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入门学习笔记——射频控制电路

射频控制电路主要用于控制通信系统中RF信号的幅度、相位和信号的导通、截止等。

1、衰减器

衰减器通常加在信号源和负载之间,用于衰减信号源的电压,防止负载电路过载,也可以用来完成系统的阻抗匹配。衰减量通常用分贝表示,分为无源衰减器和有源衰减器。其中,无源衰减器由纯电阻构成,根据电阻的排列方式分为T型、Π型和桥式T型衰减器。

 有源衰减器可分为宽带有源和窄带有源,对于有源衰减器,采用桥式T型结构,首先要添加偏置电路,完整的有源桥式T型衰减器结构如图所示。

 VD1和VD2轮流导通,当VD1导通、VD2截止时,电路插入损耗较低,即低衰减状态;当VD1截止、VD2导通时,电路插入损耗高,即高衰减状态。可以通过调节两个二极管上的偏压实现调节电路衰减量功能。

1.1、二极管模型搭建

 封装

 【File】→【Design Parameters】,对模型进行参数设置

 关闭,新建原理图,插入刚刚封装的二极管模型

 开始仿真

此时衰减器衰减较大,频带内衰减大于-10dB;修改导通截止条件,继续仿真

 低衰减状态下,频带内衰减小于1.1dB。

2、移相器

移相器是一种二端口网络,用于提高输出和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可由控制信号控制,一般分为数字移相器和模拟移相器。数字移相器其相位移插值通过预定的离散值进行改变,模拟移相器相位差值可通过相应的控制信号的连续变换进行相位改变。

2.1、开关型移相器

开关型移相器的基本构成如图所示。两只单刀双掷开关用作信号通路,交替的经过两个中的一个。其中,length2的电长度比Line length1长X度,在线间切换,导致线间的相位偏移\Delta \varphi =\beta \left ( l_2-l_1 \right )

 设计一个在4GHz处产生22.5°相位偏移的移相器,根据电磁理论,\beta =\frac{\omega }{v_p},v_p=\frac{1}{\sqrt{\varepsilon_{eff}}},由\Delta \varphi =\beta \left ( l_2-l_1 \right ),则\Delta l=\frac{\Delta\varphi}{\beta }

要偏移22.5°,换算为弧度为0.3925,又

\lambda_{air}=\frac{c}{f}=0.075m,\lambda_g=\frac{\lambda_{air}}{\sqrt{\varepsilon_{eff}}}=0.0238m,\beta={2\pi \over \lambda_g}

得到

\Delta\lambda={\Delta\varphi \over\beta}={\lambda_g\cdot\Delta\varphi\over2\pi}={0.0238\times 0.392\over2\pi}=1.485mm

即微带线2比微带线1长1.485mm。

2.2、负载线型移相器

多用于相移量小于45°的设计中。原理是在微带线下加一个并联阻抗使入射信号产生相移,如图所示。

\Delta\varphi=-tan^{-1}({b\over2})b=-2tan\Delta\varphi,则b=-0.828是感性电纳,归一化得0.8258\times50\Omega =41.1\Omega

L={x_l\over2\pi\cdot f}={41.4\over 2\pi\cdot4\times10^9}=1.65nH,移相器得插入损耗为10log_{10}(1+{b^2\over4})(dB)=0.68dB。因此,想要获得较大得相移,必须有较高的b值,这样会增加插入损耗。但是,在电长度为90°的传输线两端并联电纳负载可以使负载线型移相器的回波损耗得到显著改善,如图。

 等效均匀线长度为θ,设归一化电纳b=0.2,有

\theta_e=cos^{-1}(-b),Z_e={Z_o\over\sqrt{1-b^2}},\left | b \right |<1

cos\theta_{eon}=-b_{on}=-0.2\theta_{eon}\Rightarrow 101.5^{\circ} \\cos\theta_{eoff}=-b_{off}=0.2\theta_{offn}\Rightarrow 78.46^{\circ}

L={N\over w\cdot B}={50\over 2\pi\cdot4\times 10^9\cdot 0.2}=9.9nH\\ C={B\over 2\pi f\cdot N}={0.2\over 2\pi\cdot4\times10^9\cdot50}=0.159pF

改进负载线型移相器ADS仿真

1、指标

  • 工作频带为3~5GHz,中心频率为4GHz。
  • 并联电容时,4GHz两端口间相位差101°,此时S21>-0.1dB,S11<-30dB。
  • 并联电感时,4GHz两端口间相位差78°,此时S21>-0.1dB,S11<-30dB。

2、新建原理图,添加【MSub】和【MILN】进行设置;

3、计算电长度为90°微带传输线物理长度;

 4、修改微带线参数,添加S参数仿真控制器,添加电容和电感,添加变量控件,连接电路;

