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生存手册》之读后感 ------本科指北自救

博主回顾了从2008年以来中国大学教育的变化,指出本科教育以应试为主,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呼吁大学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课程和技能训练,如职场所需软技能和实操项目。同时揭示了大学教师面临的评价困境和学术压力。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2022年,刷知乎的我刷到了2008年就问世且不断更新的《上海交大生存手册》。2008年,还在念小学,像我这类学渣内心想着的还是怎么刷一下成绩考个重点初中高中然后考个普通211。而别人的生存手册已经开始讨论出国留学和留沪政策。

Ps:附上原文链接:https://github.com/skyzh(原作者博文地址)

时隔十几年,里面的很多观点,并未过时,反而越来越被验证成为现实。

比如:

国内绝大部分大学的本科教学,不是濒临崩溃,而是早已崩溃

转码是理工科的归宿”........

(以下均来自于一个末流学校的大学毕业后心得)

本科教育很大程度,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沿袭了高考的路子或者思维。刷分,刷GPA,社会实践靠社团活动或者,在年级老师面前多晃晃。至于真正的能力或者思维方式启发,是很罕见的。再者,对于真实能力的评估,缺乏更有效果的评判机制(考试)。

关于上课和考试:不乏老师念着十几年前的PPT,或者朗诵教材。或者干脆放录制视频。至于讨论,或者激发兴趣,是及其稀少的。而学生考前挑灯夜站、划重点,是大部分大学的考试前常态。课余时间,被社团活动或者兼职吸引,或者要么就网游,逛街,剧本杀,花前月下一条路。在一般学校,大部分的学生很难有自主学习意识,因为“反正又不考试”。而所谓的讲座,也是很少的。和交大那些top学校难以企及。

  但是,当大学教授很容易吗?也并不容易。去大学授课不容易,青椒,国青,国自,长江学者.....需要各种帽子。但最后的授课效果怎么样,怎么去评判,这种评价体系,还是一如既往的几十年前的套路。

  费尽心机考上大学,然后毕业即失业,工作不好找,或者说,3000/月的工作,本科全日制还要竞争。考研是出路,所以每年考研人越来越多。学生卷的越来越厉害。

拼尽力气成为大学教授。日子也并非非常好过。不断的需要论文,需要各种帽子,需要课题,SCI,以及,各种觥筹交错也是一部分。因为大部分大学教授,也是一路卷过来了。

人没有办法制造出自己没见过的事物。只能不断模仿、改进,最后受限于条件或者现实原因,被同化。成为固有习惯的遵循者和守护者。

我希望我的大学,能有人指引我们,告诉我们毕业后找工作需要哪些能力,并且,有相关的实际课程来训练那些能力。比如,做PPT的逻辑和美化,表达自己的能力,再不济,专业外的阅读书目(我的大学老师真的没有推荐过书籍)。

希望能有老师上课不是念PPT(关键普通话还不标准),能有老师指引我们如何更有效的学习一门课程,而不是朗诵教材上已经有的段落。如果是听老师念书,为什么不自己念书?

末流学校能举办或者说,合作一些干货讲座。而不是为了签到而去听领导讲述五年宏图或者遥远的学科建设......

能够为沉迷游戏而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学生,推荐一些类似《游戏改变世界》《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再不济,python也行,多源方式去解决问题。而非一味打电话给家属。话说,很多父母除了责骂,也不知道怎么指引。(父母问题另外说,不再展开)

至于出国,雅思,托福,GPA,对于大部分的国内大学生而言,是个遥远的天际线。

对于大部分人,还可以自救的方式包括:B站,知乎,网易云课堂,再不济,还有淘宝教学视频,高阶一点的,翻墙。

知道是一回事,执行是另一回事。路子多的是,就看自己怎么去走了。

英语学不会,上个新东方的班,也行。

Ps:对于2014年毕业的我而言,当年是不知道那些途径的。

本文来自一个农村做题家的毕业后反思

  • 7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