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在数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发展出来大量的翻译后修饰种类,以扩大和提高蛋白质功能的复杂性,以应队复杂的外部刺激和内部调整。异戊烯类脂质体对于真核蛋白质的修饰,即所谓的异戊烯修饰,控制着蛋白质定位和活性等一系列在生物调控的重要功能。
异戊烯化修饰蛋白在不同物种之间比较保守,这就突出了脂质修饰途径在生物学和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性。蛋白异戊烯修饰基于基因抑制以及药理学的抑制剂的相关机制,已经在不同细胞过程和疾病病理学方面深入研究。
大部分异戊烯化蛋白是CAAX蛋白,异戊烯修饰通常是通过蛋白法酰基转移酶(FTase)或者蛋白香叶酰基转移酶(GGTase I)分别将C15(法酰基)或者C20(香叶酰基)链接在半胱氨酸(Cys)残基上。
这个酶促反应如果是有法尼基参与,那么就是法尼酰化修饰,如果是香叶酰基参与,那么就是香叶酰化修饰。然后,蛋白可以被Ras-转换内肽酶1(RCE1)进一步加工,它去除-AAX残基,随后是异戊基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ICMT),它在异戊烯修饰的羧基末端加上一个甲基集团的帽子。(如图1所示)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