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路与原理
由基极回路可得:
由集电极回路可得:
此时,假设Ub的表达式为:
则:
此时,由输出电流ic,可得如下关系图:
现假设UBB=UBE(on),由上图可知,此时的θ=Π/2,工作在乙(B)类工作状态。当UBB>UBE(on)时,且θ=Π,工作在甲(A)类工作状态。若UBB<UBE(on),则θ<Π/2,工作在丙(C)类工作状态。注意到,甲类和乙类之间,存在一个Π/2<θ<Π的时刻,称为甲乙(AB)类工作状态。
根据傅里叶分解知识,ic可由如下表达式进行表达:
LC回路: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w等于LC回路的谐振频率时,即,产生谐振,LC并联电路相当于电阻Re。若令
,相当于选择ic中频率为w的分量,即:
2、能量关系
(1)输出功率Po
(2)UCC的直流功率
(3)效率
定义:
波形利用系数:
电压利用系数:
则有:
状态分析:
- 甲类:
,若
,则
=50%;
- 乙类:
,若
,则
=78.5%;
- 丙类:
,若
,则
>78.5%;
,若
,则
=100%;
3、丙类功放的工作状态
(1)、解析分析法
设ic特性曲线的斜率为,则ic表达式又可以写为:
导通时:
- 当
,代入上式可得,
;
- 当
,可得
;
(2)、图解分析法——动特性曲线
由得ic与UCE的关系式:
联立方程:
- 若
,则由下式,确定C点
- 若
,有下式,可确定B点
连接BC,交横轴于A点,同时,将UCE(max)投影到横轴,得到D点,D点坐标为:
此时,连接折线CAD就是丙类(UBB<UBE(on))功放的ic与UCE的动特性曲线。
接下来,根据动特性曲线画出ic的波形。如图,通过以上分析,可得黄色部分为导通部分,令折线部分CA的斜率为k,A点对应横坐标为UCC',导通时有
当wt=θ时,ic=0,则有
(3)、工作状态
根据C点的位置,可以划分为:
- C点在放大区:欠压状态;
- C点在饱和区:过压状态;
- C点在临界点:临界状态;
如图,增大,C点左移,A点为CB连线与横轴交点,A点也略微左移,θ也略微变动,可近似不变,斜率绝对值减小,当
继续增大,C点继续向左移动,此时工作在过压状态,C点实际投影位置在C'处,折线多折一段。


4、工作状态的调整
调整电路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调整C点的位置,C点的位置由决定。
(1)、负载特性
保持UBB、UCC、Ubm不变,改变Re时,ic、Ucm、Po和ηc的变化情况;
Re增大,Ucm也增大,导致UCE(min)减小,此时C点左移,电路由欠压→临界→过压。
(2)、集电极调制特性
保持UBB、Re、Ubm不变,改变UCC时,ic、Ucm、Po和ηc的变化情况;
UCC增大,导致UCE(min)增大,此时C点右移,电路由过压→临界→欠压。
调制:让高频载波的某一个参量随着低频有用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注意到,随着UCC的改变,可以改变高频交流电的振幅Ucm,若在UCC和LC回路间串联一个低频信号源Ui,将横坐标看作是UCC与Ui的叠加,即可实现对振幅的调制。因此,利用高频功放的集电极调制特性可在过压区实现振幅调制。
(3)、基极调制特性
保持UCC、Re、Ubm不变,改变UBB时,ic、Ucm、Po和ηc的变化情况;
UBB增大,导致UBE(max)增大,此时C点上移,ic(max)增加,则Ucm增加,导致UCE(min)减小,C点左移。电路由欠压→临界→过压。
UBB串联一个低频信号源Ui,将横坐标看作是UBB与Ui的叠加,即可实现对振幅的调制利用高频功放的集电极调制特性可在欠压区实现振幅调制。
(4)、放大特性
保持UCC、Re、UBB不变,改变Ubm时,ic、Ucm、Po和ηc的变化情况;与基极调制特性情况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