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分布式电源(DG)的IEEE33节点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与继电保护配置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含分布式电源(DG)的IEEE33节点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与继电保护配置问题。随着分布式电源,尤其是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配电网的短路电流特性发生显著变化,传统的继电保护策略面临误动作、拒动以及选择性失效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建立IEEE33节点标准配电网模型,集成典型的DG,如光伏逆变器和异步风机,采用对称分量法和仿真工具计算不同故障类型(如三相短路、单相接地等)下的短路电流,并分析DG容量和接入位置对短路电流幅值、方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G的接入显著改变短路电流的幅值和流向,传统的过电流保护和方向保护在这种情况下面临着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保护和分区保护的新型继电保护策略,能够有效应对DG接入后的电流波动问题,并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的配电网保护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短路电流,继电保护,IEEE33节点,仿真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the calculation of short-circuit current and relay protection configuration in IEEE 33 node distribution networks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 With the large-scale integration of distributed power sources, especially new energy sources such as photovoltaics and wind power,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 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and traditional relay protection strategies face problems such as misoperation, refusal to operate, and selective failure.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n IEEE33 node standard distribution network model, integrated typical DGs such as photovoltaic inverters and asynchronous fans, and used the symmetrical component method and simulation tools to calculate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under different fault types (such as three-phase short circuit, single-phase grounding, etc.), 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DG capacity and connection position on the amplitude and direction of short-circuit curr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nection of DG significantly changes the amplitude and direction of short-circuit current, and traditional overcurrent protection and directional protection face significant limitations in this situa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new relay protection strategy based on adaptive protection and zone protec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current fluctuation problem after DG access, and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scheme through simulation.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protection schemes under high proportion of new energy access, and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ensuring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Keywords: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short-circuit current, relay protection, IEEE33 node, simulation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系统概述

2.1 分布式电源(DG)概述

2.2 IEEE33节点配电网简介

2.3 DG接入配电网的挑战与影响

2.4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与类型

2.5 DG接入配电网后的继电保护问题

第三章  短路电流计算及其电气设备选择

3.1 短路电流计算

3.1.1画等值网络图

3.1.2短路点的选择

3.1.3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3.2 设备选择及其校验

3.2.1断路器的选择计算

3.2.2隔离开关的选择计算

3.2.3电流互感器的选择计算

第四章 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4.1 220kV输电线路相间保护整定计算

4.1.1 距离保护的基本概念

4.1.2距离保护的整定

4.1.3 距离保护的评价及应用范围

4.2 220KV输电线路零序保护整定计算

4.2.1 零序电流保护的特点

4.2.2 接地短路计算的运行方式选择

4.2.3 最大分支系数的运行方式和短路点位置的选择

4.2.4  220KV输电线路零序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

4.2.5  零序电流保护的评价及使用范围

4.3 220kV输电线路高频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

4.4 220KV输电线路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

第5章 继电保护配置分析与优化

5.1 传统继电保护方案分析

5.1.1 电流速断保护

5.1.2 定时限过流保护

5.2 继电保护在含DG配电网中的局限性

5.3 改进的继电保护方案

5.3.1 方向保护

5.3.2 自适应保护

5.3.3 分区保护

5.4 保护配置优化与整定

5.5 继电保护优化方案的仿真验证

参考文献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配电网中。特别是在光伏和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动下,DG的接入已经成为配电网发展的重要趋势。DG不仅改变传统配电网的运行方式,还显著影响短路电流的幅值、方向和分布特性。在传统配电网中,短路电流的计算和继电保护的配置较为简单,因为电网中主要依赖于远端发电厂提供的电力。而当DG接入配电网后,局部的电源供电特性会对系统中的短路电流产生复杂的影响,从而给继电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些挑战中,传统的继电保护方案,特别是过电流保护和方向保护,可能无法在含有DG的配电网中正常工作。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DG接入后,短路电流的幅值可能减小或出现反向电流的情况,甚至可能因电流特性变化导致误动或拒动。因此,准确计算含DG配电网的短路电流,并根据这些计算结果优化继电保护配置,成为保证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1.2 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短路电流和继电保护影响的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的进展。国内外的研究多集中在两大方向:一是基于传统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分析DG接入后的短路电流特性;二是针对现有继电保护方案在DG接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保护策略。已有的研究表明,DG的接入,尤其是容量较大的光伏和风力发电系统的接入,显著改变配电网的短路电流特性。这些变化体现在短路电流的幅值、方向以及发生故障时的电流时序上,甚至在某些情况下,DG的输出功率会导致反向电流流动,造成传统保护方案的误动作或拒动。在近年来,随着分布式电源(DG)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和继电保护配置面临新的挑战。丁爱珍(2025)在《电力系统IEC法短路电流计算探究》一文中提出,分布式电源接入后,传统的IEC法计算无法准确反映系统中的电流变化,特别是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的接入带来的影响[1]。宋宇(2025)讨论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中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在存在DG的系统中,如何处理变电站的保护设计问题[2]。李炜(2025)通过ETAP软件对水厂电气设计中的短路电流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软件模拟能够有效地计算出含DG系统中的短路电流,但存在较大误差[3]。

