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哈佛世纪研究:何为幸福生活?

 重点


1. 幸福生活是由什么决定的
第一,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对幸福生活有最大的积极影响。第二,毁灭幸福的最大元凶,是酗酒。第三,幸福人生,关键不在于短期成功,而是长期不输。
2. 假肢设计的新思路
第一,假肢不必像真肢,因为大脑对它有一套独立的反应模式。第二,未来假肢的技术方向,是让它具备触觉之类的感官。第三,研发给普通人的假肢,目的是拓展身体能力。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有个新闻,说的是,有一位B站的游戏UP主,叫杨炳林,一个月前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不是因为他玩得好,而是因为,这位杨炳林今年已经88岁。没错,吉尼斯给他的认证是,世界最年长的B站游戏UP主。

要说老人家这辈子过的,那真叫一天都不虚度。杨炳林年轻的时候,是石油技术工程师。1996年退休,喜欢上了玩游戏。这一玩就是20多年,还玩出个世界纪录。据说他已经通关过500多部游戏,比绝大多数人一辈子玩的都多。

吉尼斯给他颁布世界纪录时,是这么点评的:“吉尼斯的使命是记载不可思议的事情,通过分享纪录保持者的故事,帮助人们突破极限,为世界带来欢乐和启迪。杨炳林退休后接触游戏,又在80多岁的高龄开始做游戏博主,这样的经历鼓舞着很多网友。”

但是好多人关注这个新闻,倒不是因为老爷子获得了世界纪录,而是从杨炳林身上,你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幸福感。你也说不清他为什么这么高兴。总之,这老爷子身上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对游戏有用不完的热情,而且永远乐在其中。

你看,说到这,就引出一个特别抽象,而且好像很难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人的幸福感,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关于这个问题,市面上有好多书,好多课。但是今天,咱们从中挑选一个,相对权威的研究说说。这个研究来自哈佛大学。也是哈佛历史上,历时最长的研究之一。从1938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86年。

这就是著名的哈佛成人发展研究。发起人是哈佛大学的卫生系主任阿列·博克教授。因为研究的早期赞助人是慈善家威廉·格兰特,因此这个研究也叫格兰特研究。

这项研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向社会同步最新的成果。之前得到站内也有很多老师讲过。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这项研究的最新成果。就在去年,这项研究的课题组出了一本书,叫《美好生活》,同步了他们过去85年的成果。

正式开始之前,先介绍一下背景。这项研究最开始锁定了两拨人。第一拨,是在哈佛大学里挑选了268名本科生。这些人都是19岁左右,家境殷实,清一色的白人男性。第二拨,是在波士顿市区,挑选了456名男孩。挑选标准是,家境困难,收入不高,且在14岁之前没有犯罪记录。

总之,就这么出身差异巨大的两伙人。课题组对他们追踪调查了整整80多年。其间很多人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课题组就继续观察他们的孩子。到今天,这项研究的观察对象,已经扩展到了上千人。

而且因为资金消耗太大,课题中间还差点中断。好在这群被研究的对象里,走出了几个特别有钱的企业家,这才让这项研究坚持到了现在。

好,回到研究本身,这项研究有哪些关键结论呢?咱们今天挑几个重点说说。

第一,成就与毁灭幸福生活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一个人过上幸福生活的最关键因素,是他的人际关系,而且这个关系是贯穿一生的。注意,可不是智商。按照这项研究,智商110和150的人,收入上几乎没什么差距。但是,人际关系带来的收入差异就大了。比如,小时候跟母亲关系亲密的人,平均每年多赚8.7万美元,也更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症,而且职业生涯后期的职位更高。再比如,小时候跟父亲关系亲密的人,在他的一生中,焦虑水平都比较低,更会享受假期,而且在75岁时的生活满意度更高。再比如,那些50岁时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感到满意的人,到80岁时,身体会更健康。

说白了,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对幸福生活有最大的积极影响。用格兰特研究的前任负责人瓦利恩特的话来说,这项研究表明,“幸福只关乎爱。”(Happiness is love. Full stop.)

