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相图怎么画_二元学习法:有没有一种很爽的学习方法

d0f6ef2ee962cfea2db1d6c52acfca7f.png
我们所有的学习,都可以分为两类,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

690f36be565136ba8df2757ceafdba10.png
▲思维导图先敬上

关于学习方法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我每天打开知乎都会看到很多类似这样的话题:

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
有哪些欲罢不能的学习方法?
你有什么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法?
什么是费曼技巧?
有没有一种让人很爽的学习方法?
思维导图真的有效吗?
你身边的学霸都有怎样的学习方法?

不知道你看完之后什么感受?有没有收获到什么?

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应该都是:我已经不记得他们写了什么了。

2ef66b8346dc7b000f903829a6df42b3.png

原因有几个: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理论,你看完后很乱。
2、太过碎片化。
3、不成体系,你也没主动梳理过这些学习方法。
4、很多学习方法只停留在技巧层,没挖出底层原理。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思维导图,但我问你思维导图的底层原理是什么?

你就立马懵了。

不懂它背后的道理,你自然就用不出效果,然后就放弃了。

这些年我也是孜孜不倦的研究着这些学习方法,然后通过写作逼问它们的底层原理,并不断简化这些学习方法。

最后终于被我简化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五维学习法。

efa95b704e8c4dc0bc84da76a1a69c76.png

我几乎学习任何东西都会走这套学习方法,而且只用它们就够了。

事实验证,效果奇佳,学起东西来非常爽,而且极快。

但是上周我写出来之后,大家看了似乎无感。

于是我又深刻去反思为什么,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吗?后来我想到了,是还不够简洁,还不够底层。

于是我又把它迭代了,从五维学习法到二元学习法。

你可以叫它学习方法2.0

c441c786424666256d84a0de7e7446b1.png

1

什么是二元学习法

什么叫做二元学习法?

我们人类所有的学习分为两种,思考类运动类。

PS:后期为了便于记忆和理解,我叫它静态学习动态学习

除了这两种,你再也找不出任何一种并列的学习方法了。

所以我们所有的学习方法,都应该从这两种学习方法上去延伸。

它像是太极图的两极,阴极是思考类——静态学习,阳极是运动类——动态学习。

d2f4d6678389825279e116aaf6fc9f2d.png

这里解释一下。

什么是思考类学习,什么是运动类学习?

思考类学习:比如我们上课时学的知识。
运动类学习:比如我们练车时学的知识。

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思考类学习:

1、你的任何器官都是不需要动的,你只需要动你的大脑就行了。

2、我们不能同时学两样思考类知识。

比如你无法同时计算下面这两道题:

538×52=

622÷47=

你只能一个个算。

动态类学习:

1、必须要行动起来才能掌握。

2、可以同时进行多种运动类学习,甚至可以边进行思考类学习边进行运动类学习。

比如练车,不论教练跟你说过多少遍怎么倒车入库、怎么坡起,但你还是不会。

因为练车里面有运动类学习,你必须不断的练才能学会。

同时,你在练车的时候,可以手脚并用,同时学会几种操作。而且你甚至可以一边练车,一边思考今天晚上吃什么。

ddbeaf2c9c0373281e4e180e64613fee.png

小结一下:

1、我们所有的学习分为两类: 思考类和运动类。
2、有的学习只需要思考类就可以完成:比如学数学、学哲学……
3、有的学习必须要运动类才能学会:比如练车、化妆、打篮球、管理、营销……
4、 大多数学习是既有思考类也有运动类

解释一下第4点,这点非常重要。

因为我们之所以会知识焦虑,就是不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以为网上报了个课程,看了篇文章,就可以学会这个东西。

实际上我们只学了思考类部分,运动类根本没学。

所谓运动类,就是行动,在实践中学习。

这一点我听过最精彩的理论,就是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

我们所有的学习分为两类,宏观套路和微观体感。

我们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宏观套路,但是我们永远无法从别人那里学来微观体感,微观体感只能从每次的行动中去感受。

e32e6d7846895990aa71131c48c959ee.png

好了,这就是我们二元学习法的底层模型。

从这个底层模型出发,我们就可以慢慢建起我们的学习体系出来。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把思考类学习和运动类学习都做好了,我们就能学好任何东西。

任何东西!!!

