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如图:


一. 中枢神经:


A. 脑

脑部主要是由端脑、间脑、脑干、小脑,以及边缘系统部分组成。

1. 大脑皮层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它们通过胼胝体相连。表面布满脑沟和脑回,沟裂将大脑半球进一步分为不同的叶区,不同叶区负责不同的功能,例如额叶与精神、语言和随意运动有关,顶叶与高级感觉相关,颞叶涉及语言理解、听觉、精神活动、记忆力等,枕叶是视觉皮质中枢,岛叶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边缘叶则参与高级神经、精神、情绪、记忆、内脏的活动。

在初级认知区域,比如视觉和运动的初级认知上,左右脑各负责一半。左脑负责右侧身体的运动,右脑负责左侧身体的运动,主要是发出运动指令,因为左脑负责顺序的理解,所以更擅长对运动进行精细操作,因此大部分人都是右撇子;视觉方面,左右眼各将自己的一半视野传递给两侧的大脑皮层的低级区域进行初级处理,但是高级的空间感知是由更擅长并行处理的右脑负责。

在高级认知区域,左右脑是通过胼胝体协调工作的,左脑负责序列处理,因此擅长语言处理动作规划,或节奏感知等;右脑负责并行处理,因此擅长视觉信息物体位置运动轨迹,还有情感,直觉等。因此它们的神经元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也不一样:

左脑中时序处理的神经元连接特点:
  • 递归回路:时序处理常依赖递归神经回路(recurrent loops),在这些回路中,信息不断在神经元之间循环,这种反馈机制可以维持事件的顺序性处理。
  • 精确的突触连接:负责时序任务的神经网络通常具有高度精确的突触连接,允许信息以正确的顺序流动。这种精确的连接确保了顺序事件的可靠性,例如在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中。
  • 短期记忆回路:时序处理依赖于短期记忆,通常通过特定的神经元持续发放电信号,保持时间顺序。
右脑中空间处理的神经元连接特点
  • 拓扑连接:空间处理网络通常具有拓扑连接,即神经元的排列反映了物理空间或感官输入的结构。这使得神经元能够快速处理与空间有关的信息,如位置、方向和形状。
  • 并行处理:空间任务,如物体识别和运动跟踪,往往通过并行处理,多个神经元群体同时处理不同的信息,以快速生成对复杂场景的整体理解。
  • 全局整合:空间信息处理依赖于大脑对整体环境的整合,因此空间处理的神经元通常连接到多个脑区,这些脑区协同工作,以生成完整的空间感知。

这就让人联想到AI中transformer架构的序列和并行处理。


2. 间脑

间脑包括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底丘脑,负责感觉传导与整合,自主神经和内分泌控制,躯体运动的调节,心率、血压、水电解质代谢。

视神经是唯一从间脑发出的脑神经。嗅神经则不经过间脑和脑干,只经过筛板汇聚于嗅球,直接进入大脑皮层的。除了这两条神经,其他的脑神经,脊神经都是通过脑干进入到间脑进行中继和整合后传入大脑的。

左右眼的视网膜将信息传递进来后,通过视交叉分为两个部分,左视野进入左脑,右视野进入右脑,都经过下丘脑进入间脑,然后通过丘脑的外侧膝状体对视觉信息进行初步处理并传递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其中丘脑的外侧膝状体是视觉信息处理的关键中继站。

而视觉信息经过下丘脑时,但仅整合光通量信息,比如松果体,可根据光通量分泌褪黑素、低糖因子,对睡眠觉醒周期、性腺激素分泌、血糖调节。

丘脑会把除嗅觉以外的感觉投射到大脑皮层响应的部分,比如冷,热,痛,触觉,疲倦,窒息,饥饿等信息先进行粗略分析,然后发送给大脑皮层进行更精细分析,也参与运动和面部表情的调节;


3. 小脑

小脑主要负责调节肌张力、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肌肉运动等功能。它通过对运动信息的整合和处理,实现对运动的精确控制和调节。


4. 脑干

连接大脑和脊髓的关键部分,负责传递感觉信息和运动指令,同时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如呼吸、心跳、血压等。

脑干位于大脑下方,脊髓和间脑之间,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较小部分,呈不规则的柱状形。脑干中有重要的生命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等,负责维持个体的基本生命活动。脊神经中具有许多神经的神经核团,12对脑神经中的10对从脑干出发,脑干中有许多神经核团和神经通路,将感觉神经的信息进行中继和处理,通过间脑再次中继和整合,传给大脑皮层。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

