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信道建模研究进展与展望

本文详细介绍了5G信道建模的理论框架,包括大尺度衰落、小尺度衰落和新特性如空间一致性、气体吸收和阻塞。5G信道测量平台和应用场景被讨论,以及6G信道建模的发展趋势,如更高频率、更大规模天线阵列和多样化的通信场景。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太赫兹信道建模、大维信道建模、天空地信道建模和智能化信道建模。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信道建模定义

信道建模就是通过数学的方式来刻画信道特性,揭示多径的传播机理,探索和掌握信道变化的规律、精确模型和容量机理,为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技术优化提供基础。

二、5G信道建模研究进展

5G信道建模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理论框架;测量平台与场景;信道特性分析与建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5G信道建模的理论框架

信道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直射、反射、散射和衍射,并最终以近似于叠加的方式被接收端接收,使得信道具有大尺度衰落特性和小尺度衰落特性(传统无线通信信道)。在相对较大距离上(十到几百米的距离)的衰落被称作大尺度衰落,而在相对较小距离上(通常是十几个波长距离内)的衰落被称作小尺度衰落。此外,5G信道模型还具有一些新特性,比如空间一致性、气体吸收和阻塞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大尺度衰落特性

大尺度衰落特性主要包括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路径损耗是由于多径在自由空间中传播造成的损耗,取决于发射信号的频率和收发两端的空间距离。阴影衰落是由于收发两端中间存在遮挡物,多径在传播过程中被遮挡而造成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下面介绍5G信道建模中对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的建模。
5G标准中有三种常见的路径损耗模型:自由空间邻近(CI)路径损耗模型,浮动截距(FI)路径损耗模型和ABG(Alpha-beta-gamma)路径损耗模型

  • CI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FI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ABG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常用的阴影衰落建模方法为在路径损耗模型中添加一个阴影衰落因子,在公式 (2-1)、(2-2)和 (2-3)中可以看到,通常将阴影衰落建模为均值为0的高斯随机变量

1.2 小尺度衰落特性

小尺度衰落是指信道在短距离短期内的快速变化,其主要是由多径效应引起的。小尺度衰落与终端移动速度、周围物体移动速度以及信号的传输带宽有关。对小尺度衰落特性的研究是研究信道的重要一环,其对于后续的通信系统设计与技术优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针对4G系统,主流的信道模型是基于水平簇的GBSM信道模型,该模型也是ITU以及3GPP标准化组织采纳的建模方法。然而4G模型无法支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