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通信系统主要应用在无线通信领域,各种射频无线通信系统有类似的结构,都需要处理收、发 2 个过程。系统收发的是射频信号,这个射频信号需要进行滤波、放大和混频等处理。滤波的目的是只让频带内的信号通过,抑制频带外的噪声;放大的目的是提高功率准备发射,或放大接收到的微弱信号;混频的目的是进行频谱搬移,将频率较高的射频信号转换为频率较低的中频信号,或将频率较低的中频信号转换为频率较高的射频信号。
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双工器进入接收通道;然后通过带通滤波器进入低噪声放大器;经过放大的射频信号在混频器中与本振信号混频,生成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的频率比射频信号的频率大幅度降低。系统发射的过程与系统接收的过程相反,在系统发射的通道中首先利用混频器将中频信号与本振信号混频,生成射频信号;然后将射频信号滤波和放大;最后经过双工器由天线辐射出去。
射频接收系统由天线、带通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本振信号源、中频滤波器和中频放大器构成。接收机一般具有接收灵敏度、选择性、交调抑制、噪声系数等性能参数。常用的射频接收机有2两种类型:一种为超外差式接收机,另一种为零中频接收机。
射频发射系统与射频接收系统的构成相反,由中频放大器、混频器、本振信号源、带通滤波器、功率放大器和天线构成。发射机一般具有频率、带宽、功率、效率和辐射杂散等性能参数。常用的射频发射机也有超外差和零中频等架构。
(1)超外差式接收机
若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频率与本振信号源产生的本振信号频率不同,接收机称为超外差式接收机。常用的超外差式接收机的中频频率在几十 MHz~几百 MHz。超外差式接收机与零中频接收机相比,优点在于噪声比较低。超外差式接收机与零中频接收机的构成主要在于中频滤波器不同,超外差式接收机的中频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
(2)零中频接收机
若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频率与本振信号源产生的本振信号频率相同,接收机称为零中频接收机。零中频接收机在经过混频后直接产生基带信号,这是这种接收机的优点;但这种接收机的噪声与超外差式接收机相比比较大。零中频接收机与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差异主要在中频滤波器,零中频接收机的中频滤波器为低通滤波器。
1.设计指标
(1)射频信号频率1.9GHz
(2)射频信号带宽200MHz
2.设计构成
- 带通滤波器;接收信号首先通过带通滤波器。
- 放大器;信号通过放大器进行放大。
- 混频器;下变频器。
- 本振源;
- 低通滤波器;中频滤波。
3.设计步骤
1、新建原理图,插入对应元件;

2、设置元件参数
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1.9GHz,带宽0.2GHz,最大衰减3dB,阻带频率1GHz,阻带频率衰减25dB。
放大器增益10dB,反射系数0,反向传输0,为单向反大器。
混频器为下变频,转换增益3dB,反射系数0。
单频电压源电压1V,频率1.8GHz。
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带宽0.2GHz,通带内波纹0.5dB,阻带频率1GHz,阻带衰减频率25dB。
3、s参数仿真,插入S参数仿真控制器,进行扫频设置;
运行仿真,查看放大器增益为10dB时的S21曲线
修改原理图上的放大器增益为20dB,运行仿真
4、原理图谐波平衡仿真
对原理图进行修改,并进行仿真

100MHz 处的输出功率为-17.497dBm。这是由于输入功率为-40dBm,S参数仿真的增益为 22.503dB,因此输出功率为-17.497dBm。
4.系统仿真历程
1、打开系统自带实例
系统级原理图RF_SYS1由发射系统、视距传输天线链接系统 LOS_Link 和接收系统 3 部分构成。同时原理图中还有最大增益指示表、功率增益指示表、谐波平衡仿真控制器、S 参数仿真控制器、交流仿真控制器和仿真设置控制器。
2、发射系统
发射系统由单频功率源、混频器、带通滤波器和放大器构成;
3、视距传输天线链接系统LOS_Link
视距传输天线链接系统LOS_Link给出了发射天线参数、接收天线参数、视距传输距离和视距传输频率等相关参数.
- CenterFreq=18GHz,表示中心频率为18GHz。
- BW=500MHz,表示带宽为500MHz。
- TxGain=30dB,表示发射天线的增益为30dB。
- TxVSWR=1,表示发射天线的驻波系数为1。
- RxGain=30dB,表示接收天线的增益为30dB。
- RxVSWR=1,表示接收天线的驻波系数为1。
- RxNoiseTemp=150,表示接收天线的噪声温度为150K。
- PathLength=1km,表示视距传输距离为1km。
4、接收系统
接收系统由带通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带通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带通滤波器、放大器构成。接收系统通过2次混频降低频率,每次混频前与混频后都采用带通滤波器和放大器。
仿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