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职场下坡路?

这两天我看到很多人都在讨论女演员的中年危机。

起因是,演员海清在FIRST青年电影节上,发表了一番感言。她把姚晨、宋佳等等几位中生代的女演员邀请上台,说岁月虽然给了她们皱纹,但是也给了她们经验和阅历。希望年轻导演能给这样的演员,更多表演机会。

女演员到30岁之后,是不是就会陷入戏路窄、机会少的困境呢?娱乐圈的事,我其实不太了解内幕。不过,职业焦虑倒是每个人都有,因为无论你在哪个行业,你都会在某个时间点遭遇事业的下坡路。

在7月份的《大西洋月刊》里,有一篇文章就专门讨论了事业下坡路的现象。作者David Brooks是一个知名专栏作家,他曾经写过几本畅销书,还执掌华盛顿的一家智库。

在一般人看来,David Brooks的职业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但是他自己的成功,却反而成了他自己焦虑和恐惧的来源,因为他总是担心,自己的职业总有一天会进入低潮。所以在过去4年时间,他花了不少功夫来研究,事业下坡路到底什么时候会到来,又该怎么管理。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来跟你分享一下他的观点。

一般我们都认为,如果你做的事,是跟体能或者创造力相关的,那么上了年纪,能力衰退是很正常的事。

比如说,运动员的职业巅峰期,也就那么几年。游泳运动员的平均年龄是22岁,像28岁的孙杨,在游泳选手里就算年龄大的了,而31岁还在参赛的菲尔普斯,更算得上是高龄选手。

再比如说,艺术家、电影导演这种创造性的职业,人年轻的时候思如泉涌,但是步入中年、老年,创造力常常会出现干涸。

但这篇文章却指出来,任何职业,都会因为年龄增长而经历下坡期,而且,下坡的时间点,往往到来得比我们想象得早。

比如说,科技公司的企业家,有不少人在30岁之前就遭遇了创造力的下坡路。

再比如裁判员,表现出色的裁判员,相比起表现差的裁判员,平均年龄要小18岁。也就是说,在这个行业里有不少人坚持干到中老年,但是他们的职业能力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你可能马上会想到一些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高龄成功人士,像是88岁的巴菲特,91岁的李嘉诚,马云不也都54岁了嘛。

这些是少数案例,而这篇文章讨论的是普遍情况。况且,能在一个行业里坚持干,并不意味着能力就没有衰退。

波士顿大学的退休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个大范围的调查,评估什么样的职业最容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能力衰退。

结果发现,在蓝领职业里,组装工人、卡车司机、纺织工人、家庭清洁工以及厨师,这几种职业对年龄最敏感。

而在白领职业里,对年龄最敏感的是警察、护士、设计师、照顾小孩的护工、工程师,以及主管级别的人。其他白领职业,像是教师、行政人员、医药师等等,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经历年龄引发的衰退。不夸张地说,只要你的职位需要大学文凭,你的事业下坡路就一定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到来。

而且另外一个研究显示,你在20岁到30岁的年龄段,最有可能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出重要贡献,而这个概率,会在40岁之后开始出现下滑。

你能不能平稳地度过下坡期,对于你的个人幸福感会有重大影响。

如果你恰好是一个事业做得有声有色的人,那么你更要格外注意,因为有大量的研究显示,越是高成就者,在经历下坡期的时候,心理上的痛苦就越大。严重的,甚至会陷入抑郁症。作者David Brooks管这个叫做飞高跌疼定律,也就是飞得越高,跌得越疼。

得克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就专门研究过那些神童级的孩子,也就是,从小就天赋异禀,早早进入少年班、天才班的孩子们。结果发现,一个孩子越早被认定为神童,进入老年之后就越不快乐。

那你可能会想了,怎么判断我自己的职业,在什么时候会开始走下坡路呢?