其次,什么因素对幸福的伤害最大?前面说过,这项研究的追踪对象,有不少都是哈佛的高材生。而且还走出了4名议员、1名州长,还有《华尔街日报》的主编等等,还走出了一名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当然,肯尼迪的研究档案早就被美国政府单独拿走,据说2040年才能解密。

但问题是,剩下那些不成功,或者不幸福的,他们是被什么事儿给耽搁了呢?按照研究的结论,这个毁灭幸福的最大元凶,是酗酒。在离婚、生病、抑郁症这些事上,最大的元凶就是酗酒。

注意,前面这些结论也许并不算很新,课题组早在很多年前就对外公布过。但问题是,道理大家都懂,很多人未必能付诸行动。因此在去年的《美好生活》里,课题组特地强调了一个实验,这也是咱们要说的第二个关键结论。

这就是,人类并不擅长情感预测。

比如,让一个人预测经济。他未必能预测得很准,但至少通过训练,通过学习,他能掌握一个大致的预测逻辑。知道天气热了空调卖得好,下雨天买雨伞的人多。这都属于逻辑型的预测,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掌握。

但是,还有一类预测,属于情感型的预测,我们就不太擅长了。比如,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火车上找了一组乘客。问他们,假如你在这一路跟陌生人聊天,你觉得自己会更高兴吗?在发车之前,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跟陌生人聊天纯属没话找话,只会浪费精力,不会让自己高兴。但是,等旅途结束,研究人员又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路上跟陌生人聊天的乘客,居然都感觉挺高兴。跟他们之前的直觉正好相反。

再比如,假如你看一个人不顺眼,觉得骂他一顿就痛快了。但事实上,你要是真骂完,大概率上只会更生气。再比如,你参加某个聚会之前觉得不情愿,但参加完之后觉得来对了,认识了不少朋友。

换句话说,人并不擅长预测人际关系带来的好处。说白了,一旦你犹豫要不要跟人打招呼,那就去打。犹豫要不要跟人联系时,马上去联系。犹豫要不要周末回家看看父母时,果断去看。因为这些事带来的益处,肯定要比预想中的多得多。

第三个结论是,幸福人生这个事,关键不在于短期成功,而是长期不输。说白了,只要人在,只要不犯永久性错误,不管年轻时经历过多大的挫折,都有机会在晚年扳回一局,过上幸福的生活。

注意,是不犯永久性错误。在这里,借用喻颖正老师的比喻。比如,一个人买了股票,结果跌得一塌糊涂被套了,然后扔在一边不管。几年后想起来一看,居然赚了。这就属于短暂的倒霉,不伤元气。但是,假如一个人失业一次,就开始自暴自弃,四处抱怨,再也振作不起来,就属于永久性错误。

按照研究团队的观察,那些最终成功的人,不是能力特别强,而是内心都特别皮实。按照前任负责人瓦利恩特的话说,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和痛苦,关键在于,一个人如何构建自己的 “应对机制”。假如一个人对各种意外都有很好的适应能力,那他的生理和心理,都会衰老得更慢一点。

注意,这可不是一句空洞的鸡汤,而是研究团队调研的结果。他们发现,人生的机会,可不是仅仅集中在年轻的时候,集中在35岁之前。假如拉长视角,机会在整个人生中,大概是平均分布的。35岁时确实多一点,但没有那么集中。也有35岁之前整天稀里糊涂,但到了晚年非常幸福的。说白了,只要不下牌桌,就有可能赢回来。

你看,最近几年有好多词儿开始流行。比如,钝感力、复原力、归零力,等等。它们本质上,说的都是一个人不下牌桌的能力。

好,关于这项研究,咱们先说到这。简单总结一下,根据哈佛大学的研究,幸福人生的三个关键要素分别是,建立良好的周边关系、磨炼自己的复原力,以及不管发生什么事,始终不下牌桌。要是单看结论,也许有点像大道理。但是,这项研究的价值也许就在于,它能让你以后再看到这些大道理时,会想到,原来这背后,还有一项持续了86年的研究来论证它,还有那么多扎扎实实的数据。想到这里,你再看这几个建议,是不是感觉,它们比原来更鲜活了一点?以及自己付诸实践的决心,更坚定了一点?

