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的自动混合精度(AMP)

PyTorch的自动混合精度(AMP)

转自:PyTorch的自动混合精度(AMP)

背景

PyTorch 1.6版本今天发布了,带来的最大更新就是自动混合精度。release说明的标题是:

  1. Stable release of automatic mixed precision (AMP).
  2. New Beta features include a TensorPipe backend for RPC, memory profiler,
  3. and several improvements to distributed training for both RPC and DDP.

可见自动混合精度正是 PyTorch 1.6 的最大更新。这就带来了几个问题:

  1. 什么是自动混合精度训练?
  2. 为什么需要自动混合精度?
  3. 如何在 PyTorch 中使用自动混合精度?

什么是自动混合精度训练?

我们知道神经网络框架的计算核心是 Tensor,也就是那个从 scaler -> array -> matrix -> tensor 维度一路丰富过来的 tensor。在 PyTorch 中,我们可以这样创建一个 Tensor:

>>> import torch

>>> gemfield = torch.zeros(70,30)
>>> gemfield.type()
'torch.FloatTensor'

>>> syszux = torch.Tensor([1,2])
>>> syszux.type()
'torch.FloatTensor'

可以看到默认创建的 tensor 都是 FloatTensor 类型。而在 PyTorch 中,一共有 10 种类型的 tensor:

  • torch.FloatTensor (32-bit floating point)
  • torch.DoubleTensor (64-bit floating point)
  • torch.HalfTensor (16-bit floating point 1)
  • torch.BFloat16Tensor (16-bit floating point 2)
  • torch.ByteTensor (8-bit integer (unsigned))
  • torch.CharTensor (8-bit integer (signed))
  • torch.ShortTensor (16-bit integer (signed))
  • torch.IntTensor (32-bit integer (signed))
  • torch.LongTensor (64-bit integer (signed))
  • torch.BoolTensor (Boolean)

由此可见,默认的 Tensor 是 32-bit floating point,这就是 32 位浮点型精度的 Tensor。

自动混合精度的关键词有两个:自动、混合精度。这是由 PyTorch 1.6 的torch.cuda.amp 模块带来的:

from torch.cuda.amp import autocast as autocast

混合精度预示着有不止一种精度的 Tensor,那在 PyTorch 的 AMP 模块里是几种呢?2种:torch.FloatTensor 和 torch.HalfTensor;

自动预示着 Tensor 的 dtype 类型会自动变化,也就是框架按需自动调整 tensor 的 dtype(其实不是完全自动,有些地方还是需要手工干预);

torch.cuda.amp 的名字意味着这个功能只能在 cuda 上使用,事实上,这个功能正是 NVIDIA 的开发人员贡献到 PyTorch 项目中的。而只有支持 Tensor core 的 CUDA 硬件才能享受到 AMP 的好处(比如2080ti显卡)。Tensor Core 是一种矩阵乘累加的计算单元,每个 Tensor Core 每个时钟执行 64 个浮点混合精度操作(FP16 矩阵相乘和 FP32 累加),英伟达宣称使用 Tensor Core 进行矩阵运算可以轻易的提速,同时降低一半的显存访问和存储。

因此,在 PyTorch 中,当我们提到自动混合精度训练,我们说的就是在 NVIDIA 的支持 Tensor core 的 CUDA 设备上使用 torch.cuda.amp.autocast (以及torch.cuda.amp.GradScaler)来进行训练。咦?为什么还要有 torch.cuda.amp.GradScaler?

为什么需要自动混合精度?

这个问题其实暗含着这样的意思:为什么需要自动混合精度,也就是 torch.FloatTensor 和 torch.HalfTensor 的混合,而不全是 torch.FloatTensor?或者全是 torch.HalfTensor?

如果非要以这种方式问,那么答案只能是,在某些上下文中 torch.FloatTensor 有优势,在某些上下文中 torch.HalfTensor 有优势呗。答案进一步可以转化为,相比于之前的默认的 torch.FloatTensor,torch.HalfTensor 有时具有优势,有时劣势不可忽视。

torch.HalfTensor 的优势就是存储小、计算快、更好的利用 CUDA 设备的 Tensor Core。因此训练的时候可以减少显存的占用(可以增加 batchsize 了),同时训练速度更快;

torch.HalfTensor 的劣势就是:数值范围小(更容易 Overflow / Underflow)、舍入误差(Rounding Error,导致一些微小的梯度信息达不到 16bit 精度的最低分辨率,从而丢失)。

可见,当有优势的时候就用 torch.HalfTensor,而为了消除 torch.HalfTensor 的劣势,我们带来了两种解决方案:

1,梯度 scale,这正是上一小节中提到的 torch.cuda.amp.GradScaler,通过放大 loss 的值来防止梯度的 underflow(这只是BP的时候传递梯度信息使用,真正更新权重的时候还是要把放大的梯度再unscale回去);

2,回落到 torch.FloatTensor,这就是混合一词的由来。那怎么知道什么时候用 torch.FloatTensor,什么时候用半精度浮点型呢?这是 PyTorch 框架决定的,在PyTorch 1.6 的 AMP 上下文中,如下操作中 tensor 会被自动转化为半精度浮点型的 torch.HalfTensor:

  1. __matmul__
  2. addbmm
  3. addmm
  4. addmv
  5. addr
  6. baddbmm
  7. bmm
  8. chain_matmul
  9. conv1d
  10. conv2d
  11. conv3d
  12. conv_transpose1d
  13. conv_transpose2d
  14. conv_transpose3d
  15. linear
  16. matmul
  17. mm
  18. mv
  19. prelu

如何在 PyTorch 中使用自动混合精度

答案就是 autocast + GradScaler。

1,autocast

正如前文所说,需要使用 torch.cuda.amp 模块中的 autocast 类。使用也是非常简单的:

from torch.cuda.amp import autocast as autocast

# 创建model,默认是torch.FloatTensor
model = Net().cuda()
optimizer = optim.SGD(model.parameters(), ...)

for input, target in data:
    optimizer.zero_grad()

    # 前向过程(model + loss)开启 autocast
    with autocast():
        output = model(input)
        loss = loss_fn(output, target)

    # 反向传播在autocast上下文之外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可以使用 autocast 的 context managers 语义(如上所示),也可以使用 decorators 语义。 当进入 autocast 的上下文后,上面列出来的那些 CUDA ops 会把tensor 的 dtype 转换为半精度浮点型,从而在不损失训练精度的情况下加快运算。刚进入 autocast 的上下文时,tensor 可以是任何类型,你不要在 model 或者input 上手工调用 .half() ,框架会自动做,这也是自动混合精度中“自动”一词的由来。

另外一点就是,autocast 上下文应该只包含网络的前向过程(包括 loss 的计算),而不要包含反向传播,因为 BP 的 op 会使用和前向 op 相同的类型。

还有的时候呀,你的代码在 autocast 上下文中会报如下的错误: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File "/opt/conda/lib/python3.7/site-packages/torch/nn/modules/module.py", line 722, in _call_impl
    result = self.forward(*input, **kwargs)
......
RuntimeError: expected scalar type float but found c10::Half

对于 RuntimeError: expected scalar type float but found c10::Half,这估计是个 bug。你可以在 tensor 上手工调用 .float() 来让 type 匹配。

2,GradScaler

但是别忘了前面提到的梯度 scaler 模块呀,需要在训练最开始之前实例化一个 GradScaler 对象。因此 PyTorch 中经典的 AMP 使用方式如下:

from torch.cuda.amp import autocast as autocast

# 创建model,默认是torch.FloatTensor
model = Net().cuda()
optimizer = optim.SGD(model.parameters(), ...)

# 在训练最开始之前实例化一个GradScaler对象
scaler = GradScaler()

for epoch in epochs:
    for input, target in data:
        optimizer.zero_grad()

        # 前向过程(model + loss)开启 autocast
        with autocast():
            output = model(input)
            loss = loss_fn(output, target)

        # Scales loss. 为了梯度放大.
        scaler.scale(loss).backward()

        # scaler.step() 首先把梯度的值unscale回来.
        # 如果梯度的值不是 infs 或者 NaNs, 那么调用optimizer.step()来更新权重,
        # 否则,忽略step调用,从而保证权重不更新(不被破坏)
        scaler.step(optimizer)

        # 准备着,看是否要增大scaler
        scaler.update()

scaler 的大小在每次迭代中动态的估计,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梯度 underflow,scaler 应该更大;但是如果太大的话,半精度浮点型的 tensor 又容易 overflow(变成 inf 或者 NaN)。所以动态估计的原理就是在不出现 inf 或者 NaN 梯度值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增大 scaler 的值——在每次 scaler.step(optimizer) 中,都会检查是否又 inf 或 NaN 的梯度出现:

  1. 如果出现了 inf 或者 NaN,scaler.step(optimizer) 会忽略此次的权重更新(optimizer.step() ),并且将 scaler 的大小缩小(乘上 backoff_factor );

  2. 如果没有出现 inf 或者 NaN,那么权重正常更新,并且当连续多次( growth_interval 指定)没有出现 inf 或者 NaN,则 scaler.update() 会将 scaler 的大小增加(乘上 growth_factor )。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