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一把毛磕儿。
相信大家拍照时总会出现一个问题:图片的亮度总会发生太强或太暗。关于亮度的问题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太亮;太暗;亮的地方太亮,暗的地方太暗;该亮的的地方不亮,该暗的地方不暗。产生这些的问题(不考虑拍照工具的因素)的原意主要是因为拍照环境中亮暗的对比度太强。
那么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怎样处理图片,可以尽可能地提升图片的质量呢?
其实找到了问题所在,如果使用合适的工具就可以完成。这里,我是用PhotoShop来处理问题图片。
之前也有许多人问过我:PS里面那么多的工具,你是怎么决定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工具的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首先,掌握和了解不同功能的用处和使用方法自然是很重要的。但是还有一点,就是自己要清楚自己需要的效果是什么,这样,你自然就知道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了。当你做到这一点,你就可以脱离软件的束缚,即使有一天你使用其他的软件,一样可以做出自己想要的图片。
一开始,我们先了解一下高光,中间调和阴影的概念(PS中有黑场,灰场和白场的概念)。
其实从字面上也基本上了解其大概含义。简单来说,就是图片中,相对高亮的地方就是高光部分(白场),相对阴暗的地方就是阴影部分(黑场),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是中间调(灰场)。当然,三者的分界怎么决定,没有严格的要求,看你自己的需求了。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一起观察几个图片,找出图片中高光部分和阴影部分。
我们用橘黄色标出高光部分,蓝色标出阴影部分。
我们也可以找其他的图片做练习,使用PS中“选择”菜单下的“色彩范围”,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图片的阴影高光。
了解了阴影高光的概念。我们就可以看出图片中的亮度是否存在问题了。一般的导致亮度出现问题的原因有,高光过高/不足,阴影过暗/不足。找到原因,就可以针对相应的问题作出调整。
先看第一张图。
很明显,这张图的整体比较暗,需要调高整体的亮度。
但是不能将高光调的太亮,否则图片中雪的位置就会曝光。
我们可以同时调节中间调的强度,再保证不曝光的同时,提升图片的亮度。
我们再观察一下弹珠的这张图。
这张图的光线比较强,效果也很不错,但是如果你想要提升图片的印象,可以稍微降低一些图片的亮度。
仅仅调节了图片的亮度,同样内容的图片,给人的感觉确实不同的,未调节亮度的弹珠图给人一种欢快的童年印象,好似回到童年的午后,和小伙伴一起游戏;而后者更多的是对童年的一种思考,相对较暗的明度让人多了一丝沉静。
通过这两张图片,我们可以简单地了解亮度对于图片效果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如何使用软件(这里自然还是介绍PS)来调节图片的亮度。如果您有自己的方式调节图片亮度,后文可以跳过,因为下文介绍的很详细,自然也很长,当然,主要以图片为主,而且如果您坚持阅读完的话,相信您一定能学到许多,(就连我自己经过这次总结也获得了许多的知识,因为许多功能我自己以前也很少使用)。
在PS中,有许多对于图层色彩的调节工具,这里的色彩代表图像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色相等等的调节。
在之前文章的分享过程中,我也一直总结,什么样的内容是大家想看的也是最需要的?
我觉得相比较那些看似高大上的滤镜和技巧来说,对于图片的理解是最基本也是做图时候最重要的知识,所以对于图像本身的把控能力是最应该先和大家分享的。
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总结,可能不够准确,如果您有什么想法,可以留言给我们。
那么本篇文章我们先介绍亮度对于图片的影响及调节方式。在后续的文章里,我会依次和大家介绍,图像的其他属性的应用以及调节方式。
好,回归正题,先看一下PS中调节图像亮度的工具。它们分别是:亮度/对比度;色阶(Ctrl+L);曲线(Ctrl+M);曝光度。
亮度/对比度 亮度/对比度是调节亮度最直接的工具。
通过亮度的调节,可以直接增强或降低图片的亮度。
那么什么是对比度呢?简单来讲,就是高光和阴影的差距的强弱。对比度越弱,两者的差距就越弱,图片整体会偏向中间调,或者说,图片呈灰色(勾选“使用旧版”,效果更明显:对比度降低到最低,图片直接呈灰色);相反,如果对比度越高,高光和阴影的差距就越大。
色阶 色阶是表示图像亮度的参数。我们打开色阶窗口(Ctrl+L)。
首先先要介绍的就是“输入色阶”和“输出色阶”
“输入色阶”显示的是当前(未作调整)的图像色阶信息,如果“通道”参数选择为RGB时,最左边表示黑色信息,最后边表示白色信息,中间为灰度信息。(“通道”设置为单独某个颜色通道时,色阶也只会影响该颜色通道)。“输入色阶”上面的直方图显示的是图片中各个像素处于不同色阶位置的个数。那么“输出色阶”表示处理后图像的色阶分布。
在“输入色阶”和“输出色阶”下面都有几个三角形滑块,怎么使用他们呢?
