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积月累Day7(为什么家庭会生病)

第十一章    父母有时并不那么爱你

爱时指一个人主动地以自己所能,无条件尊重、支持、保护和满足他人靠自己无法实现之人性需要的思想意识状态及厌学;爱的基础时尊重,即无条件承认和接受被爱者的一切,不挑剔、不评判;爱的本质是无条件地给予,而非索取和得到。爱的核心是给予,关键是无条件。

在家庭中,面对爱与恨的矛盾时,面对重要人物的远离与靠近时,接受信息的人会被迫进入一种难以正确辨别信息的情境之中,并无法给予满意的回应,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长期处于这种困境中的孩子,可能会很困惑,怀疑一切,或采取防御措施,以扭曲的态度面对所有的关系,结果就是失去了了解自己的能力,失去与他人真诚沟通的能力,久而久之,人的精神就接近崩溃了。

一个在真正的爱中成长的人,不会过度揣测父母的心思而放弃事业、爱情,一定会相互商量、平等交流、相互尊重,风险和牺牲时不健康的互动模式。

第十二章   完美无缺的家庭恰恰可能是有问题的

谁看见问题,谁将被赋予解决问题的责任,因此,很多家庭倾向于掩盖真正的问题。

孩子时家庭的一面镜子,能清晰地映射出关系中的问题。

第十三章   我们并非可以获得生病的好处

双重控制,美国心理学家杰·海利认为,生病是我们适应生活中的一种策略,当其他方式都无效时,我们往往会选择生病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目的时控制关系。因为疾病而被迫选择的互动模式,被称为“双重控制”,生病的人利用疾病控制了关系,但是自己也不得不继续生病,而被疾病控制。这种微妙的家庭互动,是心身疾病慢性化的主要心理病理机制。打破这种“双重控制”关系的第一步,是要让家庭或者患者本人看到生病的“好处”,因为有好处,并才会被保留下来,因此而启发家庭和个体,这种“好处”除了以生病的方式获得,是否还可以发展出其他的策略?

生病有时候会称为解决生活困境的有效方法。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认为:”病人可被免除正常人的社会角色“。当生病被赋予一定功能和意义时,疾病状态就可能被维持下来。中国文化中渗透着神经衰弱的病痛体验,心理疾病成为”弱者“的武器。当我们处于纷繁芜杂的困境关系中时,倾向于通过病痛解决问题问题,来表达难以名状的诉求。我们并非刻意获得生病的好处,更多时候时我们在应对疾病的过程中,创造和丰富了疾病的意义。具有了意义的疾病,在新的系统互动中逐渐形成新的平衡,并被巩固下来。一味地旨在消除这些症状,而未扰动疾病所处的系统,症状就可能会卷土重来而迁延不愈。

症状是我们隐藏部分的语言,如果你正遭受疾病的痛苦,试着从对它的憎恨和讨厌中,停下来好好地审视一番,症状可能想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有哪些可能被我们忽视的好处吗?当这些潜在的功能和意义被明朗化时,疾病的存在就不那么重要了。

第十四章    父亲缺席的母子盛宴

第十五章    什么时候家里就不需要笨小孩了

愤怒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期待、一种还没有放弃的渴望。

第十六章   我不再需要精神病了

在家庭系统中,觉得谁的表现被认为是有病的,谁来回答这个问题都一样,目标不是病,而是他们如何对待彼此。寄生关系一定是双方共同创造的,她们彼此都放心不下。

收获:今天一连读了六章,每一个章节中的例子都很吸引人,而且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流体验,今天我思考的问题是书中的咨询师是如何想到那些巧妙的问题使得来访者换个思考方式,从而改变了家庭系统中的互动方式,我也看见了许多疾病来源于对家庭的不放心,因为通过生病的”好处“,可以顺利地把这个自己在意的家庭关系维护住,从前我也一直在想着哪有不爱父母的孩子,但是原来真的有不那么爱孩子的父母,下次再咨询的时候我不能再引导别人去想自己的父母到底有多爱自己了,哪怕没有人爱自己,自己的存在也是有意义的,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自己本身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活着本就是意义。

参考文献:《为什么家庭会生病》陈发展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