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相(相位不平衡)状态下的合成器效率分析-理论与ADS仿真

异相(相位不平衡)状态下的合成器效率分析-理论与ADS仿真

12、ADS使用记录之功分器设计中简单介绍了威尔金森功分器的设计方法。一般来讲,功分器反过来就能作为合路器使用,在输入信号相位一致的情况下,各种合路器的效率指标往往都不错。尤其是威尔金森功分器在高效率合路的同时还能实现多个输入端口间的隔离

但是,对于输入信号相位不一致的情况,合路效率是怎么样的呢?在此分别对威尔金森功分器、T功分器在异相(相位不平衡)下的合路效率性能进行分析

实际上,将两路相位不同的信号进行合路是一种罕见情况,一个典型运用是,Outphasing放大器需要使用此异相合路网络实现对调制信号的高效率放大。Chireix功率合成器是此过程中较为常用的合成方法,这个之后再详细分析。

文中推导部分参考的是”基于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的数字Outphasing 发射机研究与设计“的第四章,但是其中非隔离T功分器的效率推导有误,在本文中更正了

本文的工程下载:异相(相位不平衡)状态下的合成器效率分析-理论与ADS仿真工程文件

1、隔离功率合成器(威尔金森功分器)

1.1、威尔金森功分器基本结构

隔离的功率合成器也就是威尔金森功分器,其基础的理论结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对应的基本参数可由下式计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威尔金森功分器的S参数仿真

(Combine_EffiCompare原理图)
此处以3GHz的等分类型为例,此时k=1,构建如下原理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理想结果如下所示,可以看到各个端口的回波损耗(S44、S66)都非常好,两端口的隔离S45非常理想,等分比是1:1,因此S64是3d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威尔金森功分器在异相情况下的效率推导

等分威尔金森功分器的输出端接在上下两支路接输入,实现具有隔离功能的功率合成,其框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经过信号分离出两路异相信号分别为(也就是输入信号):
s 1 ( t ) = A 2 cos ⁡ [ ω t + φ + θ ] s_{1}\left(t\right)=\frac{\mathrm{A}}{2}\cos\left[\omega t+\varphi+\theta\right] s1(t)=2Acos[ωt+φ+θ]
s 2 ( t ) = A 2 cos ⁡ [ ω t + φ − θ ] s_{2}\left(t\right)=\frac{\mathrm{A}}{2}\cos\left[\omega t+\varphi-\theta\right] s2(t)=2Acos[ωt+φθ]
若两路信号完全一致,那么隔离电阻上将无电流流经,从而使得等分威尔金森功率合成器无损耗地运行。然而,一旦输入端口1和端口2的信号存在相位不平衡,信号的同相部分将在输出端口3叠加,而反向部分则会通过隔离电阻,在两端产生电势差,进而形成电流流过隔离电阻,导致能量损失的产生。信号中的同相部分经功率合成后,从端口3输出的信号功率为:
P o u t = ∣ s 1 + s 2 ∣ 2 = A 2 2 cos ⁡ 2 θ P_{out}=\left|s_1+s_2\right|^2=\frac{A^2}{2}\cos^2\theta Pout=s1+s22=2A2cos2θ
信号反向部分经过隔离电阻损耗的功率为:
P d i s = ∣ s 1 − s 2 ∣ 2 = A 2 2 sin ⁡ 2 θ P_{dis}=\begin{vmatrix}s_1-s_2\end{vmatrix}^2=\frac{A^2}{2}\sin^2\theta Pdis= s1s2 2=2A2sin2θ
等分威尔金森功率合成器合成异相信号的效率为:
η 1 = P o u t P d i s + P o u t = cos ⁡ 2 θ \eta_1=\frac{P_{out}}{P_{dis}+P_{out}}=\cos^2\theta η1=Pdis+PoutPout=cos2θ

1.4、威尔金森功分器在异相情况下的效率仿真

(Combine_EffiCompare原理图)
原理图中使用了Probe进行了功率测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了Sweep查看不同异相角下的效率性能,结果和理论一致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异相角为 θ \theta θ,代表第一路输入相对于参考信号的角度为 θ \theta θ,第二路输入相对于参考信号的角度为 − θ -\theta θ,实际上两路输入的相位差为 2 θ 2\theta 2θ

威尔金森功分器在异相情况下的净输入功率
非常重要的一点,仿真发现即使是异相状态,净输入功率也是恒定的1W(这个1W是自己设置的),这代表所有的功率都进入到了合路器,所有的损耗都是由隔离电阻导致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非隔离功率合成器(T功分器)

