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计算机网络《三》

计算机网路的分类

1.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

  1.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的作用范围一般为几千公里,因为也称为远程网,广域网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长距离(跨国家)运送主机所发的数据,连接广域网各节点交换机的链路一般都是高速链路,具有较大的通信容量。
  2.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城域网的作用范围一般是一个城市,距离约为5~50km。城域网可以为一个或几个单位所拥有,但也可以是一种公用设施,用来将多个局域网进行互连。目前很多城域网采用的是以太网技术。
  3.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一般是把微型计算机或工作站用高速链路相连(10mb/s),但地理上则局限在较小的范围,1km左右,一般学校或企业都拥有多个互连的局域网,这样的网络称为校园网或企业网。
  4. 个人区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是指把个人电子设备用无效技术连接起来的网络,其范围很小,大约10m左右。
    注:若cpu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小于1m,则一般称之为多处理系统而不称它为网络

2.按照网络的使用者分类

  1. 公用网(Public Network)是指电信公司出资建造的大型网络,公用的意思就是所有愿意按照电信公司的收费标准缴费的人都可以使用这种网络。
  2. 专用网(Private Network)是指某个部门为了满足本单位的业务需求而建造的网络。这种网络不向本单位以外的人提供,如军队、铁路、银行等。

3.按把用户接入互联网的网络
这中网络叫做接入网,它又称为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前面介绍过,用户必须通过ISP(互联网提供商)才能接入到互联网,接入网是指某个用户的端系统接入到网络的第一个路由器(也被称为边缘路由器)之间的一种网络,接入网只是起到让用户的主机和互联网连接起来的桥梁。

