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一段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接下来开始死循环...");
for( ; ; )
{
}
}
运行之后我们会发现,printf的结果并没有被显示,程序跳过了printf直接开始了死循环。那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讲到C语言的缓冲区了。
缓冲区又称为缓存,它是内存空间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内存空间中预留了一定的存储空间,这些存储空间用来缓冲输入或输出的数据,这部分预留的空间就叫做缓冲区。
缓冲区根据其对应的是输入设备还是输出设备,分为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
为什么要引入缓冲区
比如我们从磁盘里取信息,我们先把读出的数据放在缓冲区,计算机再直接从缓冲区中取数据,等缓冲区的数据取完后再去磁盘中读取,这样就可以减少磁盘的读写次数,再加上计算机对缓冲区的操作大大快于对磁盘的操作,故应用缓冲区可大大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又比如,我们使用打印机打印文档,由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相对较慢,我们先把文档输出到打印机相应的缓冲区,打印机再自行逐步打印,这时我们的CPU可以处理别的事情。
现在您基本明白了吧,缓冲区就是一块内存区,它用在输入输出设备和CPU之间,用来缓存数据。它使得低速的输入输出设备和高速的CPU能够协调工作,避免低速的输入输出设备占用CPU,解放出CPU,使其能够高效率工作。
今天我们就浅谈运行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
输出缓冲区:
当使用printf/puts/putchar等函数显示数据时,并不会直接显示在屏幕上,而是先放入的输出缓冲区中(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当满足一些条件时才会显示在屏幕上:
1、遇到\n
2、从输出转换到输入状态
3、程序结束
4、当缓冲区满4k
5、手动刷新fflush(stdout);
输入缓冲区:
在终端输入的数据会先存储在输入缓冲区中,然后再根据占位解析成对应的数据,如果前一次输入的数据有残留的垃圾,会影响后续数据的输入。
-
输入字符时前一次的输入会残留一个空格或’\n’,解决方法就在%c前加一个空格。
-
如果输入时有若干个垃圾数据,会影响后续所有数据的输入。
如何避免呢?
-
使用正则表达式,注意:必须确定有垃圾数据时再使用。
scanf("%*[^\n]"); // *从缓冲中获取数据但不存储到变量中
scanf("%*c");
-
设置缓冲区中的位置指针
-
stdin->_IO_read_ptr 开始位置
stdin->_IO_read_end 结束位置
stdin->_IO_read_ptr =stdin->_IO_read_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