要找到一个精确的计算公式不太可能。不过,作者通过访谈专家,发现这里面有一个规则。那就是,取决于你的职业依赖于哪一种智力。

英国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叫Raymond Cattell。在70年代的时候,他提出过一个关于智力的理论,主张把智力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做流体智力,指的是一个人分析、推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一般我们说一个人很聪明很机灵,说的就是这个人的流体智力高。如果你的职业依赖于流体智力,那么,事业低谷可能会来得比较早。比如说诗人,40岁之前,往往就已经达到了事业巅峰。再比如说数学家,更早,30岁左右就爆得大名了。

另外一种智力,叫做晶体智力。这种智力指的是,一个人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如果你的职业更依赖于这种能力,那么,往往要经过多年的积累才能达到事业的巅峰,低谷自然而然也就到来得比较晚了。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历史学家,他们的事业巅峰,往往在60岁左右才会出现。

那么你可能会想了,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的事业一直保持在上升期呢?或者说,能让自己的事业下坡路来得晚一点?

其实,这并不是作者提倡的心态。下坡期总会到来,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这段时期,平滑度过。就这一点,作者给了五条解决方案,一一来给你说说。

作者的第一点建议,听起来有点反常识,他说:随着年龄增长,你可以主动减少工作当中的创新,重点去发展随着经验增长能不断增加的能力。

就拿大学教授这个职业来举例吧。教授的工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一部分是科研。教学需要做的,是把复杂的理念解释清晰,这是一个经验越多,能做得越好的工作。但是科研就不一样了。作者认为,年长的教授应该主动把科研资源跟年轻教授共享,因为年轻人思维更为敏锐,获得洞见的能力更强。因此,在教授这个职位上,越是上年纪,越应该把重点从科研转移到教学上。

第二条建议,是调整心态。在上升期,你常常是以自己的职业发展为中心。而进入下坡期,要调整为以别人为中心。在任何行业,你都可以把注意力聚焦在提携后辈上。

音乐家巴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巴赫是公认的天才管风琴手。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在欧洲,古典音乐风格取代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这让巴赫的音乐很快就过时了。而且,取代他的还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儿子。

不过,巴赫并没有因此而郁郁寡欢。晚年的巴赫生活很宁静。在晚年,他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写作上,写了《赋格的艺术》这本书。这本书的意图,是要把巴赫擅长的巴洛克技巧教给他的孩子和学生们。

第三条建议,是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无论在什么阶段,幸福感都跟一个人的社交直接相关。但是在职业上升期,你能在朋友、家人身上投入的精力往往非常有限。你只有降低工作的优先级,才能腾出空间,时间来发展更深层的人际关系。

第四条建议,是调整你注重培养的能力。在职业的上升期,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培养简历美德,也就是能写在简历上的工作履历、职场技能等等。但还有一种能力,叫做悼词美德,就是葬礼上的那个悼词。你想想,在你的葬礼上,朋友亲人谁会怀念,你做PPT做得格外出色呢?在悼词上颂赞的,都是跟精神和道德相关的那些美德。而作者建议,步入中年之后,就更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的悼词美德了。

最后一条建议,其实是最核心的建议。那就是一定要抛弃掉,想无限期停留在巅峰状态的想法。你甚至应该在事业巅峰的时候,就开始主动缩减你的职业抱负。因为主动告别,才会让你觉得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迫做出来的。

好,以上就是专栏作家David Brooks,关于如何管理职场下坡路的建议。

最后,做一个预告。这周末的#邵恒帮你问#,我邀请了得到上《批判性思维》课程的主理人蔡钰老师来驻场。

蔡钰也是我的同事。昨天在办公室里,我们也不可避免地聊到了海清这段为自己争取表演机会的发言。蔡钰说,如果20岁的海清坐在台下,听到40岁的海清的这番话,可能会有不同看法。

为什么呢?我先卖个关子,我们到周末的时候看看蔡钰怎么说。如果你对培养批判性思维感兴趣,或者希望了解,如何带着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那么欢迎你向蔡钰老师提问。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