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会议英文提问环节

参加国际会议的学者们,尽管国籍不同,性别年龄也有差异,但职业相同、专业相近、均有精英教育背景,所以国际会议交流口语,不同于一般社交场合口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国际会议用语特点

  1. 一种正式学术场合的语言。
    大会上常用话筒扩音,或是一人对着观众说,或是当着观众的面对一人说,所以必须是“可以摆在桌面上”的话,必须是学术的、得体的,有别于非正式场合的生活口语

  2. 是讲究礼节的、文明的语言。
    多用委婉表达,“谢”、“请”、“对不起”不离口

English中文
May I …?我可以…吗。。。?
Can I …?我能…吗。。。?
Shall we …?我们…好吗。。。?
Thank you, I would like to …谢谢你,我想。。。
Excuse me …打扰一下
  1. 谦逊的语言,讲究不急不躁,风度翩翩。
English中文
I am honored to be …我很荣幸…
Please allow me to…请允许我…
It’s a great privilege for me to …很高兴能…

另外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谦虚是好事,但也不要过分谦虚。“拙作”、“才疏学浅”、“鄙人不才”、“不当之处,敬请赐教”、“谬误难免”等谦辞完全没有必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当你被人提问的时候

  1. 礼貌的开头

    • Thank you for asking that question.
    • I am glad you asked that question.
    • That’s a good [important/ excellent/interesting/ difficult/ complicated/ ] question.
    • That’s a great question. Thank you for asking.
  2. 没听清问题

    • Sorry, I didn’t catch all of that. Could you repeat your question, please?
    • Sorry, could you repeat your question, please?
    • I beg your pardon?
    • I’m afraid I don’t understand. Could you please rephrase the question?
  3. 容我想想

    • Well, let me see…
    • Actually, …
    • Let me think for a moment. Ah, yes, …
  4. 无关的问题

    • That’s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but my presentation doesn’t really deal with that issue.
    • That’s a good question but, unfortunately, it’s beyond the scope of this presentation.
  5. 问到要害

    • Sorry, it seems that you are right. Thank you for pointing out that and I will try my best to amend it in my later work.
  6. 正面回答

    • I will explain by some examples.
    • I’d like to make a few comments on/explanation about…
    • We have explained our rational fully in the paper.
    • I can give you some quantitative evidence to explain this.
    • I’d like to give further explanation for xxxx.
    • I think I can give you a few general comments on/explanation about…
    • To comment on the question of you, I have made comparison between… and…
    • My idea is on the basis of two points. The first is…, the second is…
    • In my opinion, the conclusion can be support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that…
    • There were several reasons for this. First…
  7. 未来的研究

    • We have not tested/tried xxxx, but it would certainly be interesting to do so.
    • We are now working on this problem, and if you agree, I will answer your question in a few weeks.
    • I did notice this problem and plan to resolve it by designing a method of xxxxxx.
    •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is going to need further study.
    • As far as I know, no enough study has been made in the area.
    • We are awaiting further research on this issue.
    • We need to do more studies to answer this problem.
  8. 不知道怎么回答时

    • Unfortunately, I cannot answer that question at the moment.
    • I’m afraid I cannot give you an answer.
    • Excuse me, I’m afraid time doesn’t permit us to go into that subject.
    • I’m afraid the question is too complicated to be answered with a few words.
    • Sorry. I’m afraid I know little about that matter. So I don’t think I can answer your question right now.
    • I’d like to discuss it with you after the session.
    • It is a good question and I have no answer at this moment. Can I have your e-mail so that I can email - you my possible new findings later?
    • I’m sorry. I still don’t understand your question. Could I come back to you later? Could you please talk to me after the session?
    • I cannot quite remember, I’ll need to do a little checking and get back to you.
    • I’m afraid it’s a bit difficult for me to present some experimental data at the moment to support the theory since my idea is mainly out of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
    • I have had very little experience with this matter.
    • I’m sorry my experience/knowledge about your question is very limited so I think I cannot give a good answer to your question.
  9. 回答问题后的表示

    • Does that answer your question?
    • Is that OK?
    • Is my explanation clear enough?
    • I wonder whether my question is helpful to you.
    • I hope this answers your questions.
    • I don’t know whether that is a satisfactory answer.

3. 没事找事型问题

3.1 比较类型的问题

  • You showed on slide five the result XYZ. But another paper from ABC et al. shows for a similar experiment a different result. How could this be explained?
  • Your results indicate XYZ. However, based on textbook knowledge, I would have expected the opposite. So how come?
  • In a different area of research, a group has shown a similar result as you presented for your experiments. Is there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se findings?

3.2 未来类型的问题

  • How are you going to pursue your study in future?
  • What future experiments do you plan?
  • Which methods do you intend to use?
  • What impact do your results have e.g. for society or for patients?

3.3 起源类型

  • How did you come up with the idea for the study?
  • Why was it important to perform these studies that you showed?
  • Did you benefit during the study from falling prices for method XYZ?

