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2004年SAP的创始人之一哈索.普拉特纳博士,在《商业周刊》上一篇关于设计思维的文章,他认为SAP的应用套装软件已经偏离了创始人以最终用户为中心的初衷。因此赞助著名的创新咨询公司IDEO的创始人David Kelly3500万美元,在斯坦福大学创建设计学院哈索.普拉特纳设计研究院(HPI),即D.School。并在斯坦福大学附近租了一栋办公楼做创新设计,验证了创新设计的价值后,哈索.普拉特纳又在德国波茨坦大学设立了哈索.普拉特纳设计研究院。
哈索博士为SAP引进35名设计思维教练,帮助设计思维作为SAP战略的优先事项,进而推动SAP整个企业的创新。
设计思维的发展历史
20 世纪初的很多设计活动都可以被视为“设计思维”,但这个概念的兴起,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人性化设计的兴起被世人瞩目。在80年代和90年代,Stanford的教授,美国著名的设计师,设计教育家Rolf A. Faste 把设计理念带到了斯坦福大学,把“设计思维”作为创意活动的一种方式,进行了定义和推广,并在斯坦福大学举办了“斯坦福联合设计项目(D.School的前身)”并一直是该项目的主管。
1987年,当时的哈佛设计院院长,Peter Rowe出版的书《设计思维》是首次引人注目地使用了这个词语的设计文献,它为设计师和城市规划者提供了实用的解决问题程序的系统依据。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这个词被正式开始使用。1992年,Richard Buchanan发表了文章,标题为"设计思维中的难题",表达了更为宽广的设计思维理念,即设计思维在处理人们在设计中的棘手问题方面已经具有了越来越高的影响力。
到了1991年的时候,大卫•凯利(David Kelley)创立了IDEO公司,现今全球最大的设计咨询机构之一,用设计思维为其核心思想,贯彻落实到了IDEO的工作当中,成功商业化。
2005年,David Kelley在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成立了“斯坦福大学哈索·普兰特纳设计研究所(The Hasso PlattnerInstitute of Design at Stanford, 简称d.school)。该研究所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的以人为本的创新设计师,而不完全是关注创新设计成功。研究所人员由各种背景和行业的人员组成,其中包括来自: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管理学院、医学院、传媒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等。
《哈佛商业评论》2015年第9期的主题是《设计思维演进》,有一篇文章《设计思维崛起》,核心观点如下:
变化: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越来越青睐以设计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原因:许多产品、服务和流程在技术上非常复杂。人们难以应对高度复杂的问题,他们需要帮助;
观点:人们与技术和复杂系统之间的互动需要变得自然流畅,充满愉悦。用户同理心、实验和设计思维将帮助企业创造出这样的互动。而这些举措需要从产品设计部门传播到整个组织中去。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热潮,国际领先的数字化供应商持续推动基于设计思维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SAP的设计思维实践
加入SAP后,因为研究SAP的Leonardo创新平台,开始关注SAP的设计思维实践,整理了SAP的设计思维发展历史。
2004年到2013年,在图中没有表述的是SAP使用设计思维方法,设计了高性能数据库HANA,并基于HANA数据库重构了SAP的软件架构,SAP的第四代产品就是S/4H。
SAP在2015年开始推动数字化转型,配合数字化转型战略,SAP在2016年推出了一系列基于设计思维的白皮书。
包括:
(1)设计思维与数字化转型——利用SAP久经验证的设计思维方法推动你的数字化转型之旅;
(2)重构业务模式——引领企业驾驭新环境;
(3)重构业务流程——利用新的数字技术,显著提升生产力和客户体验;
(4)重构工作模式——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工作场所不再一成不变。
这一系列白皮书发布时间比较早,关注的人并不多,这些内容很好地印证了SAP后续的策略。无论是智慧企业战略、体验经济、流程优化、业务技术云平台都能看到这系列白皮书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