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率的高低是反映经济稳定的指标之一,本章前面几节建立了自然失业率的理论概念:从证明失业率取决于离职率和入职率开始,然后讨论和定义了失业的两个原因:工作搜寻过程导致的摩擦性失业和工资刚性导致的结构性失业。工资刚性又产生于最低工资法、工会化和效率工资。本节基于美国劳动市场的历史经验从失业的持续时间、各人口群体失业率的差别和进入与退出劳动力的转换几方面评估失业的理论和评价以减少失业为目的的公共政策。
1.失业的持续时间
失业持续的时间长短表明了失业的原因和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应对是适合的。通常认为大多数失业是短期的属于摩擦性失业,而长期失业更可能是结构性失业造成的,也就是可得的工作数量与寻找工作的人数不匹配。当我们统计失业的持续时间时,有两个角度:每一段失业持续的时间和平均失业月数。当统计失业的持续时间时会发现大多数失业者都能在短期内找到工作,而少数的长期失业者占了大部分失业时间。因此,如果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大幅度降低自然失业率,那么应该针对长期失业者,因为他们占了大部分失业时间。但政策必须谨慎地确定目标,因为长期失业者只是失业者中的少数。
【案例研究之美国长期失业的增加和关于失业保障的争论】
书中通过显示1967-2017年失业持续时间的中位数,展示了2008年和2009年美国经济出现深度衰退时,劳动力市场的失业持续时间和历史上其他发生经济衰退时的时间相比出现明显剧增的现象。介绍了经济学家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出现了分歧:以罗伯特巴罗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当时的公共政策(失业保障领取资格从22周大幅延长到99周)是这种长期失业上升的原因;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失业津贴对长期失业的影响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影响,而在经济衰退时工作机会太少了因此对工人行为的影响要小得多,并且在经济衰退时这种政策还能刺激疲软的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
2.各人口群体失业率的差别
书中列举了2016年不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以及白人和黑人的失业率数据。
数据显示年轻人的失业率要高于年龄大的,根据自然失业率的模型,高失业率意味着低入职率和高离职率。经济学家通过进一步研究就业与失业之间转换的数据时发现,有高失业率的群体通常也有高离职率,但是各群体之间在入职率上差别不大。例如,青少年白人的失业率是中年白人的四倍,但是白人的入职率和年龄没有密切的相关性。
书中分析了年轻人高失业率的可能原因,年轻人刚开始职业生涯,对于职业规划有很多不确定性,会尝试不同类型的工作,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最好的,因此这个群体有相对更高的离职率和摩擦性失业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了黑人的失业率比白人高得多。而就业与失业之间转换的数据表明,黑人特别是黑人青少年有更高的离职率和更低的入职率。入职率低的原因可能包括更少有机会接触非正式的求职网络以及雇主的歧视。
3.进入与退出劳动力的转换
自然失业率模型假设劳动力规模是固定的,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只在离职和入职之间转换。真实的情况下,个体进入和退出劳动力市场是很常见的。比如寻找第一份工作的年轻人,有的人以前有工作由于一些原因暂时离开劳动力大军,还有的失业者最终没有找到工作而退出劳动力市场。
个体进入和离开劳动力市场使得更难解释失业统计量。一方面,自称失业的人可能并没有认真找工作,也许应该最好不把这些人算在劳动力之内。他们的“失业”可能并不代表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有些人想找工作,但在搜寻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失败而放弃了,这些丧失信心的工人被算在劳动力之外就没有被统计在失业人数内,而这却可能是个社会问题需要被关注。
由于这些和其他许多使失业数据的解释复杂化的问题,劳工统计局计算了几种劳动力未充分利用的衡量指标。下表即书中表7-3给出了这些衡量指标的定义和2017年7月的数值。
变量 描述 比率(%)
U1 失业15周或更长时间的人,占民用劳动力的百分比(仅包括持续时间很长的失业者) 1.7
U2 失去工作和已完成临时性工作的人,占民用劳动力的百分比(不包括辞职者) 2.1
U3 总失业者,占民用劳动力的百分比(官方失业率) 4.3
U4 总失业者加上丧失信心的工人,占民用劳动力和丧失信心的工人的百分比 4.7
U5 总失业者加上所有准待业工人,占民用劳动力和所有准待业工人的百分比 5.3
U6 总失业者加上所有准待业工人再加上所有由于经济原因而从事兼职工作的雇工,占民用劳动力和所有准待业工人的百分比 8.6
(1)准待业工人是指那些目前既没有在工作又没有在寻找工作,但表示想要工作、可以工作并且在最近的过去曾经有段时间找过工作的人。
(2)丧失信心的工人是准待业工人的一部分,他们所给出的目前没有在寻找工作的原因与工作市场有关。
(3)由于经济原因而从事兼职工作的雇工是指那些想要而且可以全职工作但不得不接受一份兼职工作的人。
【案例研究之劳动力参与率的下降:2007-2017年】
书中显示了2007年到2017年美国劳动力市场劳动参与率的显著下滑问题:1990年到2007年劳动力参与率一直在66%~67%的区间内波动,但是,2007年之后劳动参与率显著下滑了3.3个百分点,在2017年,在工作或寻找工作的美国人减少了大约800万。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费城联邦储备银行的经济雪娇藤田茂利用现期人口调查的数据研究了那些不属于劳动力的个体为什么没在工作也没有寻找工作。
书中的表7-4总结了他的发现,他把这3.3个百分点根据不参与劳动的原因分成了五大类:
(1)退休工人增加占2.2%
(2)残疾工人增加占0.6%
(3)丧失信心的工人增加占0.1%
(4)在读而不想工作的人增加占0.3%
(5)“其他”类型(除以上四种以外,如全职家长)不会导致劳动力参与率的下降,反而还使得劳动力参与率略微提高了。
所以,退休是劳动力不参与率增加的最大原因,这主要由于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量士兵返回家乡和成家和导致的婴儿潮,一直持续到1964年。2008年,婴儿潮的第一批人开始达到退休领取社会保障津贴的最早年龄。所以可以遇见的是,随着婴儿潮一代陆续
退休,劳动参与率很可能将持续下降。
劳动力参与率下降意味着经济生产的产品和服务额产出越来越少,实际GDP水平将下降。
除了
除了人口老化之外,正值主要工作年龄(25~54岁)的劳动力参与率从2007年第四季度的82.9%下降到了2017年第一季度的81.6%,这1.3个百分点的下降比总体人口下降的少,但更难以解释,可能的原因有四个:(1)对政府残疾津贴项目的依赖增加(2)由于全球化和技能偏向型技术变革,对非技能型工人的需求疲软(3)鸦片类药物上瘾率增加(4)电子游戏使得闲暇的娱乐价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