计算机网路的性能特征

  1. 速率:计算机发送出的信号都是数字形式的。
    比特(bit),binary digit 意思就是二进制数字,所以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中的0或1,网络中的速率指的是数据传送的速率,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
    速率的单位是bit/s或者b/s,有时也写成bps:bit per second。当数据率较高时就常常在bit/s前加上一个字母:
    k=10^3=千  5kbit/s
    M=10^6=兆  
    g=10^9 =吉 
    1t=10^12 = 太
    1p=10^15=拍
    1E=10^18=艾
    1z = 10^21=泽
    1y=10^24=尧
    现在人么在谈到网络速率时常常省略bit/s,如“40g的速率”
    在计算机领域中,数的计算使用二进制,有下列一些单位,和速率的基本一样
    千=K=2^10=1024
    兆=M=2^20=1024K
    吉=G=2^30=1024M
    太=T=2^40=1024G
    拍=P=2^50=1024T
    艾=E=2^60=1024P
    泽=Z=2^70=1024E
    尧=Y=2^80=1024Z
    例如15G的数据以10G的速率传送,表明有
    15G=15X2^10M
    15X2^10M
    =15X2^20K
    =15X2^30byte
    =15X2^30X8bit的数据以
    10G=10X10^3M
    =10X10^6K
    =10X10^9bit/s的速率在传播
  2. 带宽:带宽有两种含义
    1.带宽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的频率成分所占的频率范围。这种意义的带宽单位是赫兹(千赫、兆赫、吉赫等)。总结,表示某信道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就称为该信道的带宽或同频带。
    2. 在互联网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对的最高数据率。这种意义的带宽单位是数据率的单位bit/s,是比特每秒。
    两种含义中,一条通信链路的带宽越宽,都表示其所能传输的最高数据率也越高。
  3.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的数据量。
    显然,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限制。例如,对于一个1Gbit/s的以太网,就是说其额定速率是1 Gbit/s,那么这个数值也是以太网的吞吐量的绝对上限,实际的吞吐量可能只有100Mbit/s或者更低。请注意,有时吞吐量还可用每秒传送的字节数或帧数来表示。
  4. 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网络中的时延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的:
    1.发送时延:是指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发送完最后一个比特结束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延时=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
    可以看出,对于一个网络,发送延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发送的帧长成正比,与发送率成反比。
    2.传播时延:是指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所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m/s)
    电磁波在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度是光速3X10^5km/s,在网络媒介中的速度略低一些。在铜线中的速度为2.3乘以10的5次方千米每秒,在光纤中的速度为2.0乘以10的5次方千米每秒.
    发送延时是产生在机器内部的发送器中,与传输信道的长度没有任何关系。而传播延时产生在机器外部的传输信道上,而与信号的发送率无关。
    用汽车通过收费站的例子可以类比,发送延时相当于汽车经过收费站的时间,而传播延时就是汽车从收费站到目的地的时间。
    3.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例如分析分组的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进行差错校验,查找适当的路由等都会产生处理时延。
    4.排队时延: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要经过许多路由器,首要要排队等待处理,处理完成后还要排队等待转发,这就产生了排队延时。排队延时取决于网络当时的通信量。当网络的通信量很大时会发生队列溢出,使分组丢失。
    数组在网络中经历的总时延是以上四种时延之和:
    总时延 =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低速率小时延的网络要优于一个高速率但是大时延的网络。
    例:一个长度为100M的数据包在带宽为1Mbit/s的信道上连续发送,其发送延时是多少?
    发送延时=100M/1Mbit/s=100X2^20X8
    /10^6 = 838.9s
    现在,把这个数据用光纤传送到1000km远的主机上,大约耗时是5ms,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传播延时就可以忽略。
    要注意,在高速链路或高带宽链路上,比特会传输的更快些,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5. 时延带宽积:把传播时延和带宽相乘,就得到一个很有用的度量,传播时延带宽积,即: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X 带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是一个代表链路的圆柱形管道,管道的长度是链路的传播时延,注意,现在是以时间为单位表示链路的长度,而管道的横截面积是链路的带宽,因此时延带宽积就表示这个管道的体积,它表示这样的链路可容纳多少个比特数据。
    例:设某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20ms,带宽为10Mbit/s.求带宽积?
    带宽积 = 20x10^-3(s)x带宽
    = 20/1000x10x10^3k
    =20/1000x10x10^6
    =2x10^5bit
    也就是说,若发送端连续发送数据,则在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发送端就已发送了20万个比特,而这20万个比特都正在链路上向前移动。因此,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不难看出,管道中的比特数表示从发送端发出但尚未到达接收端的比特。对于一条正在传送数据的链路,只有链路管道中充满比特时,链路才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6. 往返时间RTT
    互联网上的信息不仅仅是单方向传输的,而是双向交互的,我们有时候很需要知道双方交互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例如:A向B发送数据,如果数据长度是100MB,发送速录是100Mbit/s,那么
      发送时间 = 数据长度/发送速率= 8.39 s
    如果B正确接收完100MB数据后,就立即向A发送确认,如过往返时间RTT = 2s,那么 可以算出A向B发送数据的有效数据率:
    有效发送速率 = 数据长度/(发送时间+RTT)=80.7Mbit/s
    和理论值100Mbit/s相差了很多。
    在互连网中,往返时间还包括中间节点的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以及转发数据的发送时延。
  7. 利用率:利用率有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两种。
    信道利用率是指某信道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
    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0.
    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这是因为,根据排队论的理论,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就迅速增加。就像高速公路一样,当高速公路上车流量很大时,则会出现严重堵塞,因此行车所需的时间就会无线延长。网络信道也类似,当网络的通信量很小时,网络时延就很小,但在网络通信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网络时延就会无限增大。如果用D0表示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当前网络的时延U表示当前网络的利用率,当网络利用率为0时,D = D0,网络利用率U不为0时:
    D = D0/(1-U)
    可见,当前网络的时延和网络利用率是成反比的。
    一般的,当网路利用率超过50%时,延时就要加倍,当网络利用率接近最大值1时,网络时延就接近无穷大。因此,一些拥有较大主干网的ISP通常会控制信道的利用率不超过50%,如果超过了就要扩容,增大线路的带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机网路的非性能特征

  1. 费用:网络的价格(包括设计和实现的费用),一般来说,网络的速率越高,其价格也越高。
  2. 质量:网络的质量取决于网络中所有构建的质量,以及这些构建是怎样组成网络的。网络的质量会影响网络的可靠性,简易性以及一些性能。
  3. 标准化:网络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可以按照通用的国际标准,也可遵循特定的专业网络标准。
  4. 可靠性:可靠性与网络的质量性能密切相关。
  5. 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在构造网络时就要考虑今后规模的扩大和性能的升级
  6. 易于管理和维护:必须保证良好的管理和维护,才能达到和保持所涉及的性能。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