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马蜂窝技术”,关注订阅更多优质内容
流量红利正逐渐走向终结,这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后互联网时代,如何维系住用户群,提升用户在平台上的体验是整个行业都需要考虑的事情。正是出于这一原因,现在全行业都在关注会员体系的搭建,这也是马蜂窝 2019 年重点投入的方向之一。
面对这个全行业都在发力的会员市场,要对「马蜂窝特色」的会员体系进行有力的支撑,无疑对会员体系的架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马蜂窝会员体系建设从 2018 年 9 月份开始启动,经过前期对会员身份和会员权益的摸索,伴随业务的快速发展,到 2019 年上半年,为了让更多用户体验到马蜂窝高质量的会员服务,公司推出了更灵活、维度更多、权益更丰富的会员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初期较为粗旷的底层技术也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对核心架构和服务进行升级。
Part 1
会员身份策略改造
早期的会员身份模块由会员产品、用户属性和时间属性共同构成。由于当时的产品较为单一,因此产品信息设计成一级结构:
可以看到早期的会员产品比较单一,因此将产品信息设计成一级结构。这种设计的好处是逻辑简单,可以快速实现,但不易扩展,一旦新增会员类别以及不同卡种之间出现复杂关系时,不论是对项目或者对代码本身而言,维护成本都将成倍增长。
从 2019 年年初开始,马蜂窝会员体系进行了全面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更完善的获客渠道,增加了在小程序端的服务展示;
更丰富的会员类别,新增了非常多卡种,在最初的年度金卡和体验金卡基础上,增加了季度金卡、 7 日卡、「蜂享卡」,未来还计划推出月度金卡、学生卡等;
更低的获取门槛,早期的会员身份只能通过在 App 中购买获得,为了让更多用户享受到品质更高的服务,增加了通过完成用户激励任务、供应商合作、产品搭售、线下实体卡等会员获取方式。
这也意味着,同一时间段内用户的会员身份将变得愈发复杂,早期单一的会员身份策略和模型设计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重新设计会员身份的时候,我们明确了未来无论业务线如何划分会员身份,底层结构都要能够较好地支持,因此决定把会员模块身份抽离出来。会员体系升级后,产品信息调整为以 SKU 作为最小粒度重新划分,同时增加了用户信息中的来源以及获取渠道信息:
Part 2
会员中心架构设计和优化
在明确了新的会员身份策略后,我们对整个会员体系进行了梳理,将现阶段的会员中心架构设计如下:
结合上面的架构图来看,目前马蜂窝会员中心系统主要划分为数据存储、核心服务、接口层、应用层四大部分:
数据储存:主要基于 MySQL 和 Redis,以及马蜂窝统一日志系统 MES
核心服务:这是当前马蜂窝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