5、关掉电感L1和L2,开始仿真

 此时,4Ghz处相移为-104.175°,S21处插入损耗非常小,S11为-30.375dB。

关掉电容,打开电感,继续仿真。

由于资源太大,我选择的分开上传(01-10),下载时请点击“上传者”,进入后依次下载即可。 全书目录如下: 第1章 ADS2008简介 1.1 ADS与其他电磁仿真软件比较 1.2 ADS2008的新功能及其安装 1.2.1 概述 1.2.2 ADS2008的新功能 1.2.3 ADS2008的安装 第2章 ADS2008界面与基本工具 2.1 ADS工作窗口 2.1.1 主窗口 2.1.2 原理图窗口 2.1.3 数据显示窗口 2.1.4 Layout版图工作窗口 2.2 ADS基本操作 2.2.1 ADS原理图参数设置 2.2.2 ADS工程的相关操作 2.2.3 下载和安装DesignKit 2.2.4 搜索ADS中的范例 2.2.5 ADS模板的使用 2.3 ADS的主要仿真控制器 2.3.1 直流(DC)仿真控制器 2.3.2 交流(AC)仿真控制器 2.3.3 S参数仿真控制器 2.3.4 谐波平衡(HB)仿真控制器 2.3.5 大信号S参数(LSSP)仿真控制器 2.3.6 增益压缩(XDB)仿真控制器 2.3.7 包络(Envelope)仿真控制器 2.3.8 瞬态(Transient)仿真控制器 第3章 匹配电路设计 3.1 引言 3.2 匹配的基本原理 3.3 SmithChartUtilityTool说明 3.3.1 打开SmithChartUtility 3.3.2 SmithChartUtility界面介绍 3.3.3 菜单栏和工具栏 3.3.4 SmithChartUtility作图区 3.3.5 SmithChartUtility频率响应区 3.4 用分立电容电感匹配实例 3.5 微带线匹配理论基础 3.5.1 微带线参数的计算 3.5.2 微带单枝短截线匹配电路 3.5.3 微带双枝短截线匹配电路 3.6 LineCacl简介 3.7 微带单枝短截线匹配电路的仿真 3.8 微带双枝短截线匹配电路的仿真 第4章 滤波器的设计 4.1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4.1.1 滤波器的主要参数指标 4.1.2 滤波器的种类 4.2 LC滤波器设计 4.2.1 新建滤波器工程和设计原理图 4.2.2 设置仿真参数和执行仿真 4.3 ADS中的滤波器设计向导工具 4.3.1 滤波器设计指标 4.3.2 滤波器电路的生成 4.3.3 集总参数滤波器转换为微带滤波器 4.3.4 Kuroda等效后仿真 4.4 阶跃阻抗低通滤波器的ADS仿真 4.4.1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指标 4.4.2 低通原型滤波器设计 4.4.3 滤波器原理图设计 4.4.4 仿真参数设置和原理图仿真 4.4.5 滤波器电路参数优化 4.4.6 其他参数仿真 4.4.7 微带滤波器版图生成与仿真 第5章 低噪声放大电路设计 5.1 低噪声放大器设计理论基础 5.1.1 低噪声放大器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5.1.2 低噪声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5.1.3 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5.2 LNA设计实例 5.2.1 下载并安装晶体管的库文件 5.2.2 直流分析DCTracing 5.2.3 偏置电路的设计 5.2.4 稳定性分析 5.2.5 噪声系数圆和输入匹配 5.2.6 最大增益的输出匹配 5.2.7 匹配网络的实现 5.2.8 版图的设计 5.2.9 原理图-版图联合仿真(co-simulation) 第6章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6.1 功率放大器基础 6.1.1 功率放大器的种类 6.1.2 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6.1.3 负载牵引设计方法 6.1.4 PA设计的一般步骤 6.1.5 PA设计参数 6.2 直流扫描 6.2.1 插入扫描模板 6.2.2 放入飞思卡尔元件模型 6.2.3 扫描参数设置 6.2.4 仿真并显示数据 6.3 偏置及稳定性分析 6.3.1 原理图的建立 6.3.2 稳定性分析 6.3.3 稳定措施 6.3.4 加入偏置电路 6.4 负载牵引设计Load-Pull 6.4.1 插入Load-Pull模板 6.4.2 确定Load-Pull的范围 6.4.3 确定输出的负载阻抗 6.5 运用Smith圆图进行匹配 6.5.1 匹配电路的建立 6.5.2 