直接给企业带来了多少经济收益。
 
记得我在去年一次执委会上汇报时曾经也谈到过类似的问题。谈到市场部的价值时,我说:
 
市场部的终极目标就是: 将市场声音转化为市场份额。
 
听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其实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关于漫长: 是因为品牌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于日积月累,在于锲而不舍,在于集腋成裘,在于积跬步而至千里,在于你必须要忍受这漫长的等待...
 
关于复杂: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品牌的建设必须是要因地制宜地,同时还要基于某种最为合适的方法论,我记得去年我写过一篇叫《望、闻、问、切》的博文,其中就讲到到了如何因地制宜地来开展品牌建设,连德鲁克老师都说:找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
 
关于系统工程:品牌建设、市场声音转化为市场份额等等除了是市场部的重要工作外,同时,还涉及到公司方方面面的工作,因为一个良好的品牌打造还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如:企业文化、企业的公益形象(如微软这次入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盖茨夫妇基金会的出色表现)、企业运营制度、雇主形象等等。同时,公司内部还需要逐步建立起基于CRM理念的市场和销售运营流程(如:建立“销售漏斗”,透明化客户来源、监测和分析成功率等),积累大量的可视化的数据模型来监测品牌对营业额的贡献度,从而可根据量化的数据来调整市场投入的方向、方式和力度。
 
说完以上这三点,我的内心非常沉重,因为,我们才刚刚起步,前面的路还非常地长,也许要经历很多人的前仆后继才能达到这样的一个终极目标,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跨出了这一步!也许实现这个终极目标的人不会是我,但是,作为一名职业的市场人员,如果能为他人,哪怕是拾起一块碍脚的石块,也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003.gif
 
说到这里,你千万别误会以为我想撤,呵呵。其实,我又何尝不想实现这个终极目标的人是我,但是,一个基业常青的品牌的打造经常是要经历几代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的。
 
前两天等人的时候买了一本周国平的《碎句与短章》,其中有一段话值得我么大家都来深思: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她)随便是什么东西。
例如:一个职位、一个头衔、一个身份、一个角色...但唯独不是他自己。
 
如果,将这句话影射到职场,有多少人在乎的他(她)真正的终极价值和目标呢?相比这些而言,似乎更多人在乎的是职位、头衔、身份,以及这些东西能给他(她)带来的虚荣、权力和金钱。
 
这样的人生,也许也是一种活法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