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从一个高管的离职看公司潜在的问题

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创业者在某些方面很突出,但是领导力和带团队的能力不足,创业多年依旧徘徊在生死线上,始终无法突破。有的朋友悟性高,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做出调整,而有些人直到关门了都还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今天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然后再来分享我的观点。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技术大牛,创业多年,非常努力,也非常勤奋,但由于他自己不擅长销售,尽管做出的产品不错,但经营多年市场表现却还是一般般,于是就请了一个大公司的高管来帮他做销售。
这个高管来了之后也非常努力,把公司当成是自己的公司来干,期待着干起来后能分得一些股份。他在大公司带过两百多人的团队,很有管理经验,统筹能力也很强,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很快就在公司有了一定的威望。但是,他的表现却引起了一位副总的不爽,因为副总之前和他在一个公司里待过,那时的级别就没有他高,现在眼看着他的风头又要盖过自己,这怎么行呢,于是就在工作中有意无意的去为难他。
副总是负责售前咨询的,写方案,讲方案的能力很强,高管要想成单离不开他的支持。但副总有了想法后,高管就再也调不动他,没办法高管就只能去找我朋友来协调。我朋友是老板,他说话副总不能不听,但副总又心不甘情不愿,于是处处敷衍了事,搞了几个商机都没有成单。没有成单副总不说自己的问题,反而把责任往高管身上推,要么说高管提供的商机不成熟,要么说高管控单的能力不行,总而言之就是高管不靠谱。而我朋友自己的商机,副总总是积极配合,写方案讲方案都很用心,期间也陆续成了几单,时间一长,我朋友就真的认为这个高管能力不行,会上会下就开始批斗他。
高管一开始还反驳,后来看到说什么也没用,于是就心灰意冷,有了商机也不去找副总支持,而是转向了竞争对手。和竞争对手合作,成一个单高管就能分得20%,比在我朋友这里拿的还要多。就这样持续了一年时间,高管一边拿着我朋友的工资,一边拿着竞争对手的提成,日子过得很滋润。
但人总归是有良知的,高管一开始是出于报复心理,后来自己都觉得说不过去了,于是就干脆跳槽到了竞争对手公司。在竞争对手公司干了一年后,高管觉得自己的客户资源已经积累的差不多了,就出来自己单干。几年下来他的公司已经有上百人的规模了,比我朋友的公司还要大,累计客户四十多个,其中一部分还是我朋友的老客户,都被他挖走了。而我朋友直到现在都还认为这个高管的能力不行。
前几天,这个高管因为业务上的事情请我喝酒,酒后真情流露,跟我聊起了过往,说我朋友人是好人,但不会用人,分不清是非。我笑了笑,我跟他说我朋友并不是看不出你和副总明争暗斗,他只是没有办法解决罢了,同时他认为销售的事情他自己也能做,而售前的事情他做不了,所以就只能牺牲你而保全副总了。他听罢,呵呵一笑。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案例,案例中的细节比我描述的更加复杂,涉及到其中的三个人物各有各的说法,但大体经过就是这样。

我相信这类故事在很多公司都曾上演过,不知道大家看了之后会有什么感受。

有人会说副总格局太小,只有把公司做上去了,你这个副总才有价值。但副总认为前面的江山是他和老板一起打下来的,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凭什么新来的人就要在他之上。
有人会说高管不会做人,哪怕你再有本事也要懂得收敛,不能抢了别人的风头。而高管觉得自己过来就是冲着股份来的,不把自己的价值快速体现出来,老板凭什么给你。
还有人会说高管的人品有问题,拿着老板的钱却帮竞争对手做事。而高管认为自己打工就是为了赚钱,辛辛苦苦找来的商机不能白白浪费掉,副总不支持我就找其它团队支持,不能因为你副总不作为就耽误我赚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诉求,从个人角度看问题,没有谁是不对的。
那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觉得这个事情我朋友要负很大责任,作为老板,他对企业的团队建设缺乏认知,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公司这样干下去是很难做大的。

我们回到故事本身,我认为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五个深刻启示:
第一,老板领导力的重要性。 作为企业的创始人或领导者,需要具备识别并解决团队内部矛盾的能力。我的朋友作为老板,未能有效调解高管与副总之间的冲突,最终导致了人才流失和业务受损。这说明领导者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需掌握处理人际关系和团队管理的艺术。
第二,团队协作机制的重要性。 团队成员间的和谐合作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高管与副总之间的竞争和不合作,暴露了公司在管理中缺乏明确的角色界定、公平的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沟通机制。
第三,人才评估体系的重要性。 正确评估员工能力和贡献,并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副总害怕既得利益受到损失而排斥高管,高管因感到不被赏识和价值未被充分认可而选择离开,最终转向竞争对手,这一过程中公司的损失巨大。企业应确保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对所有员工的贡献给予公正评价。
第四,专业与角色匹配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也揭示了专业技能与岗位匹配的重要性。我的朋友作为老板,虽技术出色,但在团队管理上并不擅长,这要求他要么自我提升,要么找到合适的人才并信任他们。同时,确保每个团队成员在其擅长的领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最大化提升团队的整体效能。
第五,危机意识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管理者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这位高管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没有给公司带来项目,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至于他和竞争对手勾结,以及挖自己的客户资源,作为管理者但凡稍微有点敏感性,不可能察觉不到。

这些问题怎样改善呢?如果是我,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明确角色职责和责任权限。 对于软件行业,销售部门是一线部门,售前部门是支撑部门。任正非说过,仗应该怎样打是一线部队说了算。所以在具体项目上销售应该对售前有指挥权,售前在销售过程中可以给建议,但决策权一定是销售的。如果担心销售过度使用售前资源,可以在售前成本上给予约束。
第二,把售前也纳入销售考核机制。 一个商机如果能成单,不仅销售有提成,售前也要有提成。销售业绩不达标,销售部门没有奖金,售前部门也一样没有奖金。把两者的利益深度绑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第三,建立员工的全方位评价体系。 对员工的能力和贡献做全面评估,可以实行联合打分制,由直属领导,下级员工,上下游部门和HR从不同维度分别打分,既要考虑过程贡献也要考虑团队合作,避免偏听偏信,客观公正的给予评价。
第四,建立股权或期权激励体系。 对于老员工,尤其是有突出贡献的高级人才要用股权或期权来绑定他,让他安心,不用去想有了更优秀的人会替代自己。有些创业者不是不想给,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给,总觉得以后还会碰到更优秀的,现在把股份分完了以后就没得分了。其实没必要,股份是可以稀释的,有了更优秀的人才,大家同比例稀释,把空间让出来给到新人就可以了。作为创业者,越早把股份分下去对自己越有利,利益共享才能风雨同舟。
第五,实践是提升管理能力的捷径。 至于老板的能力提升问题,不是听听课,看看书就可以解决的。管理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外界给到的只是一个思路,只有你自己走足够多的路,吃足够多的亏才能成长。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观点。朋友们,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有没有更好的建议,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号钟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