2.1、T功分器基本结构

这个T功分器的基本理论可以参考:01、T型结功分器

其基本结构是这样的:
(Combine_EffiCompare原理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优缺点可以参考:微波射频学习笔记10——–T型结功率分配器

T型优缺点
B、C口不能作为输入,反过来看,阻抗就不是50Ω,不能全端口阻抗匹配;
②B、C两端口没有隔离开来,信号会相互影响到;
③优点暂时没想到,可能就是便宜,简单吧。

2.2、T功分器的S参数

(Combine_EffiCompare原理图)
对于上面的ADS原理图,其理想结果如下所示,可以看到3端口的回波损耗(S33)都非常好,两端口的隔离S21不太理想,等分比是1:1,因此S31是3dB。用作合路器时,其输入的回波损耗S11和S22都只有-6d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T功分器在异相情况下的效率推导

推导部分参考的是”基于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的数字Outphasing 发射机研究与设计“的第四章,但是原作者的推导有误,式(4-16) 、式(4-17)、式(4-18)几个公式的效率算错了

为了分析非隔离功率合成器的合成效率,其等效电路示意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两路射频电压信号源输出的电压信号设为:
V 1 = G S 1 ′ ( t ) = G A 2 e j φ ( t ) e j θ ( t ) = V 0 e j θ ( t ) V 2 = G S 2 ′ ( t ) = G A 2 e j φ ( t ) e − j θ ( t ) = V 0 e − j θ V_1=GS_1'\left(t\right)=G\frac{A}{2}e^{j\varphi(t)}e^{j\theta(t)}=V_0e^{j\theta(t)}\\ \quad\\ V_{2}=GS_{2}^{'}\left(t\right)=G\frac{A}{2}e^{j\varphi(t)}e^{-j\theta(t)}=V_{0}e^{-j\theta} V1=GS1(t)=G2Aejφ(t)ejθ(t)=V0ejθ(t)V2=GS2(t)=G2Aejφ(t)ejθ(t)=V0ejθ
射频电压源后接串联的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的构成的功率合成器,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的ABCD矩阵可以表示为:
T = [ cos ⁡ α j Z 0 sin ⁡ α j sin ⁡ α Z 0 cos ⁡ α ] = [ 0 j Z 0 j Z 0 0 ] T=\begin{bmatrix}\cos\alpha&jZ_0\sin\alpha\\\frac{j\sin\alpha}{Z_0}&\cos\alpha\end{bmatrix}=\begin{bmatrix}0&jZ_0\\[0.3em]\frac{j}{Z_0}&0\end{bmatrix} T=[cosαZ0jsinαjZ0sinαcosα]=[0Z0jjZ00]
其中 α \alpha α为传输线的电长度,四分之一波长对应的电长度为90度。Z0为微带线特性阻抗。根据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输入输出与ABCD参数的关系,上下两条支路电压电流关系可以表示为:
[ V 1 I 1 ] = T ⋅ [ V L I 11 ] [ V 2 I 2 ] = T ⋅ [ V L I 22 ] \begin{bmatrix}V_1\\I_1\end{bmatrix}=T\cdot\begin{bmatrix}V_L\\I_{11}\end{bmatrix}\\ \quad\\ \begin{bmatrix}V_2\\I_2\end{bmatrix}=T\cdot\begin{bmatrix}V_L\\I_{22}\end{bmatrix} [V1I1]=T[VLI11][V2I2]=T[VLI22]
其中VL为输出端电压, I 11 、 I 22 I_{_{11}}、I_{_{22}} I11I22分别为两支路四分之一波长线的输出电流,综合上式可得:
I L = I 11 + I 22 = V 0 ( e j θ + e − j θ ) j Z 0 = 2 V 0 cos ⁡ θ j Z 0 V L = 2 V 0 cos ⁡ θ j Z 0 R L = G R L Z 0 [ e j φ ( t ) A cos ⁡ θ ] e − j π 2 = G R L Z 0 S ( t ) e − j π 2 I_L=I_{11}+I_{22}=\frac{V_0\left(e^{j\theta}+e^{-j\theta}\right)}{jZ_0}=\frac{2V_0\cos\theta}{jZ_0}\\ \quad\\ V_{L}=\frac{2V_{0}\cos\theta}{jZ_{0}}R_{L}=\frac{GR_{L}}{Z_{0}}\biggl[e^{j\varphi(t)}A\cos\theta\biggr]e^{-j\frac{\pi}{2}}=\frac{GR_{L}}{Z_{0}}S\bigl(t\bigr)e^{-j\frac{\pi}{2}} IL=I11+I22=jZ0V0(ejθ+ejθ)=jZ02V0cosθVL=jZ02V0cosθRL=Z0GRL[ejφ(t)Acosθ]ej2π=Z0GRLS(t)ej2π
两支路输入电流有如下关系:
I 1 = I 2 = 2 V 0 cos ⁡ θ Z 0 2 R L I_1=I_2=\frac{2V_0\cos\theta}{\frac{Z_0^2}{R_L}} I1=I2=RLZ022V0cosθ