  1. 延髓:位于脑干的最下部,下连脊髓。呈锥体形,上端连接桥脑,下端至锥体交叉的末端。主要调控呼吸中枢,控制着呼吸的节律和深度,是生命维持的重要部分。此外,还参与调节心血管功能、吞咽、呕吐等重要生理活动。
  2. 脑桥:位于中脑与延髓之间,形如一条宽带,脑桥内有多个重要的神经核团,参与调节肌肉的紧张度、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同时,还负责将神经冲动自小脑一半球传至另一半球,协调身体两侧肌肉的活动。此外,脑桥对睡眠也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 中脑:位于脑桥上方,恰好是整个脑的中点。包括丘脑、红核、黑质等结构,其中丘脑作为大脑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的中核站,参与调节注意力、意识、情绪等功能;红核参与控制和协调运动。是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负责瞳孔、眼球、肌肉等活动的控制。同时,还参与调节内分泌和觉醒状态。
  4. 大脑对运动信号的下发不经过间脑,直接发给脑干中的中继和传导束,一部分发给脊髓,一部分发给小脑进行运动的控制,小脑通过接收和处理来自大脑皮层和外周感受器的信息,对运动指令进行修正和调整;而脑干则负责将这些修正后的指令传递给脊髓和肌肉,实现运动的执行。
  5. 前庭的平衡信息主要通过前庭神经直接传入脑干内的前庭神经核,并在这里进行初步整合和处理。随后,这些信息会进一步传递给小脑和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以完成更高层次的平衡调节和运动控制。

5. 边缘系统

海马体和杏仁核更像是特征提取器,当人遇到熟悉的情景时,它们会对比当前情境和存在它们内部的情境特征,唤起情绪和记忆。

  1. 海马:位于内侧颞叶,是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记忆的形成与存储,特别是与空间记忆和时间记忆密切相关。记忆“本体”在大脑皮层中,并不在海马体中,但是海马体会通过不断地 刺激大脑相应部位,将短期记忆巩固下来变成长期记忆,即使在深度睡眠的时候;当遇到熟悉的情境时,海马体会将具有相应特征的记忆调取出来,帮助人回忆。
  2. 杏仁核:位于颞叶前内侧,与海马相邻。杏仁核在情绪处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与恐惧、愤怒等负性情绪的反应密切相关。当人体面临恐惧或其他强烈情绪刺激时,杏仁核会迅速激活并释放神经递质,通过下丘脑等中继站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出汗等)。这种调控能力使得个体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以适应环境变化和保护自身安全。但这是人类在原始社会野外生存时进化出来的机制,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它同样也不存储记忆的本体,而是作为特征提取器用于唤起相应的紧急措施,它和大脑皮层属于复杂的串联和并联,只是反应比大脑更快。这种绕过大脑理性的思考,而直接控制躯体的行为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的发生,哪怕大脑明明觉得没什么可怕的,却无法抑制这种焦虑的情绪。比如战争创伤后遗症PTSD。
  3. 扣带回: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边缘,是边缘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扣带回与多种认知和情感功能有关,包括疼痛感知、注意力调节等。
  4. 下丘脑:虽然通常被认为是间脑的一部分,但由于其在情绪、动机、内分泌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常被纳入边缘系统的讨论范围。下丘脑参与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对个体的生理平衡和行为控制具有重要影响。
  5. 其他结构:海马旁回、钩、齿状回、脑弓、乳头状体、伏隔核、透明隔等多个器官。这些结构在情绪、动机、学习和记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B. 脊髓

a. 脊髓的基本结构

脊髓位于脊柱内,它呈圆柱状,全长粗细不等,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尖削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圆锥尖端延续为一细丝,称终丝,终丝向下经骶管终于第2尾椎背面。

b. 脊髓内的神经结构

脊髓内的神经功能包括,运动控制功能,感觉传递功能,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皮肤的发汗、大小便的排泄等。这些功能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通过脊髓来进行调控和协调,以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

脊髓内部主要由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组成:

灰质脊髓中相当于神经元核团的聚集区,具有中继和整合信息的重要作用。其中包含多个重要的神经核团,这些核团在神经信号的传递和处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具体来说:

  1. 前角:主要含有运动神经元,控制肌肉的运动。当大脑发出运动指令时,这些运动神经元会接收到信号并激活相应的肌肉群,从而实现各种运动功能。
  2. 后角:是感觉神经元的位置,接收来自周围神经系统的感觉信息。这些感觉信息经过初步整合和分析后,一部分会向大脑传递进行进一步处理,另一部分则直接传给脊髓内的运动神经细胞和其他神经细胞,以触发相应的反应。
  3. 中继和整合:灰质内的神经元接收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中继到脊髓的其他部分或更高级的中枢神经系统(如大脑)。还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信息,包括感觉信息和来自大脑的指令。通过整合这些信息,灰质能够产生协调的肌肉活动和内脏反射,以维持身体的稳态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白质在脊髓中主要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即神经纤维)聚集而成,之所以呈现白色,是因为其神经纤维被髓鞘包裹。髓鞘不仅提高了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还起到了保护和绝缘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白质内的神经纤维束将灰质中的神经信号迅速、准确地传递到脊髓的其他部分或身体的外周器官,确保了神经系统的快速反应和精确控制。