用实际元件替换输出匹配电路 6.6 Source-Pull 6.7 电路优化设计 6.7.1 谐波平衡仿真 6.7.2 优化输入/输出匹配网络 6.8 电路参数的测试 6.8.1 建立模型 6.8.2 IMD3和IMD5的测试 6.9 印制电路板图 6.9.1 生成印制电路板图 6.9.2 导出DXF文件 第7章 混频器设计 7.1 混频器技术基础 7.1.1 基本工作原理 7.1.2 混频器的性能参数 7.1.3 Gilbert混频器简介 7.1.4 一个实际的BJTGilbert混频器 7.2 混频器设计与仿真实例 7.2.1 技术参数及设计目标 7.2.2 模型的提取 7.2.3 拓扑结构 7.2.4 频谱和噪声系数的仿真 7.2.5 本振功率对噪声系数和转换增益的影响 7.2.6 1dB功率压缩点的仿真 7.2.7 三阶交调的仿真 第8章 频率合成器设计 8.1 锁相环技术基础 8.1.1 基本工作原理 8.1.2 锁相环系统的性能参数 8.1.3 环路滤波器的计算 8.2 锁相环设计与仿真实例 8.2.1 ADF4111芯片介绍 8.2.2 案例参数及设计目标 8.2.3 应用ADS进行PLL设计 第9章 功分器与定向耦合器设计 9.1 引言 9.2 功分器技术基础 9.2.1 基本工作原理 9.2.2 功分器的基本指标 9.3 功分器的原理图设计、仿真与优化 9.3.1 等分威尔金森功分器的设计指标 9.3.2 建立工程与设计原理图 9.3.3 基板参数设置 9.3.4 功分器原理图仿真 9.3.5 功分器电路参数的优化 9.4 功分器的版图生成与仿真 9.4.1 功分器版图的生成 9.4.2 功分器版图的仿真 9.5 定向耦合器技术基础 9.5.1 基本工作原理 9.5.2 定向耦合器的基本指标 9.6 定向耦合器的原理图设计、仿真与优化 9.6.1 Lange耦合器的设计指标 9.6.2 建立工程与设计原理图 9.6.3 微带的参数设置 9.6.4 Lange耦合器的参数设置 9.6.5 Lange耦合器的原理图仿真 9.6.6 Lange耦合器的参数优化 9.7 功分器的版图生成与仿真 9.7.1 Lange耦合器版图的生成 9.7.2 Lange耦合器的仿真 第10章 射频控制电路设计 10.1 衰减器的设计 10.1.1 衰减器基础 10.1.2 有源衰减器的设计及仿真 10.2 移相器的设计 10.2.1 移相器基础 10.2.2 移相器的ADS仿真 10.3 射频开关的设计 10.3.1 射频开关基础 10.3.2 PIN开关的ADS仿真实例 第11章 RFIC电路设计 11.1 RFIC介绍 11.2 共源共栅结构放大器理论分析 11.3 共源共栅放大器IC设计ADS实例 11.3.1 共源共栅放大器IC设计目标一 11.3.2 共源共栅放大器IC设计目标二 11.3.3 共源共栅放大器IC设计目标三 第12章 TDR瞬态电路仿真 12.1 时域反射仪原理及测试方法 12.1.1 TDR原理说明及系统构成 12.1.2 TDR应用于传输线阻抗的测量原理 12.2 TDR电路的瞬态仿真实例 12.2.1 利用ADS仿真信号延迟 12.2.2 通过TDR仿真观察传输线特性 12.2.3 结合LineCalc对传输线进行匹配分析 12.3 TDR仿真中利用Momentum建模的实例 12.3.1 TDR一般瞬态仿真过程 12.3.2 利用Momentum的TDR仿真过程 第13章 通信系统链路仿真 13.1 通信系统指标解析 13.1.1 噪声 13.1.2 灵敏度 13.1.3 线性度 13.1.4 动态范围 13.2 系统链路设计 13.2.1 传播模型 13.2.2 链路计算实例 13.3 ADS常用链路预算工具介绍 13.3.1 BUDGET控制器 13.3.2 混频器及本振 13.3.3 AGC环路预算工具 13.4 一个简单系统的链路预算 13.4.1 输入端口 13.4.2 第一级滤波器 13.4.3 第一级放大器 13.4.4 本振及混频 13.4.5 第二级滤波器 13.4.6 第二级放大器 13.4.7 BUDGET控制器设置 13.4.8 整体电路图 13.4.9 仿真结果及分析 13.5 AGC自动增益控制 13.5.1 无导频模式下的功率控制 13.5.2 有导频模式下的功率控制 13.6 链路参数扫描 13.6.1 功率扫描 13.6.2 频率扫描 13.7 链路预算结果导入Excel 13.7.1 控制器设置 13.7.2 Excel操作 第14章 Momentum电磁仿真 14.1 矩量法 14.2 微带滤波器设计 14.2.1 三腔微带环形带通滤波器 14.2.2 微带滤波器的优化设计 第15章 微带天线仿真实例 15.1 天线基础 15.2 微带贴片天线仿真实例 15.3 微带缝隙天线仿真实例 15.4 优化设计 15.5 无线通信中的双频天线设计实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