下面为了便于记忆和理解,我们把思考类学习叫做静态学习,把运动类学习叫做动态学习。

静态 + 动态 = 二元

从这个二元上去延伸出一切学习方法。

b65b9156d6ad5aa1ea136b22fa84ea66.png

2

如何做好静态学习

如何做好静态类学习?

不要去看市面上那些杂七杂八的学习方法了,没那么复杂,我来告诉你最底层的原理。

1、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熵减:把混乱的知识变得有序

OK,只要这两个学习方法就够了,这是最最底层的原理。

不要去记那些杂七八的学习方法,记不住,也没必要。

0752658afc9fbf284d988296c623e28d.png

1、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知道很多人是经验主义者,不相信别人的那套东西。

如果用二元学习法来解释就是,只有动态学习没有静态学习。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我用图来展示是这样的:

一个小人它现在要去旗帜的地位,但路途崎岖,他需要绕各种路,走很长时间才能抵达;而且还有可能走错路,根本去不了那个地方。

558e0f0357534ae97b5a064b3c944a2e.png
▲经验主义的我们

现在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这样的:

巨人看得远,它一下子就知道目的地在哪,而且腿长,一下子就帮你跨过去。

926d2bd974cdbb8d9b91b73b425f2eaf.png
▲巨人肩膀上的我们


这其中的差距巨大,就像我学穿搭一样,3年时间靠自己领悟,结果没有一点进展,还形成错误观念。

结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2.5小时就已经具备底层的穿搭能力了,就是这么爽。

其实你会发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就是《刻意练习》里说的导师的重要性,导师三言两语就胜过你几年的研究。

fca3d0428e58c358519c614116a5f98f.png

那么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巨人又是谁?

巨人就是你要学习的那个领域的最牛逼的几个人。

关于如何站上巨人的肩膀,分享两个方法:

方法一:研究巨人的成长轨迹

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他过往的一切成长轨迹,比如他一开始是做公众号的,你要把他的文章都学一遍,然后他后面还学了书,你就把他的书买来学一遍。

尽可能还原他的成长轨迹,就像放电影一样,把他怎么学这个东西的快速过一遍。

这里安利一下我最近的感悟,比如我在学知乎运营,我怎么做呢?

我去关注一波知乎大V,从他第一篇文章,第一个回答开始看。看他如何写标题,如何写开头,如何写中间的内容,如何写结尾的推广,以及读者的反馈,成长极快。

这是第一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方法。

6d1ad8318c16e8e06cdc1b20e5e5a81b.png

方法二:主题阅读

这个方法来自《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说读一本书是不够的,你还要找来大量与此相关的书继续研读。

同样,一个巨人也是不够的。你要找大量牛逼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他们会互相补充。

除了人这个维度,还有各种各样的书;除了书这个维度,还有各种各样的公众号、文章、付费课程……

c7fde2160a4abcc3beac5b8f84e63eb9.png

巨人这一趴讲完了,小结一下:

1、 尽量找巨人,别找矮子。
2、 主题阅读:找大量的巨人,取长补短,完善知识体系。
3、 成长轨迹:精细研究某几个最牛的巨人,他们的成长轨迹。

预告:其实有一个超爽的学习方法,我常用,叫做对比反馈,以后分享给你。

1700f561eee2e0ec25c4cacf1d6884f4.png

但是巨人的肩膀之后,立马有个问题就出来了。

就是知识一多就很混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呀?哪些对哪些错呀?

你的大脑就像兜里掏出来的耳机线一样,乱成了一团,而且是一亿根耳机线揪织在了一起。

如果不把这些耳机线一根根梳理出来,它就无法被我们使用,就跟我们今天学了一堆知识付费课程没啥卵用一样。

4cde84a5996db7a665afa839e99cb370.png

怎么办呢?

