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一篇段永平的访谈文章中看到这个指标,日活/月活,用于衡量社交产品的用户粘性,比率越大粘性越好,比率大于0.5的产品是世界水准。
起初对这个指标一扫而过,有一点定性的判断,但刨根问底的劲头出来了谁也拦不住,究竟为什么能衡量产品的用户粘性?于是用高中数学取极值的方法,对这个指标分析了一下,和大家分享。
指标澄清
首先澄清一下这个指标的分子和分母。
日活指的是一天内使用产品的独立用户数。活跃点可根据产品定位自定义,且和活跃次数无关,也就是说1个人1天使用产品100次,只计算为1个日活,100个人,1天只使用产品1次,也计算为100个日活。而日活/月活指标中的分子,指的是月活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日活。假设月活统计周期为30天,每天日活分别为(d1、d2、d3……d28、d29、d30),则平均日活为(d1+d2+d3……d28+d29+d30)/30。
月活指的是1个月内使用产品的独立用户数,其实就是将日活的统计周期扩大为1个月。
指标分析
现在我们通过取极值的方法,对日活/月活进行分析。
月活统计周期为30天,在这30天中,平均日活为D=(d1+d2+d3……d28+d29+d30)/30,月活=M。
极值1:全部用户每天都来
D=(M+M+M……M+M+M)/30=30M/30=M,日活/月活=1
极值2:一半用户单数天来,一半用户双数天来
D=(1/2M+1/2M+1/2M……1/2M+1/2M+1/2M)/30=15M/30=1/2M,日活/月活=1/2
极值3:全部用户只来1天,为方便统计,假设都在第1天来
D=(M+0+0……0+0+0)/30=M/30,日活/月活=1/30
我们可以看到,在统计周期内,用户使用产品的频率越小,日活/月活就越小,由此可证明日活/月活和用户使用产品的频率(以日为单位)正相关,日活/月活确实能衡量用户粘性。
几个注意点
日活/月活在理论上的区间为[1/30,1],但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产品能达到1,据说微信的最高值是0.85。2018年8月抖音傲娇地宣布,日活突破1.5亿,月活突破3亿,算一算,日活/月活达到0.5。这样看来,日活/月活>0.5的产品是世界水准,这个说法好像也并不夸张。
举一反三,日活/月活代表用户粘性,月活/日活代表什么?代表的是月统计周期内的活跃周期,可以简单理解为用户平均在几天内至少活跃一次。还是拿极值来证明。用户每天都来,月活/日活=1;用户隔一天来一次(2天活跃一次),月活/日活=2;用户30天才活跃一次,月活/日活=30。
日活/月活,不同类型产品间的差异较大。社交类产品,用户可能每天都会使用,日活/月活接近于1;公积金社保查询等民生类的产品,用户可能1个月才使用1次,日活/月活接近于1/30,但这并不能说明此类产品对用户没有粘性。不同类型的产品间比较日活/月活没有意义,而在同类产品间,由于日活月活都是可以从公开市场上拿到的数据,日活/月活可以作为比较粘性高低的一个关键指标。
日活/月活,也受到产品所处发展阶段的影响。产品上线初期,日活用户数中新增用户占比较大,留存不稳定,导致日活较小,月活较大,日活/月活较小;产品发展阶段,各项功能逐渐完善,留存趋于稳定,日活/月活会逐渐上升。产品成熟阶段,日活用户数中老用户比例逐渐上升趋于稳定,日活/月活也会达到一个稳定状态,此时日活/月活最能代表产品的用户粘性。
产品经理们,你们手上的产品日活/月活是多少呢,如果达到了世界水准,记得向老板提要求年终奖dou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