上支路放大信号输入到功率合成器的信号功率可以表示为:
P 1 = 1 2 Re ⁡ ( V 1 ⋅ I 1 ∗ ) = 1 2 Re ⁡ ( V 0 e j θ ⋅ 2 V 0 ∗ cos ⁡ θ Z 0 2 R L ) = A 2 cos ⁡ 2 θ Z 0 2 R L P_1=\frac{1}{2}\operatorname{Re}\left(V_1\cdot I_1^*\right)=\frac{1}{2}\operatorname{Re}\left(V_0e^{j\theta}\cdot\frac{2V_0^*\cos\theta}{\frac{Z_0^2}{R_L}}\right)=\frac{A^2\cos^2\theta}{\frac{Z_0^2}{R_L}} P1=21Re(V1I1)=21Re V0ejθRLZ022V0cosθ =RLZ02A2cos2θ
下支路放大信号输入到功率合成器的信号功率为:
P 2 = 1 2 Re ⁡ ( V 2 ⋅ I 2 ∗ ) = 1 2 Re ⁡ ( V 0 e − j θ ⋅ 2 V 0 ∗ cos ⁡ θ Z 0 2 R L ) = A 2 cos ⁡ 2 θ Z 0 2 R L P_2=\frac{1}{2}\operatorname{Re}\Big(V_2\cdot I_2^*\Big)=\frac{1}{2}\operatorname{Re}\Bigg(V_0e^{-j\theta}\cdot\frac{2V_0^*\cos\theta}{\frac{Z_0^2}{R_L}}\Bigg)=\frac{A^2\cos^2\theta}{\frac{Z_0^2}{R_L}} P2=21Re(V2I2)=21Re(V0ejθRLZ022V0cosθ)=RLZ02A2cos2θ
输入到功率合成器的总功率为:
P = P 1 + P 2 = 2 A 2 cos ⁡ θ Z 0 2 R L P=P_1+P_2=\frac{2A^2\cos\theta}{\frac{Z_0^2}{R_L}} P=P1+P2=RLZ022A2cosθ
功率合成器输出的功率为:
P o u t = 1 2 Re ⁡ ( V L ⋅ I L ∗ ) = 1 2 Re ⁡ ( 2 V 0 cos ⁡ θ j Z 0 R L ⋅ 2 V 0 ∗ cos ⁡ θ j Z 0 ) = 2 A 2 cos ⁡ 2 θ Z 0 2 R L P_{\mathrm{out}}=\frac{1}{2}\operatorname{Re}\Big(V_{L}\cdot I_{L}^{*}\Big)=\frac{1}{2}\operatorname{Re}\Bigg(\frac{2V_{0}\cos\theta}{jZ_{0}}R_{L}\cdot\frac{2V_{0}^{*}\cos\theta}{jZ_{0}}\Bigg)=\frac{2A^{2}\cos^{2}\theta}{\frac{Z_{0}^{2}}{R_{L}}} Pout=21Re(VLIL)=21Re(jZ02V0cosθRLjZ02V0cosθ)=RLZ022A2cos2θ
所以非隔离功率合成器合成异相信号的合成效率为:
η 2 = P o u t P = 1 \eta_2=\frac{P_{out}}{P}=1 η2=PPout=1

可以看到,如果按照正确的推导方式,异相情况下的T型功分器效率为100%。

然而,虽然看起来非常的美好,但是此处的推导时争对于输入到合路器的效率。但是,假设的源的输出功率是1W,但是实际在异相状态下输入到合路器的功率就不是1W了,从下面仿真可以看出。

2.4、T功分器在异相情况下的效率仿真

(Combine_EffiCompare原理图)
可以看到,如果使用Probe进行功率测量,得到的理论效率结果为100%,这也非常正常,因为电路没有有耗器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虽然端口的输入功率设置为1W,其净输入功率并非1W,这可能是由于端口的匹配和隔离性能不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如果按照输入功率来计算效率,而不是按照净输入功率来计算效率,其实际的效率和威尔金森功分器是一致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1
    点赞
  • 2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怡步晓心l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