3.4 方法构建

  • Which controls did you use for your experiments
  • Could this method also be used in [insert your fancied area of research]?
  • Can you explain method XYZ in more detail?

4. 当你想欠儿登提问的时候——实用句型总结

English中文
Thank you for your excellent / interesting lecture, but I would like to raise a question here.谢谢您的精彩演讲,我想在这里提一个问题。
I enjoy very much your presentation, Dr. Collins, my first question is …我很欣赏您的报告,柯林斯博士,我的第一个问题是 …
Michael Li from San Francisco. I have a question for Dr. Collins and a comment, too.我是来自旧金山的李麦克。我有一个问题要请教柯林斯博士,还有一点评论。
I am Wong from Jiangsu, China. My first question is to Professor Collins.我姓王,来自中国江苏。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向柯林斯教授提出的。

注意:大部分国际会议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发问前要先自报家门,说明一下你自己来自那个国家和地区。这已经是一个默认的国际惯例了。

English中文
I’d like to ask Dr. Collins what he means by … in his presation.我想请教柯林斯博士,他在演讲中提到的…是具体什么意思呢。
Excuse me, Dr. Collins, 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us to discuss the last point in more detail?不好意思,柯林斯博士,可以跟您详细讨论一下最后一点吗?
Excuse me, Mr. Chairman, 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us to … (get a copy of your paper)?不好意思主席先生,我们是否有可能…(这里可以提出你的要求,比如得到一份您的报告)?
If I can ask you a question, …我可否请教您一个问题,…
Could you pleasecould what you mean by …, please?您能否解释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I think one question I don’t know the answer of it is …有个问题我很困惑,很想知道答案,我的问题是这样的…
There are a number of questions I’d like to ask.我有好几个问题想问。
There’s just a point I’d like to raise here.我这里只想提一个小问题。
One more question, excuse me. …对不起,我还有一个问题。
Excuse me, my last question is …不好意思,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知乎一些大神的评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关于研究贡献

    • 你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 回答建议: 整理关键信息,最好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核心论点。
    • 你的研究和前人有何不同?
      • 回答建议: 概述研究的独特之处。可以批判性的评价前人研究,但不要批评。
    • 你的理论贡献是什么?
      • 回答建议: 可能需要考虑几个维度的问题。比如,你的研究证实或反驳了什么?你的研究突出了与你主题相关的理论中的哪些方面?你的研究独创性地结合了不同的理论吗?
  2. 关于科学相关性

    • 研究有什么科学相关性?
      • 回答建议:提问者可能最想知道你为什么要在众多研究问题中选择目前的问题作为研究重点。你需要解释研究的价值、亮点和取得的科学进展等。
    • 研究有什么社会相关性?
      • 回答建议:准备好强调你的研究如何改进某些实践,如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它为什么重要?它可以改善哪些现状?
  3. 关于文献和理论

    • 你如何定义…?
      • 回答建议:这是一个需要作出澄清的问题,提问者没有理解你提到的某个特定术语、过程或陈述的某个方面。要提前准备好进一步解释你对关键术语和概念的定义。比如,你是否遵循了某个学者的定义?或者你对一个术语的理解是否不同于该领域科学工作中通常理解的方式?
    • 你的理论框架是什么?
      • 回答建议:理论框架是你研究的支柱。可以考虑这几个问题:哪些理论为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你的假设基于什么?哪些既定的想法可预测你的发现?
    • 你的概念框架是什么?
      • 回答建议:概念框架嵌在你的理论框架中,它具体描述了你在研究中提出的变量(及其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概念框架为你的研究提供了路线图。
  4. 关于研究过程

    • 你是如何收集数据的?
      • 回答建议:在学术汇报中,没有太多时间详细解释你的数据收集过程。然而,许多参加学术会议的人都对这个过程感兴趣。你可以分享数据收集来源,你遇到的一些挑战,以及你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
    • 你如何控制研究偏差?
      • 回答建议:考虑你在样本选择、收集的数据类型或者研究设计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 你考虑过…?
      • 回答建议:许多学者都有被问到过是否考虑过纳入某某课题/某某特定学者的工作。在正式上台前,最好了解参加会议的嘉宾和观众。如果确实不知道问题该怎么答,也不必太慌张,可以诚实地表示自己暂不清楚,但很有兴趣在报告结束后继续了解。
  5. 关于局限性和未来研究

    • 研究的局限性是什么?
      • 回答建议:保持谦逊的态度,清楚地表达研究局限性。没有研究是完美的,这里重要的是展示你对整个研究的掌控,你很清楚有什么不足,也对未来如何改进有计划。
    • 下一步做什么?
      • 回答建议:提问者想知道你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时,确保你的研究计划与你当前的研究相联系。例如,你想探索哪些研究中尚未涉及的内容?你打算进一步调查哪些关系?
    • 你的研究收获/对其他人的建议?
      • 回答建议:这个问题其实是让你分享有价值的研究经验。这个问题临场想会比较困难,所以最好提前准备好,比如关于数据收集、论文撰写、人际合作等方面。

