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篇对问题2进行建模:导弹腹部安装有三部接收天线(传感器),在从地面飞行至高轨过程中,导弹姿态发生旋转,每部天线可以实时看到多少颗北斗卫星?
一、问题二建模
(1)创建北斗三号卫星星座
首先需要创建北斗卫星星座。这里选择创建北斗三号卫星星座,共30颗卫星,其中中地球轨道(MEO)24颗,地球同步轨道(GEO)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3颗。
点击Insert创建卫星,创建方式有很多种,在STK 特定问题建模(一)中,使用了Orbit Wizard方式插入卫星。由于北斗卫星数目众多,手动一个一个插入较为费时且需要依次设置轨道参数。因此,这里选择通过外部两行报(TLE)文件的方式进行插入,TLE中包含了轨道参数信息,可以批量创建卫星。
我们首先需要获取北斗卫星的TLE文件。在celestrak网站中,给出了常见卫星星座的轨道参数信息,可以直接导出TLE文件,打开该网站,点击Current Data (GP)
而后在导航卫星星座下,选择北斗
打开后即为目前所有北斗卫星的TLE数据,右键将该文件保存至本地。每颗卫星数据包含两行
该文件中,包含北斗1号、2号、3号所有的卫星数据。本次仿真仅对北斗三号进行分析,因此,仅保留TLE中以BEIDOU-3开头的TLE数据,删除其他卫星数据。
而后,在STK中点击Insert,选择保存好的TLE文件(txt),完成北斗三号卫星创建。3D及2D视图如下,其中蓝色代表MEO,白色代表IGSO,橙色代表GEO。
(2)创建导弹模型
在Insert中,选择Missile,以默认方式插入
双击插入的导弹,编辑其属性,设置轨迹。Propagator选择Ballistic。不同轨迹解释如下:
Propagator | 解释 |
---|---|
Ballistic | 弹道(高抛)轨迹,导弹沿着椭圆轨迹从起始点运动到终点。弹道轨迹表示导弹运动中仅受地球引力。 |
StkExternal | 从外部读入轨迹文件(.e文件) |
TwoBody | 二体运动:一种解析轨迹生成器,通过理论公式计算轨迹。“两体”的运动公式是理论的(该公式生成了导弹绕中心体运动的解析轨迹解,只考虑了将中心体视为点质量的影响,不是导弹实际受力环境的精确模型)。 |
HPOP | 高精度轨道生成器(High-Precision Orbit Propagator)利用运动微分方程的数值积分生成轨迹。生成器中可包含几种不同的力模型效应,包括全重力场模型(基于球面谐波)、第三体重力、大气阻力和太阳辐射压力。使用 HPOP 传播器的导弹默认初始高度为 100 公里,以便进行精确的阻力建模。 |
RealTime | 允许使用Connect socket接收的近实时数据传播的导弹轨迹。 |
Ballistic轨迹需要设定发射点位置、速度以及目标点位置。这里以从北京发射为例,随机选择目标点位置(位于高轨),参数设置如下:
生成的轨迹(红色)如下:
(3)创建传感器
目标仿真导弹从地面飞行至高轨过程中实时可见的北斗卫星数目。通常弹载安装的天线无法全向接收,即安装的接收传感器具有半波束角。这里考虑导弹在腹部安装三个天线,每个天线的半波束角为45°,三幅天线中心向量夹角为120°。
首先创建第一个接收传感器,通过Insert插入Sensor,将其固连到Missile上,双击打开编辑其属性。Sensor Type选择Simple Conic:
设置传感器中心向量(Pointing),这里选择欧拉角方式(Euler Angle)方式编辑传感器中心向量,三个欧拉角顺序选择为321:欧拉角旋转序列的定义是先围绕 Z 轴旋转,再围绕新的 Y 轴旋转,最后围绕最新的 X 轴旋转。
接着,以同样的方式创建另外两个天线,与第一个天线夹角分别为120°,-120°(绕弹体X轴,即绕弹体方向旋转,这样安装的天线中心向量与弹体方向垂直,三个传感器均安装在腹部)。
设置好后,右键导弹选择Zoom to,可以看到安装天线效果如下:
(4)计算传感器与卫星的可见性
点击Access,依次计算每个Sensor与全部北斗三号卫星的可见性。这里省略可见性计算过程,具体步骤可见STK 特定问题建模(一)判断对象可见性。随着导弹从地面飞行至高轨,三个接收传感器可见卫星情况分别如下所示
最终效果如下
更多仿真内容,可以关注公众号“STK建模”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