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算法:标准PID算法的一些改进措施

 

前面的几篇文章分别分享了PID算法的原理、增量式和位置式PID算法的区别、以及过程控制中一些重要的指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看之前的文章或者自行查阅资料。

在实际项目中,使用数字PID算法对系统的被控量进行控制的时候,有时候并不是仅仅的使用简单的增量式或者位置式的PID就完成了对系统的被控量控制。很多时候会采用一些改进了的PID算法进行系统的控制,以求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常见的对标准PID算法进行改进的措施有哪些呢?下面会根据我个人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的分享,就当是一次学习分享吧!

1、针对微分项的改进

对微分项的改进常见的有两种措施:微分先行和输入滤波。

(1)微分先行

我们知道,在一个闭环的控制系统中,即使我们期望被控量稳定在期望的值范围内它也不可能是绝对的稳定的,变化才是常态,所以才要考虑才要某些算法进行调控,比如PID算法就很常用。

而微分先行的改进措施就是:在PID算法中把对偏差微分改为对被控量的微分。

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对于很多的系统而言,就算在给定的输入值发生了变化,也不会引起被控量的输出发生大幅度的变化。这就是说在输入值发生变化的时候,被控量也是在一段时间范围内缓慢进行变化的,是不会发生突变的。

那么既然被控量不会因为输入值的突变而发生突变,所以微分先行就是把原本算法中由对偏差的微分变为对被控量的变化的微分。这样的做法就是在即使输入量发生变化偏差还未产生时,微分就已经在起作用了,从而缓慢变化到新的输入值所要求的输出值。

所以,微分先行的输出增量计算如下:

(2)输入滤波

输入滤波的做法就是在计算微分项的时候,不直接采用当前时刻的误差e(n) 进行计算,而是采用经过滤波之后的滤波值。

这个滤波是怎么进行的呢?一般的做法是:用过去的三个采样时刻的误差和当前时刻的误差共四个误差值求一个平均值,再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构成微分项。

2、针对积分项的改进

对于积分的作用我前面的文章是有讲过的,在PID算法中,积分可以消除系统的静差,让被控量偏离期望输出值的偏差减小。但是积分作用它本身也有一个副作用,因为积分是对偏差的累积,可能会引起积分饱和的情况。

积分饱和又是什么呢?积分饱和指的是在一个PID调控的系统中,如果偏差一直存在的情况下,积分会一直对偏差进行累积,可能会导致积分项变得很大。

积分饱和又会对PID调控的系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打个比方:如果积分饱和了,在系统的偏差方向发生了改变了之后,PID这个时候会起作用进行调节,但是由于积分项太大了,就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让输出U(n) 从积分饱和区脱离,会使调控作用滞后,让系统出现明显的超调,整个系统的调节效果会变差,这肯定是不希望出现的。

所以需要一些措施对抗积分饱和。常见的克服积分饱和的方法有下面的方式:

(1)积分限幅法

积分限幅法的操作原理是:对积分项的输出设定一个限制,当积分项的输出达到限制,就停止积分项的计算,PID算法中的积分计算项的值采用上一个时刻的积分值。这样是为了防止积分项的输出过大,让系统的调节时间变慢,影响系统品质。

积分限幅的计算实现步骤一般如下图:

(2)积分分离法

上面提到了积分限幅的方式,就是让积分项的输出不要过大,防止控制时间变化太慢。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将积分分离出来。

积分分离的做法就是:对系统的偏差设定一个门限值,如果系统偏差的绝对值小于门限值,就进行积分累加;相反,如果系统的偏差的绝对值大于这个门限值,就不进行积分。这样也可以避免过度积分的问题,防止系统因为偏差过大时产生了过大的控制作用。

积分分离的计算步骤如下:

(3)变速积分法

变速积分法的基本实现原理是:当系统的偏差比较大的时候,让积分的速度慢一些;相反,当系统的偏差比较小的时候,让积分的速度快一些,以求尽快的消除静差。

这种操作方式时,积分项按照下面的方式计算:

上面的计算中,A为设定的一个偏差阈值。

3、补充数字PID的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积分的不灵敏区

数字PID算法的应用大多数都是通过微处理器实现的,所以即使同样的算法放在不同的微处理器系统中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之所以会出现积分不灵敏的情况,是跟微处理的运行字长和计算精度有关的。比如当一个微处理器的运行字长较短时,如果采样周期很短,但是积分时间又比较长,这个时候就会容易因为字长太小精度不够,导致偏差不明显或者不出现,让积分的作用消失了。这就是积分不灵敏的情况。

(2)数字PID采样周期的选择问题

根据前面的数字PID的计算公式中会发现,公式中有一个变量Ti,这个就是采样周期。

一般而言,采样周期越小,数字PID就越是精确,控制效果就越接近连续控制。但是呢,天下万物都是有正反两面的,采样周期小了控制效果是精确了,但是太过频繁的采样就必然是要占用跟多的计算时间,计算机的计算负担就会变重,对计算机的运算性能要求就更高。

那采样频率要怎么选择才合适呢?

这个时候就要先看看采样定理了,也就是“香农采样定理”或“奈奎斯特采样定理”。

采样定理:在进行模拟/数字信号的转换过程中,当采样频率fs.max大于信号中最高频率fmax的2倍时(fs.max >= 2fmax),采样之后的数字信号完整地保留了原始信号中的信息,一般实际应用中保证采样频率为信号最高频率的5~10倍。

所以,最大的采样周期公式如下:

关于PID算法的一些改进就分享到这里,因为是个人实际使用中的总结,可能会有理解错误的地方,如有错漏,还烦请指正。

  • 4
    点赞
  • 4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改进PID算法在Simulink中的实现,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参数调整:PID算法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参数(比例增益、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选择。可以使用实验或自动调整算法(如Ziegler-Nichols方法或模糊控制等)来优化PID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控制性能。 2. 非线性补偿:在一些非线性系统中,PID算法可能无法提供满意的控制效果。可以考虑添加非线性补偿器,如前馈补偿器或模型预测控制器,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追踪能力。 3. 频率响应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频率响应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特性,并在PID控制器设计中考虑到这些特性。例如,如果系统存在显著的延迟,可以添加反馈延迟补偿器或者采用先导控制器来改善控制性能。 4. 非整数阶PID:传统的PID控制器是基于整数阶微积分的,但某些系统可能具有非整数阶动力学特性。可以使用非整数阶PID控制器,如分数阶PID或增量阶PID,以更好地适应这些系统。 5. 鲁棒性分析:在设计PID控制器时,可以进行鲁棒性分析,以检查系统对参数变化、测量噪声和干扰的鲁棒性。通过添加鲁棒性增强技术,如鲁棒性滤波器或鲁棒性权重补偿器,可以提高控制器对这些不确定性的抵抗能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改进PID算法在Simulink中的方法。具体的改进策略需要根据具体系统和控制要求来确定,可以进行试验和仿真来验证改进效果。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嵌入式之入坑笔记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