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课使用记录,小学信息技术听课记录

这篇博客探讨了信息技术工具——优教通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强调了同步备课、家校互动、学科教研等功能对教师和学生的好处。同时,反思了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的设计,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例如在教授周长概念时的动手操作。此外,还对比了不同教学方法在教授物理概念升华和凝华时的效果,提出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角色和策略的重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信息技术---优教通培训收获

信息技术---优教通培训收获从任教开始,我就接触到了优教通,其中的同步备课,给我很大帮助,里边的课件和课本息息相关,

信息技术---优教通培训收获

从任教开始,我就接触到了优教通,其中的同步备课,给我很大帮助,里边的课件和课本息息相关,根据自己的思路,对其进行修改,节约了很多时间,也给自己提供了方便。但是,一直以来,我对优教通的运用也就仅此而已,这次经过刘娟娟老师对优教通的培训讲解,让我对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学习。

优教通中的家校互动,加深了老师和家长的联系,当然,这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学习。比如:孩子可以利用其中的资源更好的预习,老师也可以给孩子布置网上作业,除去纸上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中的考试专题,里边有现在大型考试真题,给孩子一挑战性;课外阅读也为孩子提供大量的阅读资源,拓宽其视野;其中的学科教研,针对性强,里边的教学建议、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知识点解答等都为我们年轻教师很多的指点和帮助,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其中的课程开发,针对性讲述某些问题,有精彩推荐、有在线课堂,帮助我们深入挖解课堂。总之,里边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对老师、学生都很有帮助。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但更深入的学习了优教通的内容,给自己的教育教学有很大帮助,也让我明白信息技术的强大,提醒我们:人要 活到老、学到老,且要勇于接受和学习新的技术,更好的为自己、为自己的工作服务。--EndFragment-->

听课“什么是周长”反思(四)

听课“什么是周长”反思(四)任老师第四次试讲“什么是周长”让我对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有了更多想法。任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

听课“什么是周长”反思(四)

任老师第四次试讲“什么是周长”让我对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有了更多想法。

任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这节课中,任老师让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周长”后,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如:课桌面的边线、数学书封面的边线、黑板、文具盒等多个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在小组内说一说。再与学生一起演示,指出物体表面的周长。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上台指一指,台下议一议等形式,进一步明确了“一周的边线”在哪里?怎么找?手指从哪里开始指,一圈后就到哪里结束?又通过课件练习,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一周的边线”是连起来的(封闭的)。这样,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中,对周长的概念就有了充分的了解。

通过描一描,画一画,让学生充分感知图形的周长;通过摸一摸,说一说,让学生理解了周长;最后,采用量一量,算一算方法,巩固了学生对周长的认识。通过实践测量的操作活动在测量中深化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接着,引导学生探索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么测量和计算,这样的拓展活动激发了学生无限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EndFragment-->

听课“升华和凝华”反思

听课“升华和凝华”反思听课时间:2011.12.1地点:马寨一中八一班和八五班方式:听两位教师同上一节课授课教师:李

听课“升华和凝华”反思

听课时间:2011.12.1

地点:马寨一中八一班和八五班

方式:听两位教师同上一节课

授课教师:李跃辉陈桂枝

反思: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反思

陈桂枝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比较简单,不够具体,缺乏实效性,即目标的制定没有按照课程标准的解读要求来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能是第一年上班的新老师,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求需要及时学会。而李跃辉教师的目标设置就比较具体,科学,符合课程标准的解读要求,可操作性比较强。

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反思

升华和凝华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到此让学生完整的学习了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例子不是很多,不易被学生注意,且气体不易看见,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两位教师都设计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但方式和效果不同,陈桂枝教师是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探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得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结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李跃辉老师是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实验现象的可见性比较差,学生观察不到实验现象,也就很难进行分析归纳出实验结论。这样一对比,显然是演示实验的效果不如分组实验的效果。但是,陈桂枝老师的学生分组实验组织不到位,使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比较凌乱,从而影响了分组实验的效果。在此实验之前要有铺垫,前奏要吹足,做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的实验现象(物质的状态)。否则学生盲目观察会使这堂课的效率大打折扣。在本学期的各次实验中,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实验最难上,为什么呢?实验课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如果教师准备的不充分或前奏不足,那我们不妨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老师让我们干什么呢?我需要怎么做呢?这样子学生举步维艰,无形的枷锁把他们束缚了。我们要解放学生,必须给他们以明确的实验目的和操作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这些现象中的物态变化。趁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介绍干冰的作用,引发学生探究舞台上的烟雾之谜,利用探究的结论引导学生列举出升华吸热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三、教师主导作用的反思

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缺乏必要的质疑和追问,致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到位。如:教师可以问:我给玻璃器皿加热,固态碘变成气态,停止加热,慢慢的又会变成固态,你能够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有的会答出: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但是问题到此就结束了吗?没有,继续追问:教师:(追问)为什么你认为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学生:我们给它加热就升华,说明升华需要吸热。小小的追问带给学生的是深一层次的思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老师给学生出难题,我认为是件好事,但要出的恰到好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带给学生的是他们对知识的独立思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