最后,说到幸福生活,正好最近,贾行家老师的播客《大望局》上线,第一期的主题就叫何为良好生活。贾行家老师和四位常驻嘉宾,作家周晓枫、东东枪、心理学者李松蔚老师,还有喜剧演员夏夏,一起碰撞出了很多有趣的内容。推荐你也来听听看。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最近,很多地方出台了残疾人辅助器具的补贴政策。像假肢、轮椅、助听器之类的残疾人辅具,都涵盖到了。比如苏州,发布了《苏州市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实施办法》,3月正式落地实施。再比如西藏,发布了《西藏自治区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实施办法(试行)》,为西藏户籍的持证残疾人、残疾儿童、65岁以上失能老人配置基本辅助器具,等等。

除了政策保障,残疾人辅具的技术也在进步。今天,借着这个话题,我们就说说残疾人辅具的几个新的技术思路。

第一个技术方向是,假肢不必像真肢。过去说到假肢,最好和人的肢体一模一样。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研究者有个假设。认为假肢越仿真,大脑就越会把它们当成真正的肢体,用起来就越方便。

但是,剑桥大学的一个神经科学家,叫塔玛尔·马金(Tamar Makin)做了个试验,他请单手截肢的志愿者看三种不同的图片,分别是假肢、生物手,以及刷子、勺子这类手持工具,然后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看志愿者大脑的反应。这其实是在给假肢做分类。你看,假如志愿者看到假肢时,大脑的反应跟看到生物手一样,也许说明大脑是把假肢当成了真正的肢体。假如看假肢时,大脑的反应跟看到工具一样,说明大脑把假肢也当成了勺子刷子之类的工具。

但是,真实情况是,大脑既没有把假肢当肢体,也没有当工具。大脑对假肢,有一套独立的反应模式。就算你把它做得再逼真,大脑也不会把它当成真实肢体。

在研究者看来,这其实是个好事。这就意味着,假肢的设计思路可以完全打开,不用跟真实肢体看齐。现在,已经有人设计出了不同样子的假肢。比如,像脊椎构造的触手假肢。有研究者认为,这样的构造也许会更实用。

第二个技术方向是,让假肢具备触觉之类的感官。

比如,2023年1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团队,在《科学·机器人学》(Science Robotics)期刊上发表一项研究。他们研发了一款柔性电子仿生机械臂,外表像章鱼触手,具备触觉,能感知到外部的物体和温度。

再比如,今年2月,《医学》(Med)杂志发表了一项新研究。研究人员研究出了搭载在假肢上的温度感应设备,叫MiniTouch。过去,假肢患者拿起一杯热水,但假肢感觉不到温度,喝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可能烫到。MiniTouch正好就能解决类似的问题。据说MiniTouch还能感知皮肤质感。志愿者配戴MiniTouch,蒙眼区分人手和假肢,准确率能从原来的60%提升到80%。

第三个技术思路是,研发给普通人的假肢,目的是拓展身体能力。比如,有个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研究者,叫达妮·克洛德(Dani Clode),用3D打印技术做了个东西,叫第三只拇指。戴在手上,人就多出一根拇指。这能让人在操作一些器械时,效率更高。根据研究者的试验,这个第三只拇指,只需要5天就能被熟练使用,而且在单手搭积木、单手穿针引线、弹吉他这些任务中,都提高了参与者的效率。

好,刚才咱们说的是,关于假肢的几个新技术思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就是,假肢的功能,过去主要是修复残缺。但未来,它也许会成为人类扩展自身能力的方法之一。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幸福生活是由什么决定的?哈佛研究的结论是,复原力与良好的社会关系,是影响幸福最关键的因素。这个结论本身也许不新,但当你再看到类似的道理时,希望你能想起这项研究。这也许能增强内心的信念感。

第二,假肢设计的新思路。假肢正在具备越来越多的能力,它的定位也许会从帮人体修复残缺,发展到帮人类扩展能力。

https://www.dedao.cn/course/article?id=g258WANERjwQJDzE70KbOMG1rZqkPl

  • 25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