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疫情认知、防护与思考(智慧树)
-
COVID—19
-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
- 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
- 通过s-蛋白与人ACE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互作的分子机制,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故冠状病毒有很强的对人感染能力。
-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重
- 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等。
- 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
- 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 治疗:无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
-
实验室检查
-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 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
- 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
- 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 在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
影像学表现
- HRCT为当前筛查与诊断的主要手段
- 单发或双肺多发斑片状或节段性磨玻璃密度影(GGO)为主,·其内纹理可呈网格状(铺路石征) ,伴小血管增粗。
- 沿支气管束或背侧、肺底胸膜下分布为主,空气支气管征。
- 少数伴胸腔积液或淋巴结肿大,少数叶间胸膜增厚。
- HRCT为当前筛查与诊断的主要手段
-
特点
- 传染源:疑为市场贩卖的竹鼠,獾,果子狸,蛇等野生生物。
- 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为主,亦可通过接触传播。
- 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3-7天。
- 传染性:强
- 致病性:较SARS弱
- 抵抗力:弱,56℃30min,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均可有效灭活COVID-19,对紫外线,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剂敏感。COVID-19干燥环境中可存活48小时,日常空气中2小时后后活力明显下降。
-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与“暴露机会”有关
- 来源推测:蝙蝠-中间宿主-人
- 中间宿主:应该是某种能较大规模饲养的,或半野生状态的哺乳动物。
- 病毒的直接致病效应:
-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引起细胞功能缺陷,细胞恶性转化
- 病毒的间接致病效应:
- 机体针对病毒感染会产生抗病毒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这些机体反应一旦过于激烈往往引起人体生理系统异常甚至严重障碍,用过激烈的甚至是失控的免疫细胞激活抗体产生促炎因子分泌等造成机体不同生理系统的病理损伤,例如非典,禽流感
-
传播途径
- 直接传染:病人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气体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可以导致感染。
- 气溶胶传播: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传染。
- 接触传染:飞沫沉积在物体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
药物
- 金刚烷胺
- 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侵入靶细胞
- 奥司他韦
- 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性
- 金刚烷胺
-
疑似病例判断
- 发病前14天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 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 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相关性。
- 症状
- 发热
- 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早期呈现多发小班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胸腔讯液少见
-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峰低
- 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
临床表现
- 多以发热起病,中低热者比例较高,持续高热者病情重
- 低热37.3-38
- 中热38.1-39
- 高热39.1-41
- 超高热41以上
- 前期可能无发热,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症状9-12天
- 呼吸困难
- 轻症:用力呼吸,没有力气进行呼吸
- 重症:无法完整说完一句话
- 氧合指数<97%
- 氧合指数<90%–呼吸衰竭-抢救
- 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脓毒症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或死亡
- 干咳
- 无痰
- 没有鼻涕
- 乏力
- 腹泻
- 与全身性的炎症反应有关,按急性胃肠炎处理往往无效
-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 呼吸困难
- 严重症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低氧血症,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障碍,有肺部炎性渗出性病变。
- 不典型症状:消化系统为例: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
- 神经系统:头痛
- 心血管系统:心慌,胸闷等
- 眼科症状:结膜炎
- 多以发热起病,中低热者比例较高,持续高热者病情重
-
区别
- 普通感冒
- 卡他症状:鼻塞、鼻涕、打喷嘘、鼻痒、眼睛痒
- 咽喉炎
- 咽后壁是否有黄白小点
- 职业:教师、导游
- 急性胃肠炎
- 饮食不洁导致的一过性腹泻
- 服明合理的抗生素后会很快好转,诺氟沙星
- 肺炎支原体
- 主要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四季均可发病
- 以5-15岁的青少年发病率最高
- 以咳嗽、发热、头痛、咽喉痛和肌肉痛为主
- 5-10天症状消失
- 抗生素治疗有效
- 一般5-7天自愈
- 普通感冒
-
自我评估
- 视:对镜子看脸色、眼睛、咽喉壁
- 触:皮肤的温度,肌肉是否酸痛
- 叩:胸部是否有回声
- 听:呼吸音是否顺畅
-
个人防控
- 微生物感染的防控
- 控制传染源:野生动物,禁止贩卖、食用
- 切断传播途径
- 降低人群易感性
- 方法
- 洗手
- 戴口罩
- 少出门
-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 勤通风
- 常用消毒剂:75%酒精和84含氯消春液
- 微生物感染的防控
-
密切接触者
- 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 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 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
中药预防
- 艾叶花椒泡脚
- 香囊:艾叶、白芷
- 药膳
-
章节测试
- 新冠病毒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大部分为3~7天,传染性比较强,但致病性相对于SARS要弱一些。[对]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一般症状为: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甚至可无明显发热。[对]
-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所以戴口罩对防止病毒的感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
- 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14)天。
- 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氧合低于90%,意味着患者出现了呼吸衰竭,需要立即入院进行抢救。[对]
- 认知吝啬是人类的大脑中央处理器不能一下子处理如此多的海量信息,它一定要选择性的遗忘掉或选择性搁置一些信息再去处理。[对]
- 天花病毒和III型脊灰野病毒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消灭。[对]
- 在疫情发展过程中,媒体和民众的舆论监督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决策部署提供了民意基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