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M] 浙大视觉SLAM公开课笔记——Camera 相机

个人笔记,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成像原理

小孔成像

  对于单独的一个成像平面而言,物体上任何一个点所发出的光线可以到达平面的任何地方,因此成像平面上就会只有一片白光而无法成像。

  因此小孔成像的原理就在于,通过小孔的限制,使得物体上每一个点发出的光线,只能有一束可以到达成像平面,从而完成成像的过程。

凸透镜的加入

  为实现成像,就必须加入小孔以限制光线。然而,如此势必导致进光量的降低,使得需要的曝光时间过长,因此我们就需要引入凸透镜来解决这一问题。

  凸透镜居于小孔之前,其作用在于,会聚来自物体的光线,以此补偿小孔的进光量,缓解曝光时间过长的问题。

  但是,凸透镜的引入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只有在焦距平面上的点能够仍然会聚为一点,而位于其他平面的点经过会聚后都会发生散光的现象,变成光斑。

凸透镜的调节

  凸透镜的焦距与其本身的物理性质有关,为实现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对焦,人眼通过直接调节晶状体的物理性质,即其曲率半径来实现,而相机的凸透镜的物理性质则无法更改,因此必须通过其他手段进行对焦。

  以下为高斯成像公式,其中 f 为焦距,u 为 物距,v 为 像距。
1 f = 1 u + 1 v \frac{1}{f} = \frac{1}{u} + \frac{1}{v} f1=u1+v1
  根据高斯成像公式,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为了对成像平面进行调节,即对物距进行调节,那么我们就必须改变像距。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调节相机的焦距时,镜头会发出齿轮转动的声音。

重要参数

光圈孔径

  焦比的应用可以集中体现光圈孔径的意义及其作用。

  光学中的焦比(F-Number),即相机的光圈值,满足以下公式:
F = f d F = \frac{f}{d} F=df
  其中 d 为光圈孔径的大小,f 为相机的焦距。由公式可知,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F值越小,光圈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大,所需要的曝光时间也相应的越小。因此,在进行天文摄影的时,F值要尽可能的小,以此增大进光量,拍摄遥远的星光。

  必须指出的是,焦距与光圈孔径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不能相互影响。焦距主要是由凸透镜的物理性质决定的,而光圈孔径则可以调节,二者可以通过相互作用产生一些调节效果,也可以分别决定许多其他的参数,但是并没有直接的相互决定关系。

景深

  

景深与光圈孔径的关系

  景深主要是由光圈孔径的大小决定的,这一点在上图中体现的非常清楚。光圈孔径越小,则景深越大,说明成像清晰的距离的范围就越大,反之亦然。

视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视场与焦距的关系

  视场角的大小主要由焦距决定,焦距越短,视场角越大;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上图中体现得也十分清晰。

  此外,视场角的大小与美术中的单点透视亦有关系。当视场角较大时,其符合近大远小的原理,那么平行线将不再平行,而是有会聚为一点的趋势;而当视场角较小时,则平行线依然保持平行。

成像缺陷

色像差 Chromatic Aberration

  白光是由很多种不同波长的光合成而成的,而对于同一个凸透镜,不同波长的光所对应的焦距是不同的。因此,白光在通过凸透镜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色散,亦称为色像差。
  一般而言,在发生色散之后,会聚之后的光线,其中间部分依然是白光,而其边缘部分的色散才会比较明显。其最终的成像效果,与抖音图标的趋势是相同的。

径向畸变 Radial Distortion

  径向畸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光线在远离透镜中心的地方,比靠近中心的地方更加弯曲,由此产生畸变。具体而言,径向畸变分为两种,分别是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其形状顾名思义,非常直观,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枕形畸变与桶形畸变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