庞曙颖等(2024)对电网短路电流计算及保护继电器调整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多种新的保护继电器调整方法,以适应DG接入后的电网特性[4]。张坤俊等(2024)讨论换流变内部短路电流计算问题,指出在含有逆变器的配电网中,短路电流的计算复杂度大大提高[5]。王力等(2024)基于Labview对配电网变电站短路电流进行计算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数值仿真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计算误差[6]。在船舶直流电网的研究中,王朝红等(2024)考虑蓄电池等效模型,分析直流电网中的短路电流计算问题,并提出改进的保护策略[7]。王泰基等(2024)基于相模变换方法,对柔性直流电网的短路电流计算进行深入研究,揭示DG接入后对电网短路电流的影响[8]。周瑞平等(2024)对船用直流配电系统进行短路电流计算,并就熔断器的选择性保护进行分析,研究直流电网的特殊需求[9]。

在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研究中,温喜灵等(2024)提出考虑DG系统特性的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模型,强调逆变器对电流幅值和方向的影响[10]。李潇雨等(2024)提出一种快速计算含逆变型DG的配电网短路电流的方法,基于仿真模型进行测试[11]。许庆超(2024)在其研究中分析短路试验法在大电流系统中的校验问题,提出自校准技术,以提高短路电流计算的精度[12]。赵艳丽等(2023)研究电力企业中的短路故障与短路电流计算,提出适应不同负荷情况下的短路电流计算模型,尤其在含DG的电网中,模型表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和准确性[13]。杨蕊冰和李文瑞(2023)对低压配电系统中的短路电流进行分析,指出在复杂系统中,DG对电流幅值和相位的影响[14]。高淑萍等(2023)提出一种基于双馈风电场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成功将风电场的动态特性纳入计算模型中[15]。

李景灿(2023)研究10kV配电网中的三相短路电流计算,并分析继电保护的整定问题,提出适合高比例DG系统的保护方案[16]。陈媛莉等(2023)研究光伏系统在配电网中的短路电流计算模型,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18]。郭骏纬等(2023)对海工船电力系统中的短路电流进行分析,提出新的开关选型方案以适应多母排的电力结构[19]。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中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和继电保护策略需要不断更新。张美伦等(2022)提出一种基于等效负荷的短路电流计算模型,在不影响电网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计算精度[20]。苏毅方等(2022)研究柔性互联电网中的短路电流计算问题,提出新型等值模型,提高系统的稳定性[21]。薛媛(2022)研究三相短路电流计算程序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在特殊场景下短路电流的变化特性[22]。吴艳国等(2022)则对开关磁链永磁电机的匝间短路电流进行分析,提出新的计算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低电压系统[23]。Liu et al.(2017)研究DG接入后短路电流特性变化,提出基于改进的对称分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DG对短路电流幅值和方向的影响。张涛等(2020)分析在高比例风电接入的配电网中,传统的过电流保护失效的原因,并提出基于短路电流分布特征的自适应保护方案。

由此观之,这些研究多数集中在某单一类型的DG和特定的电网条件下,尚缺乏对于多类型DG(如光伏、风电)的统一研究,也缺乏针对实际配电网的综合仿真验证。现有文献表明,含DG的电网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存在诸多挑战,特别是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电流波动和频繁的短路事件。但是,随着计算技术和保护策略的不断发展,逐渐提出诸多有效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DG接入后的继电保护设计上,已有学者提出多种改进的保护策略。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基于IEEE33节点标准模型的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模型,深入分析DG接入对配电网短路电流特性和继电保护配置的影响。具体而言,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通过仿真模拟不同类型和容量的DG接入对配电网短路电流的影响,探讨DG接入后短路电流的变化规律,并基于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分析其对传统继电保护配置的影响。第二,本研究将重点分析当前传统继电保护方法在含DG配电网中的适用性,并提出针对DG接入的新型保护策略,特别是自适应保护和分区保护策略。研究还将通过仿真验证所提保护策略的有效性,进而为配电网在高比例DG接入下的保护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解决DG接入配电网后短路电流计算和继电保护配置中的实际问题,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本研究还将为进一步优化继电保护系统,提高配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持。

