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据包大小是多少k_嵌入式硬件通信接口协议-UART(五)数据包设计与解析...

文章首发于同名微信公众号:DigCore

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DigCore,及时获取最新技术博文。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2aiapgiTFYAmgn4FvBhZQ

(说明:此处的文章从微信公众号拷贝而来,图片或者排版上可能存在一定的瑕疵,欢迎点击原文链接阅读)


上一节讲到起止式(Start-Stop-Type)帧结构协议,该协议利用帧头、长度、校验构建帧结构,基于帧结构能实现对数据包的可靠、准确传输。

应用层数据包设计思路

回到工程本身,帧结构中的数据包才是应用程序最终需要解析使用的,且与具体的业务需求有关。

这篇文章将简单介绍,在数据包里如何设计应用层的交互指令,从而实现具体的业务需求。分享个思路,就当抛砖引玉了。

类似于帧结构,在设计数据包时,根据交互逻辑的具体需求,同样采用逐字节组成字段,字段组成数据包,从而完成指令交互。

具体到项目中,一般地有目标地址、源地址、指令类型、传输方向、级联序号、参数ID、参数值等等。

字段的定义因项目需求而定,以上提及的字段可能存在且不限于此。

以下介绍在具体项目中,对数据包设计与解析思路。工程实践中方法众多,相信很多经验娴熟的老工程师肯定都有各自巧妙的编程思路,欢迎在本页留言交流。

项目案例

基于nRF51822的BLE终端设备,与上位机使用UART通信,物理线路使用USB转UART。

数据包定义:

f63977762ab658a854cc69ea05f40347.png

类型定义

a59b69f077c0107c33370af746c4f067.png

参数名&参数值定义

782b8cd02df937133fd1673cfc697fca.png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为应用程序设计指令解析的结构体,结构体中所定义的类型和参数名,使用枚举类型定义:

aa2e3dfab9096983ba950afa2289e0c2.png

常规解析过程

解析函数,一般地会把输入参数的
*indata,利用一个新的结构体指针指向该输入参数,之后的解析使用结构体指针来对数据处理,增强代码可读性!

dab1f1007345f8f8b72931f4b9a2cdef.png

上述截图中的定义方式出现了警告,这里需要做个如下的强制转换:

8d0bba793f3c5331abc9a91b93459bc1.png

常规的判断处理,多采用switch(){case:}联合if(…){;}else(…){;}判断逻辑,这个模式的判断处理架构如下

21b00b13aa0855ded74ef55dd95590dd.png

以上的做法,依次去判断类型、参数名,然后直接处理。当这两个字段的枚举成员数量少,倒还可以这么判断;但是如果工程需要扩展、业务有了新的需求,那么if(…){;}else(…){;}的逐一判断将会使得解析函数里的代码量巨大!

总结有以下几个缺点:

  1. 业务需求有多少个类型或者其他分支,就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判断逻辑,对于编写代码变成个体力活;
  2. 在代码查看、维护时,面对的还是罗列了一大堆的switch(){case:}和if(…){;}else(…){;}语句;
  3. 增删功能时,需要找到代码中具体的判断位置,然后小心翼翼给注释或者修改掉。

这里已经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基本上就是复制粘贴判断语句、修改判断对象,说到底也就是个查表的过程!

构建查表方式解析

既然要查表,当然是有个while()循环,然后递增某一变量来查表的过程。在这里,数据包结构体中定义的类型、参数名,都可以作为查表的对象,该如何选择?