2、熵减:把混乱的知识有序化

不要被熵减这两个字吓到了,其实很简单。

它来源于熵增定律,熵增定律里面有个东西叫做信息熵

信息熵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大,这个知识对我们就越没用。

如果我们要这个知识对我们更有用,就要尽可能的消除不确定性,让信息熵变小,这就叫熵减。

这个过程,知识会从混乱变得有序

5a4a031a66688b520f4edd63d4e75651.png

怎么做呢?

做法很简单:

1、用 思维导图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
2、最后再用 思维导图把它们系统化。

这个东西是我从思维导图和金字塔原理里感悟出来的,它的底层原理就是熵增定律。

把混乱的知识变得有序,从而提升我们的智能,为我们所用。

7270f0c7ea437c3aa10a618833adb7b0.png

2.1、分类思维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对知识进行分类。

比如我在学穿搭的时候,就一边学一边对知识进行分类,比如XXX属于底层原理,XXX属于季节,XXX属于体型,XXX属于色彩……

同样的,你在学任何东西,都要一边学,一边对知识分类。用熵增定律来说就是,把混乱的知识变得有序。

f390f135f4e2e5d7a665aa06f108314e.png

2.2、系统思维

分类完了之后,各个知识点是散的。

就像小时候男生玩的那种拼接的机器人一样,现在你要把各个部位拼在一起,让它成为一个完整的机器人。

在这个过程里面,你会不断的自动思考,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它们是包含关系还是并列关系?

最后把所有知识放在一个思维导图里面,整个系统思维就完成了。

1ba982d3f643be4d1e0c5970226c3a3c.png

比如我现在在学穿搭,已经画了13张思维导图了,这些思维导图就是我对知识的分类。

等哪天我觉得学习可以告一个阶段了,我就需要把这些思维导图汇总在一个思维导图里。

从此,穿搭的大厦建成。

兰陵王注:请大家不要小看这两步,分类思维和系统思维是整个学习法的核心,不要因为我讲得比较简单就觉得不重要,其实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重要。

18d041b9350ec91942f96f5116cc2334.png
▲小结一下

好了,做完这两步,你现在已经具备了很多巨人的静态知识,而且还把这些静态知识体系化了。

你现在已经非常非常牛逼了。

但是不要停,允许你骄傲一下,然后我们继续进入第二维——动态学习。

3

如何做好动态学习

前面我们讲了,除了数学、哲学这类纯思考的东西不用行动,我们人生中的大多数学习都是静态跟动态并存的。

我们必须行动。

中学物理学过没有?我把它比喻为串联,少了谁你最终都学不会。

5fda6bd8bf24aa94b1a5bf0f8282077b.png

但是呢,这个是分比例的,有的需要大量的行动,有的只需要轻微行动。

比如管理、营销、练车,这种微观体感很复杂的就需要大量行动,而穿搭这种比较简单,穿一次你就可以懂很多。

注:但是要先完成静态学习哦。不然你会像我一样,穿了那么多年衣服也没啥长进。

好了,来,我们进入干货模式吧。

如何做好动态学习呢?

1、微观体感 2、刻意练习 3、费曼学习法

d44f9da2837709615e3671ab0a11e7ef.png

1、微观体感

这个来自方法来自梁宁《产品思维30讲》。

所谓微观体感,校园君在前面讲了,我们在静态这个维度里学的所有知识都是宏观套路。

比如你现在看我的文章,看的就是宏观套路,它属于静态学习。

但你还需要动态学习,就是去行动,行动的意义是,你能学到套路不具备的微观体感,这些细微的感受才能帮助你做每一个决策。

比如教练告诉你怎么倒车入库,你能立马学会吗?

你不能,那只是宏观套路,每1秒的决策才是最终决定你能不能倒车入库的关键,而这每1秒都是微观体感,这个只能在行动中才能学会。

而且你说不出来它是什么,所以叫微观体感,只能感受不能言传。

啰里吧嗦了一大堆,其实就3个字——去行动

8485b6f7302c4798383ceb8241e412c1.png

2、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有本书就叫《刻意练习》,它讲了很多,但校园君这里只截取了跟动态学习有关的部分。

就是时时刻刻保持自己处在学习区

什么是学习区?

