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控制理解3

接着上篇继续介绍acc,上篇已经确认了一个预测的时间,配合下图解释 

 1.   A(t0)代表t0时刻自车所在的位置,B(t0)代表目标车在t0时刻所在的位置。如果不添加控制,也就是两辆车都按照原本的驾驶意图去走的话,那么在tp时刻,两车就行驶到如图所示,用黑色的去标注了,那么tp时刻两车之间的距离就是range,这个距离肯定是有headway跟车时距离(这里指距离,和速度相关)以及多余的距离组成,也就是图上标明的s。那么在受控下,同样的时间tp-t0内,自车就要都走s段距离 ,从而用算出自车在t0时刻,需要的加速度,以及加加速度。

我们在follow控制下,想要什么样的效果,那肯定是稳定的距离去行驶,假设前车相对平稳,后车也应该相对平稳,即相对速度为0,也就是v(t_{0}) = v_{0}, v(t_{p}) = v_{obj}(t_{p})

那么在t0到tp的时间内:

a = \int_{to}^{tp}j0dt=j0t+a0

v = \int_{t0}^{tp} a(t)dt = 1/2 j_{0}t^{2}+a_{0}t +v_{0}

s = \int_{t0}^{tp}v(t)dt = 1/6 j_{0}t^{3}+1/2a_{0}t^{2}+v_{0}t+s_{_{0}}

联立上述方程,就可以得到

a_{0} =2s(t_{p})/t_{p}^{2}-(1/3)j_{0}t_{p}-2v_{0}/t_{p}

j0 = -2[a_{_{0}}t_{p}^{}-(v_{obj}(t_{p})-v_{0})]/t_{p}^{2}   

 可以联立得到自车在t0时刻需要的的加速度,从而达到follow模式的理想效果。

2. 关于上图的range也要重新计算,上面公式的s0需要range去得到,那么在t0都tp时刻,行驶了多少距离,其实很好计算的,AB两车在t0时刻下的距离是可以从传感器得到的,做简单的推导则可以推导出range,距离加上前车行驶的距离减去后车行驶的距离。

3. 再聊一个题外话,也是实际中存在并且不能忽略的,就是控制系统的时滞,有的时候调试参数怎么都调不对,就有这方面原因。原理不去探讨,可以参考奈奎斯特曲线。可以仿真自己感觉。

 4. 前文中红色标识了倒车现象,因为有的时候,自车行驶过快,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现了较慢的前车,这时候根据预测时间算出的a0一定小于0的,在有限的时间内也是存在小于0的情况的,所以也要对这个进行限制。

ACC内容到此结束。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