假设:

  1. 以类型作为查表对象,假如查表后类型等于查询参数,那么参数名仍然是个多个分支的情况,要么继续查表要么继续采用switch(){case:}或者if(…){;}else(…){;}来判断众多不同的参数名;
  2. 以参数名作为查表对象,假如查表后参数名等于设备运行状态,那么类型需要做最多三种判断:查询、设置、其他。

对比以上两种,必然是第2个更能提高编程效率、缕清逻辑框架。

要查表就要建表,建表的结构体,以参数名作为被查对象,并且以回调函数的形式执行查表结果。建表如下:

1b5895e1e6a0571216a7b31ee539b04b.png

说是建表,其实就是定义一个结构体数组,数组的每个元素都是结构体类型,这里的结构体,主要由数据包协议的参数名和回调函数组成,定义如下:

9c3990a3bd7f59e3a3cb210f47afcfa2.png

在执行数据包解析的时候,查表的思路是:

  1. 先创建一个表结构的指针*ptable指向表的开始位置,也就是指向数组内第一个元素{ECHO,dcapp_dev_echo}
  2. 再创建一个数据包结构的指针*pbuf指向输入数据首地址
  3. 通过递增ptable指针,对ptable与pbuf的参数名成员进行比对
  4. 最后执行ptable指针对应回调函数

f62f9fbeb59c0911c6677d70c684a0b7.png

以上的思路,放到代码中,仅仅数行就可以实现对输入数据包参数名的解析!高效、清晰!

另外,建表时,把无效参数名对应的值和对应的回调函数放在最后,这样做的好处是查完整个表,无需区分是否找到对应的参数名,而直接执行指针对应的回调函数即可。

这样即使是未找到参数名,也会执行表中最后一个元素,就是错误解析的回调函数dcapp_parser_err()。

有了这样一个查表的处理方式,增删指令功能就变得简单太多了!增加功能,只需要在表中添加参数名和对应的回调函数,删除某功能,也是回到表中找到对应的参数名和回调函数即可!

总结一下,虽然查表方式非常清晰,但是对应的回调函数内部,需要独自处理和实现,并且每个参数名都需要单独处理。相比于采用switch(){case
:}联合if(…){;}else(…){;}判断逻辑,确实清晰很多。

以上的查表思路,来源于经历的项目,同时还参考了《STM32CubeExpansion_MEMSMIC1_V1.1》这个ST官方的数字麦克风开源项目示例,作为USB音频设备时,类似的回调函数方式:

c2f9896bc32a39ad3596bc1003102e9b.png

调试截图

解析到正确的数据包指令或者参数名之后,对应的函数执行结果是打印输出调试信息如下:

4e80073a06dc95faf0b18d5587ab9028.png

以上是初步的解析效果,可以通过回调函数,正确地跳转到对应的函数执行。

参考资料:

《X-CUBE-MEMSMIC1》@ http://www.stmcu.org.cn/document/detail/index/id-216480


★★★★★推荐文章

《【嵌入式编程】函数返回类型设计》

《【嵌入式编程】平台大小端存储差异解决办法》

《嵌入式硬件通信接口-使用RingBuffer处理数据(二)详细设计过程》

《嵌入式硬件通信接口-使用RingBuffer处理数据(一)》

《快速开发MQTT(一)电子工程师眼中的MQTT》

《快速开发MQTT(二)初识MQTT》

《MQTT客户端搭建-最清晰的MQTT协议架构》

《MQTT服务端搭建-最快方式验证自己开发的客户端》

★★★★★相似文章

《嵌入式硬件通信接口协议-UART(五)数据包设计与解析》

《嵌入式硬件通信接口协议-UART(四)设计起止式的应用层协议》

《嵌入式硬件通信接口协议-UART(三)快速使用串口及应用》

《嵌入式硬件通信接口协议-UART(二)不同电气规范下的标准》

《嵌入式硬件通信接口协议-UART(一)协议基础》

《嵌入式硬件通信接口协议-SPI(三)模拟接口应用》

《嵌入式硬件通信接口协议-SPI(二)分层架构设计模拟接口》

《嵌入式硬件通信接口协议-SPI(一)协议基础》

《嵌入式硬件通信接口协议-IIC(一)协议基础》

★★★★★扩展阅读

《【硬件电路】AltiumDesigner18规则检查含义》

《【硬件电路】N沟道、P沟道MOS管基本原理与应用案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