二. 周围神经

除脑和脊髓以外的所有神经结构


A. 脑神经

不经过脊髓,直接从大脑皮层,间脑,或者脑干出发,共有12对,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等。它们主要分布于头颈部和胸、腹腔器官,控制着人体嗅觉、视觉、对光反射等活动。
第Ⅰ、Ⅱ对脑神经(嗅神经、视神经)直接与大脑半球相连,而第Ⅲ~Ⅻ对脑神经则与脑干相连。
脖子以上的感觉和运动都是脑神经的控制区域,所以脊髓神经受伤不会影响头部面部的运动;


迷走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因为别的脑神经仅负责脖子以上,它像迷失了一样一直走到腹腔,所以叫迷走神经,负责胸腔和腹腔的内脏器官的感觉和运动。副交感神经还有一部分是从脊柱出发的,负责盆腔内器官的活动,比如膀胱子宫等,所以迷走神经不完全等同于副交感神经。

脑神经感觉器官的感受器

视觉: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是视觉的感受器,分别负责强光和弱光及色觉功能。

 听觉:耳蜗内的毛细胞是听觉的感受器,负责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

 嗅觉:嗅粘膜上的嗅觉细胞是嗅觉的感受器,负责接收和识别气味分子。

 味觉:舌头上的味蕾是味觉的感受器,能够分辨甜、酸、苦、咸等基本味道。

B. 脊神经

共有31对。根据脊神经与脊髓的连接关系,可将其分为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负责躯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a. 感受器

人体的感受器种类繁多,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负责接收和传递各种内外环境的刺激信号。这些感受器根据其特化的程度和所在部位,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对应着不同的感受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冷热觉、疼痛觉等。感受器的主要分类:

  1. 外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视器及听器等处。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如触、压、切割、温度(冷热觉)、光、声等物理刺激和化学刺激。
  2. 内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和血管等处。接受加于这些器官的物理或化学刺激,如压力、渗透压、温度、离子和化合物浓度等刺激。
  3. 本体感受器:分布在肌、肌腱、关节和内耳位感觉器等处。接受机体运动和平衡时产生的刺激。

具体感受器及其对应感觉

  1. 冷热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中,包括冷敏小体和热敏小体。如Krause球和Rutllni球。
  2. 疼痛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中。有髓神经纤维进入表皮后失去神经膜,并分支呈网状或小球状,分散在表皮细胞的间隙中,负责感受疼痛刺激。
  3. 触觉感受器:如Meissner小体,呈椭圆形,并分布于真皮乳头体内。负责感受轻触、滑动等触觉刺激。
b. 神经的感觉信号的传导

对应不同的感受器,只需要一根神经元就能对信号进行传导,为了确保不至于将不同感受器的信号混淆,这根神经采用了神经编码、神经纤维的特化亚型、神经元的整合作用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复杂处理机制:

  1. 感受器转换:首先,感受器将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

  2. 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迅速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神经纤维的特化亚型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能够区分和传递不同类型的刺激信息,不同感受器会使用不同的神经纤维进行传导。也会在树突和突触之间释放不同的化学物质,这样不同的感觉就不会因为在同一根神经元中传递而导致混淆。

  3. 神经元整合: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会对来自不同感受器的神经冲动进行整合。这种整合作用包括空间整合和时间整合两个方面,它使得神经系统能够对复杂刺激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4. 高级中枢处理:整合后的神经冲动最终传递到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进行进一步处理。在高级中枢内,神经元群集的活动模式会被解码为特定的感知体验、情感反应或行为指令等。

  5. 编码方式:神经编码涉及多种编码方式,如时间编码、空间编码、频率编码和强度编码等。时间编码关注的是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的时间模式;空间编码则关注于神经元群集的活动模式;频率编码和强度编码则分别关注于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的频率和幅度变化。这些编码方式共同作用,确保了神经系统能够高效、准确地处理外界信息。例如对于感受器的强度通常用神经编码来表示。生物进化选择了简单直白的方式:发送脉冲的频度,每个感受器就像个水缸,一旦积满水就倾倒一次,受到弱刺激,就相当于进水慢,所以要很久才能倾倒一次(发出一个1),强刺激的时候,相当于大水管放水,那水缸就会一会儿充满倒掉。频度很高(110101111)。反映出刺激很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