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那些不辞而别的来访者,或许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完成
在家庭治疗师眼中,只有系统和整体,没有病人,所以那个被识别的病人来不来并不十分重要,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家庭。
心理治疗中来访者脱落的主要原因有:1、对心理治疗的不满意;2、心理治疗师对文化意识的不敏感性;3、经济问题;4、对非意愿者的友好治疗。
萨提亚说过,任何家庭和个人都有内在的自组织的正性资源,症状只不过是他们用来解决现实困境的策略和方法。
第十八章 “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有毒”的父母:1、无不是的父母,他们当时只不过是想帮我,在这类家庭行为模式种,父母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教育子女在,尤其是当子女犯错时,批评、指责和辱骂是他们惯用的教育方式。在家庭观念传统或者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中更为常见,一套纪律森严的家庭规则常常成为这类家庭的“自豪”。孩子常常会否认父母给自己带来的伤害,甚至会忘记,只记得那个一无是处的自己,这种否认带来的宽慰不过是暂时的,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2、不称职的父母,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这类家庭中的父母往往有人格障碍、情绪障碍或者极度不成熟,无法履行父母的责任,照料家庭的责任转移到孩子肩上,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被家庭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孩子不得不变成小大人,他的需求得不到回应,便学着干脆否认自己的需求,以此来对抗孤独和情感缺失,或者变得非常有责任心,一味地满足他人的需求。3、控制型父母,为什么不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焦虑、胆怯的父母往往会采取过度控制的家庭行为模式,他们对青春期后的子女的生活事无巨细,对孩子的生活横加干涉和操控,成为孩子生活的主宰。控制型父母其实是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他们会尽力维持孩子的无力感,并希望这种无力感永不消失。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感觉自己是父母的工具,像一个被出卖的物品,完全没有自我,他们要么愤怒、攻击,惹出许多事端,甚至生一场大病;要么自暴自弃、逃学厌学、网络成瘾、犯罪,或者干脆认同父母,做一个永远的“乖宝宝”,毫无生机,一直啃老。
第十九章 为什么有些孩子不肯上学
人际压力是导致少年们不肯上学的主要因素,家庭冲突是少年人际压力的来源。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年的过渡阶段,家庭生命周期处于一个剧烈的转换过程中,习惯了儿童存在的家庭模式此时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家庭结构和互动是否有弹性和韧力,将决定这场巨大转换的进程。
如果一个家庭中的夫妻之间或亲子之间的亲密性和独立性出了问题,就容易产生问题,而这种问题常常会转移到孩子的发展性问题上。
“不肯上学”成为家庭的症状和关注焦点,家长往往认为是孩子的学业压力或者品德方面出了问题,其实背后是少年对亲密和独立的双重需要。少年既需要父母的照顾,又需要独立发展的空间,而家庭中最重要的夫妻关系如果出现问题,很难在此刻让渡出足够的亲密性和独立性,来满足孩子的发展。
父母要用成人的方式处理彼此的情绪,重要的是让家庭关系变得顺畅和平稳,减少抱怨、批评和攻击,修复负面情绪,这是关系平稳的第一步。治疗师要避免抱有“让一段没有感情的关系恢复至理想状态”的期待,这很可能是家中那个忠诚的孩子一直在做的努力。夫妻关系不能修复,其实并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让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意识到,因为孩子而没有选择分开,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孩子的选择,孩子并不应该对此负责。对于已经逐渐具有独立意识的青少年来说,首先要放弃以一己之力来改变家庭的幻想,你对家庭的不幸没有责任,而对自己的将来应该负责,你的独立和求学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你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方式,并且你对此要负责。
网瘾、不上学、自杀,是现在青少年家长最害怕的三件事,件件致命,都快把整个家庭推向毁灭的边缘了。
网瘾少年的家庭中缺乏温暖和理解,不良的家庭环境与不恰当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是导致网瘾少年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形成沉溺网络虚拟世界等消极应对方式的重要原因。
收获:在阅读的时候回顾自己年少时期所遇到的那些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实则也是家庭关系的一种映射,在当时那样的年纪看来所遇到的问题几乎是人生中最艰难最大的问题了,可是现在再看的话似乎已经释然了,也许还是会有一些小小的时刻会因为一些小事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开始明白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意义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了,当自己不想努力的时候想摆烂的时候或许可以想想自己现阶段到底遇到了哪些问题。
参考文献:《为什么家庭会生病》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