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本文内容基于Fluent 2025R1版本编写,其他版本在细节上可能有差异。
1 电磁损耗
电磁损耗是指电磁场中的能量通过耗散过程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以热能为主。
常见的电磁损耗类型包括:
- 电介质损耗
- 磁场损耗
- 欧姆损耗(焦耳热)
Fluent仅能分析欧姆损耗,其他类型的损耗需要使用Maxwell、HFSS等电磁仿真软件分析。
2 电势模型理论
2.1 电势计算
Fluent的电势模型方程为扩散方程:
linear format: ∇∙(σ∇φ)+S=0
其中,φ 为电势,SI 单位 V ;σ 为材料的电传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SI 单位 S/m。材料电阻率(electrical resistivity) SI 单位 Ω*m,其数值为电传导率的倒数。
电流密度和电势之间的关系为:
linear format: 𝑗 ⃗=𝜎∙∇𝜑
上述方程并不区分流体或固体,且不存在速度项,即认为流体流动对电势分布无影响。等离子体、溶液等流体介质,流动过程中会通过影响电传导率的分布从而间接影响电势分布。
严格来说,Fluent的电势模型仅适合于直流电类问题。交流电存在趋肤效应现象,电流密度分布并不符合上述扩散方程。趋肤效应不明显的交流电问题(如家用的低频交流电),可近似使用此模型。
不同交流电频率下的圆柱导体电流密度分布(图源:fortop.co.uk)
2.2 电热计算
焦耳热的发热功率密度分布计算公式为:
linear format: 𝑆=|𝐽 ⃗ |^2∙𝜎=𝜎∙|∇𝜑|^2
接触电阻会额外引入局部热源,其计算公式为:
linear format: 𝑆=(𝐽^2∙𝑅∙𝐴)/𝑉
上式中,R 为接触电阻值,A 为接触面的面积,V 为接触面相邻单元的体积。
3 电势模型设置
3.1 开启电势模型
在Fluent界面左侧的物理模型中可开启电势模型
若开启了能量方程,则电势模型设置界面会有是否需要考虑焦耳热的选项。电化学部分设置选择"none"选项即可。
在材料设置中,需要设置电传导率。可通过分段函数、表达式、UDF等方法设置为变量。
3.2 边界条件
在边界条件设置中,电势相关的设置在“potential”部分。
在边界条件设置中,需要指定电流密度或电压。默认设置为绝缘边界条件,即电流密度等于 0。
对于交流电,需要输入有效值,也即电压和电流密度在一个周期内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正弦波交流电有效值和峰值之间关系为:
linear format: 𝑉_𝑝𝑒𝑎𝑘=√2∙𝑉_𝑒𝑓𝑓𝑒𝑐𝑡𝑖𝑣𝑒
三角波、方波等非正弦形式交流电,其有效值可参考有效值的定义进行计算。
内部壁面,即 wall 和 wall-shadow 配对面,其默认边界条件为“coupled”,两个面的电流密度和电压分布完全相同。配对面也可分别指定各自的电流密度和电压分布。
所有壁面均可设置接触电阻,接触电阻的存在会直接影响电势分布和焦耳热计算。软件中默认接触电阻为 0,即无接触电阻。接触电阻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接触压力、表面粗糙度、表面光洁度等,是否可忽略接触电阻需要结合分析问题决定。
4 后处理
在数据报告和云图展示中,可选择“potential”分类下的电势、电流密度、焦耳热功率密度等相关物理量。
下方两图分别为无接触电阻和有接触电阻的电势分布,在有接触电阻的区域,电势会在存在接触电阻的位置阶跃。
由于电流密度和焦耳热功率密度通常会跨越多个数量级,建议色谱设置中开启对数形式展示。下方两图分别为关闭对数形式和开启对数形式后的电流密度分布。开启对数形式后,电流密度的数量级差异更容易分辨。具体操作方法参考之前文章:《Fluent后处理的色谱设置》。
电流是向量,可通过向量图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