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概念
透镜:透镜就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透镜的光心:如上图所示,透镜的几何中心O一般称为透镜的光心。
透镜的主光轴:如上图所示,经过透镜光心的一条水平直线称为透镜的主光轴。
透镜的焦点:以凸透镜为例。如上图所示,由于透镜对光具有汇聚作用,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简称平行光)穿过凸透镜后都会汇聚于一点 ,该点被称为透镜的焦点,用大写字母F来表示。
透镜的焦距: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入射时从透镜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具有短焦距的光学系统比长焦距的光学系统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简单的说焦距是焦点到面镜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即焦距就是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小写字母f来表示。如上图所示。
凸透镜:边缘薄、中间厚,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的透镜。如下图的几种,都可以称之为凸透镜。凸透镜对光具有汇聚作用。

凹透镜:边缘厚、中间薄,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的透镜。如下图的几种,都可以称之为凹透镜。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二、光线通过凸透镜的画法
原理:凸透镜对光具有汇聚作用。
1、经过光心的入射光线不改变方向直接按照原来的方向出射,如下图所示。

2、不经过光心且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在出射时必须要经过焦点,如下图所示。

3、经过焦点的一束光线在出射之后会变成一束平行光,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器材
1、光屏:用来进行成像。
2、蜡烛:相当于光源,用来发出光线。
3、凸透镜:已知焦距,可以方便的与物距和像距进行比较。
4、光具座:光具座带有刻度,可以很精确地比较物距、相距、焦距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完整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过程
(1)实验时应先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该步简称“三心等高”。即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改变蜡烛或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作透镜成像光路:
①将蜡烛置于2倍焦距以外,观察现象。
②将蜡烛置于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观察现象。
③将蜡烛置于一倍焦距以内,观察现象。
(3)作凸透镜成像光路。
(4)进行重复试验(3-5次,寻找实验的普遍规律).
改进实验:因蜡烛火焰飘忽不定,可将蜡烛换成LED灯(多显示正F字),进行上述实验。
五、实验结论及应用
物距即蜡烛的焰心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来表示。
像距即像的中心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来表示。
凸透镜的焦距用f来表示。
实验的结论如下表所示。

好了,关于凸透镜成像的相关问题今天就说到这里,大家有什么不懂得或者更好的意见建议,欢迎留言或私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