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次同步谐振分类

SSCI:风电机组变流器控制与串补输电线路之间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
SSR: 多模态次同步谐振
IGE: 感应发电机效应 (induction generator effect)
TA : 暂态扭矩放大
TI :扭振模态相互作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 1 类形态源于旋转电机的轴系扭振,其中旋转电机包括大型汽轮机组、水轮机组、1-3 型风电 机组和大型电动机;系统中的串联电容、高速控制 装备/器(包括 SVC、LCC-HVDC、VSC-HVDC、PSS/ 电液调速)以及进行投切操作的开关等对机械扭振 做出反应,可能导致机组在对应扭振模式上的阻尼 转矩减弱乃至变负,造成振荡的持续乃至放大。

第 2类形态源于电网中电感(L)-电容©构成的电气振荡,交流串补电网、各种滤波电路以及并联 补偿都存在构成 L-C 振荡的电路元件,仅从电网来 看,由于网络元件具正电阻特性,不会导致该 L-C 振荡的持续或发散,但旋转电机(包括同步/异步发电/电动机)或者电力电子变流器在特定工况下可能 对该振荡模式呈现“感应发电机/负电阻”效应,当 负电阻超过电网总正电阻时,就可能导致 L-C 振荡 发散;当然,电机或变流器也会改变等值电感/电容 参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振荡频率。

第3类形态态则源于电力电子变流器之间或其与交流电网相互作用产生的机网耦合振荡,与第 1、2 类形态不同,这一形态往往难以从机组或电网侧找 到初始的固有振荡模态,如果基于阻抗模型来解 释,它也可以看作是多变流器与电网构成的“虚拟 阻抗”在特定频率上出现串联型(阻抗虚部?0、实部 ?0)或并联型(阻抗无穷大)谐振的现象。

实际系统中,3 种形态的振荡是可以共存的,特定情况下 2 种形态振荡的频率相互接近(或互补) 时,甚至会出现风险更大的共振现象,譬如第 1 种 形态的机组扭振频率与第2种形态的电气振荡频率 接近互补时,会导致严重的共振发散现象

源于清华大学谢小荣教授等人的《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振荡的形态分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