其实“色阶”功能就是通过“输入色阶”和“输出色阶”来将图片中的色阶做一个重映射。如图:
这是正常的映射,也就是没有色阶的变化。当我们调节“输入色阶”的白色三角滑块后(灰色的中间调滑块(灰度滑块)也会随之移动,保持位置中间调滑块的位置与黑色滑块和变色滑块的距离比不变),色阶映射就会发生变化。
将“输入色阶”的白色滑块向左移动后,白色滑块右边的色阶全部映射为白色,而且白色滑块左边的颜色也都映射到了比之前偏白的位置,所以图片整体变亮了。
相反,移动“输入色阶”黑色滑块,效果相反。
也可以单独调节中间的灰色滑块。
当然,也可以调节“输出色调”的滑块。但是调节“输出色阶”和调节“输入色阶”的结果是相反的。
这么多的滑块,你可能会觉得搞不懂了,其实只要你了解了刚才说的映射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了。
色阶里还提供了几种预设。
那么通过这一点可以发现:色阶可以做到亮度/对比度的功能。
在窗口靠右的部分有三个黑色,灰色和白色的吸管,使用这三个吸管可以直接到图层上选择自己想要设置为阴影,中间调,和高光的颜色信息。
但是由于RGB色彩通道的原因,使用这三个吸管设置阴影,中间调和高光有时会改变图像的颜色,慎重使用。
还有两个选项,一个是自动,点击“自动”,PS会调节一个结果。
另一个就是“选项”。选项里面含有更多的设置参数,这里就不和大家分享了(其实在实际应用中我也没用过)。
我们可以打开和关闭“预览”(Alt+P,凡是选项后面有括号标识的快捷键,都可以使用Alt来启动快捷键)来比较调节前后的变化。
提问:如何恢复初始设置呢?
之前和大家说过:按住Alt,“取消”就会变成“复位”,这个在绝大多数的窗口里都适用。
或者最简单的,点击取消,再重新打开窗口。
这里,我花了非常多的文字来分享“色阶”这个功能,原因是个人在调解图片亮度的时候,最常使用的就是“色阶”,因为它相对于“亮度/对比度”来说功能更强大,相比较后面要介绍的曲线来说又比较简洁。
曲线(Ctrl+M)。曲线在我看来和色阶很相近,只不过“曲线”是使用了一条曲线来调节输入和输出的映射,而且功能更加强大。
可以看见,在窗口中有一条对角线,这是初始状态,也就是说,输入和输出相等。
当我们使用鼠标单击曲线并移动曲线时,映射发生变化。
通过添加控制点,我们提高了中间调的亮度,但是阴影和高光没动。
“曲线”里有许多和“色阶”相同的选项,其功能也相同,跳过这些,我们来说一下“曲线”里专属的工具。
首先看一下这两个工具。
将鼠标悬浮在这两个工具上,可以显示两个工具的名字:“编辑点已修改曲线”;“通过绘制来修改曲线”。默认的选项为前者,使用鼠标来给曲线添加控制点来调节曲线。
那么要删除某控制点,只需选中,拖出曲线窗口即可。
“通过绘制来修改曲线”是一个可以更加自由更改曲线的工具。
再看下面的一个工具。
就是这个小手,这个工具功能十分强大。我们先看一下没有选中这个功能时,我们将鼠标放置在图层上,鼠标变成一个吸管,单击鼠标,在曲线上就会显示鼠标点击点的输入和输出值。
提问:这个功能有什么用呢?
如果我们想要调高图片中某一色彩的亮度,通过这个功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目标颜色对应在曲线的大致位置,这样调节起来会更精准。
那么如果希望通过鼠标,找到待调节亮度的位置的同时直接做调节,那么这个工具就用到了。打开该功能,将鼠标悬浮在图像上时,呈现的效果和不打开该功能时单击鼠标的时候是一样的。那么这个时候单击鼠标并上下移动鼠标,就可以直接调节曲线。
说的有点乱,我们看一下下面这张图就明白了(自从使用了动图后,感觉好多问题都更加直观了)。
那么“曲线”里的东西要分享的就这么多了。“曲线”是PS中很重要的工具,那么以后如果想要调整图片亮度,首先要想到的就应该是这个工具。
曝光度。曝光度可以调节图片中高光的强度。
“曝光度”也是可以调节图片的亮度,那么它的参数怎样使用的呢?
首先第一个参数:曝光度,其数值分为正负,简单理解,就是,正数增加高光,负数减低。但是,曝光度的增减程度是要看图像本身的亮度的,拿增加曝光来说,越亮的信息曝光增加的越快,这一点就和“亮度/对比度”不同。
那么第二个参数“位移”正是调节暗色吸收曝光的强度,如果“位移”高,则吸收强;当数值为负数时,反而会释放曝光,暗影会变得更暗。
“灰度系数校正”用来设置图像中间调的吸光偏向,越往左,中间调偏向高光性质,即越吸收曝光,越往右则越偏向阴影性质。
那么到这里,四个调节图片亮度的工具就介绍完了。虽然不同工具存在差异,但是都可以调节图片亮度。一般来讲,使用“色阶”或是“曲线”可以调节出想要的效果,希望大家可以多练习。
写文章之前,本来计划没有介绍这么详细,可是在编写过程中总是想把更多的细节分享给大家。其中有许多我在学习的时候都没有掌握,有许多工具选项都是后来使用中慢慢学习的,所以如果有些内容觉得不清楚,也不要灰心,以后再练习的时候慢慢就会掌握。
最后的最后,再分享一个调节阴影,高光的工具,就是“阴影/高光”。这是最直接调节阴影,高光,中间调的工具。这里就不分享了,大伙自己感受吧。
好了,到这里文章终于要结束了。这篇文章我断断续续写了好几天。
如果您或者周围的朋友想要学习一些简单的图形图像制作和处理,那么就请关注我们“一把毛磕儿”微信公众号,我们会不定期的更新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期待大家关注。
我是十五,爱你们。
扫码关注 一把毛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