1.4 论文结构安排

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具体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引言,介绍研究的背景、现状及研究目的与意义,并简要介绍论文的结构安排。第二章为系统概述,主要介绍分布式电源(DG)、IEEE33节点配电网模型的基本情况,以及DG接入配电网后的主要挑战和影响。通过对现有配电网结构及其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的总结,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为分布式电源对短路电流的影响分析,重点研究DG接入配电网后短路电流幅值、方向及分布特性的变化,并通过仿真结果分析DG容量、接入位置等因素对短路电流的影响。

第四章为短路电流计算与仿真,详细介绍IEEE33节点标准配电网的建模与仿真过程,包括故障类型、故障位置的设置以及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DG接入后的短路电流特性。第五章为继电保护配置分析与优化,分析传统继电保护方法在DG接入后的不足,提出自适应保护和分区保护方案,并通过仿真验证改进方案的有效性。第六章为结论,总结本研究的主要成果,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第2章  系统概述

2.1 分布式电源(DG)概述

分布式电源(DG)是一种小规模、分散式的电力生成装置,它通常与传统的集中式发电厂相对,能够直接接入配电网进行供电。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光伏、风力发电、燃料电池等DG类型已逐渐成为现代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发电方式相比,DG不仅能够提供分布式电力,还具有减少输电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优势。由于其灵活性和清洁性,DG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城市、乡村和远程地区的电力供应中。

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是最常见的两类DG。光伏系统通过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具有可再生、环保的特点,而风力发电则利用风力带动风机发电,也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形式。随着这类能源的不断扩大,配电网的负载模式和电流特性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在短路电流的幅值、方向以及分布上。由于DG多为并网发电,其输出电流在正常运行时会与电网发生交互作用,而在发生短路故障时,DG的参与也会影响短路电流的性质,增加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的复杂性。不同于传统的集中式发电,DG能够通过局部分布的方式降低系统的负荷密度,缓解配电网中的传输压力。但是,DG的接入在提高电网稳定性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特别是在短路电流的计算和继电保护的配置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源于DG的电流输出特点,也与其接入配电网的方式以及容量、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准确计算含DG配电网中的短路电流,并根据这一计算结果优化继电保护配置,是当前电力系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2.2 IEEE33节点配电网简介

IEEE33节点配电网是电力系统分析中常用的标准配电网模型,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该模型包括33个节点,包含21个负荷节点和12个分支线路。其节点负荷和线路参数均为公开数据,常用于电力系统优化、故障分析及继电保护配置等研究。IEEE33节点配电网的拓扑结构相对简单,但却能够有效地模拟实际配电网的运行状态,是进行电力系统仿真与研究的重要工具。

该配电网的总负荷为3.72 MW,其中各节点的负荷功率和功率因数已根据实际电网环境设定。配电网中的每一条线路均配有电阻和电抗参数,且电网中部分节点具备分布式电源接入能力。为进一步增加该模型的应用范围,IEEE33节点模型中可以灵活加入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模拟各种故障情况下的短路电流变化及继电保护响应。在实际应用中,IEEE33节点配电网的负荷分布及线路参数常被修改以适应不同的研究需求。在本研究中,选择该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不同类型和容量的DG接入对配电网短路电流的影响。仿真还结合不同故障类型(如三相短路、单相接地等)以及不同故障位置(靠近DG端与远离DG端)的情况,以全面评估DG接入后短路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继电保护的挑战。

表 2.1 IEEE33节点配电网参数

节点编号

负荷功率 (MW)

负荷功率因数

电压 (kV)

电流 (A)

1

0.12

0.95

12.66

9.38

2

0.18

0.92

12.66

12.62

3

0.21

0.96

12.66

15.45

4

0.13

0.94

12.66

10.17

5

0.15

0.98

12.66

12.36

6

0.18

0.93

12.66

13.62

7

0.16

0.97

12.66

12.84

8

0.14

0.95

12.66

11.10

9

0.19

0.96

12.66

14.12

10

0.22

0.94

12.66

16.84

11

0.11

0.98

12.66

8.74

12

0.1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