学习区介于舒适区和痛苦区之间,待在舒适区你会没有成长,待在痛苦区你达不到会产生挫败感,无法坚持。

最好的办法就是待在学习区。

它的意义巨大,我们也许能做到静态学习,也许能兼顾行动,但是我们却很难避免舒适区,因为这是人性。

学习区的牛逼之处在哪里?

现在校园君让你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出租车司机开了几十年车,车技却还不如一名普通赛车手呢?

道理很简单,他一直待在舒适区里,除了最初那几年车技有更熟练,此后几十年车技没有一点长进。

希望你不要当司机,要当就当个赛车手吧。

让自己永远保持在学习区,成为“赛车之王”。

eb910080dee062c8c4ff48e3cb65bcb0.png

3、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的底层原理非常神奇,是我在把费曼学习法教给别人的时候领悟的。

这个底层原理就是:把你逼入压力的墙角,让你直面你的盲维,从而查漏补缺。

校园君看市面上有很多写费曼学习法的,分了4步,结果很多人底层原理都没懂,就觉得好牛逼啊,觉得学到了。

结果一用就懵了,根本没用。

其实如果你懂了底层原理,费曼学习法很简单的,就是把你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

PS:关于费曼学习法更多原理的阐释,请看我之前写的《费曼学习法》。

27046862e836e19a85ff4602ecb4870f.png

怎么教给别人呢?

我把它分为几个层级:

1、当面教:第一个是当面教,这个压力最大,效果最好; 2、开课or演讲:其次是在网上开课教别人,或者演讲,这个人数多,压力也很大,效果极佳。 3、写作:然后是写作,这个是我最推崇的费曼学习法。

因为前两种成本太高,而自媒体时代人人可以写作。而且它还有个附加效果,就是打造你的自我IP。

比如我把我的学习方法分享到知乎,现在知乎已经有了5022个粉丝,而且每天还在疯长,未来的潜力不可限量,这个以后有空分享。

你需要做的,就是开个公众号,或者知乎、简书、头条号、百家号,在上面把你学到的所有东西写出来教给别人。

但注意是学什么写什么哟,不要啥都往上写,要精细垂直。

比如我最近在学穿搭,我就打算重开一个号,专门写我对穿搭的理解。

4aad148009d1ccd43a42f31faf4c01c2.png

fa8959d6cf37c22da1371c29c8e273a1.png
▲小结一下

4

第一性原理

如果你已经看完前面的部分,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二元学习法的全部静态学习部分。

接下来你可以关闭文章去做你该做的事了,因为我们的二元学习法已经讲完了。

但如果你还想再牛逼一点呢,可以再听我多唠叨一分钟。

做完前面的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领域的所有知识,而且非常系统。

但是这完了吗?还没完。

因为你会发现一个问题——整个知识体系太庞大了。即使你已经对知识进行了分类和系统化,依然很庞大。

而人的带宽又很小,最多只能同时记住5条信息,怎么办呢?

06b06970692613279fe20ae57cb8c869.png

对知识进行简化!

这就是这两年大火的3个概念:原则、多元思维模型、第一性原理。

几乎高手到了最后,都会做这一步,把庞大的知识体系简化成几个简单的模型。比如巴菲特把投资简化为价值投资、护城河。

不是说其他知识都不要了,而是那些知识都成了微观体感,已经被我们内化了,不需要刻意去记,随时遇到了对应的情况就可以反应过来。

但是整个知识体系的底层原理,你还是要不断去研究的。

你需要不断去研究事物的本质,然后一直往下沉,往下沉,直到不能再沉了,那个东西就是本质的东西,也就是第一性原理思维。

比如,我把我学到的大量的学习方法总结为五维学习法,现在又下沉为二元学习法,我在一步步简化它,让它变得更底层。

这一步做完之后,整个体系大厦建成。你会慢慢忘掉那些细枝末节,变得越来越直通本质。

直到最后变成教父所说的那种状态: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教父》

38c0f8b0e9105fea3551496868121878.png

45ed9d7d62e0753c5c65049136d48558.png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