最重要的一点,不要不懂装懂,问题听不懂可以重复问一遍到两遍,实在听不懂可以向主席求助或者直言我们会后讨论。假如听懂了问题,不知道怎么组织,先镇定下来,找到对应的ppt,然后重复一下你之前讲的,慢慢就有感觉了假如听懂了,完全没法解答,那就说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后续研究持续关注小技巧

  1. 充分的准备如果你的英语水平实在太差,那就老老实实多看几遍ppt,多模拟几遍答辩,次数越多越好.当然了,还是建议不要死记硬背,但是鉴于题主是第一次,还是先这样多过几次比较好。
  2. 试讲一次到两次一定要站着试讲,必须有听众
  3. 讲之前双手手掌温暖一下喉咙,有效缓解紧张
  4. 记得补水,不然容易口干舌燥,别之前吃什么口香糖之类的
  5. 拷ppt时候和主席打个招呼,寒暄一两句最佳
  6. 最后最后最后可以找同学当托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如何接招儿和反击:学术会议上回答问题的几个应对策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1 回答问题的重要性

相比问问题和讲PPT,其实同学们(包括老师们),更怕回答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讲PPT,如同登台表演一下武功,将准备好的、练熟的套路耍一阵子就行,而且是独角戏;

而回答问题,如同台下不明方位射来的暗箭,或者台下突然窜上一个不明身份的壮汉,上来就是三板斧,一不小心就会中招,秒秒钟,将站着亮相的武林高手弄翻在地。因此,在会议的准备期间,练熟耍好套路的同时,如何将明枪暗箭三板斧抵挡回去,是需要当心和考虑的事情。

如同问问题一样,回答问题也可从好回答问题、把问题回答好几个方面,即:

  1. 养成乐于、善于回答问题的习惯,从心理上的抗拒变为喜好。

  2. 因为问答问题是自身提高的一个机会,以问题反照自己的研究,作为研究提升的杠杆。

  3. 面对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临时组织语言,且逻辑清楚地回答好不是一件易事,可以锻炼现场发挥的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因为人家想提问,你没招儿)= = = = = = = = = = = = = = = = = = =

6.2 回答问题的难度

总结起来,暗箭和三板斧之所以伤人,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不明白问题问的啥

    • 语言问题:比如提问者普通话讲的不太清楚;比如国际会议上提问者的英语听不明白,反应到大脑中的是一串的乱码。

    • 内容问题:比如提问者说的内容不了解、提到的文献没读过、说了个名词不知其意等。

  2. 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虽然听明白了问题,不过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或者如何建议。

  1. 面对点评,不知道如何应对

    • 比如,提问者点评了一下研究方法的不足,妈呀,这不是说我不好吗?该怎么怼回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3 回答问题的方式

  1. 听不清问题怎么办

    • 如果没有听清问题,可以请提问者重复一遍,或者请对方从另一个角度提问,或者求助于会场的熟人,或者求助于会场主持人,确保听清问题之后再回答。否则,就会出现活跃现场气氛的场景,如:

问:方老师,您能再详细介绍一下打算盘的动作要领吗?
答:我认为,意大利面是从新疆的拉条子演变过来的。

  • 对于实在无法明白内容、求助无效的问题,只能用最后一招:告诉提问者会后再交流。
  1. 要感谢提问吗

    • 同提问一样,建议分情况。如果自己是学生,或者提问者年龄身份明显高于自己,就不再说“真是一个好问题”了。

因为夸奖对方,经常是位高年长者、裁判、评委们做的事情。如果汇报者位高年长,提问的是年轻人,说一下“问题问的好”,会鼓励和增强年轻人的信心。

  1. 时间要短

    • 对于10分钟左右的报告,问答环节一般就2-3分钟,扣除提问的时间,按两个问题计算,回答一个问题就1分钟左右。

    • 因此,回答的时候应该提纲携领,简洁明快,不要跑题和延申。如果不是一两句能回答清的问题,可先简要回答一下,并说:会后可详细交流

所以一定要记得!!!!!!会后可详细交流 去封口

  1. 明确边界

    • 虽然研究的是普遍现象和问题,但是很多结果同研究时的设定条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回答的时候应注意一下研究的条件。
    • 比如研究对象、模型的设计、边界条件的设定、使用仪器和方法等,在明确这些前提的基础上,再回答问题。
  2. 应对点评

    • question和comment和问答环节的两个方式。无论是问题,还是建议或点评,都应积极应对。
    • 点评一般是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给出建议和方法。因为每个人的研究都不可能完美,对于点评或者指出的不足,或者建议,不应一概认为是挑毛病,不要过度反应去辩护。
    • 如果对点评有自己的观点,可以说明一下;如果没有明确的观点,简单的回应是感谢建议,下来去尝试一下,以便让研究更完善,或者争取得到更理想的结果。

如果点评确实火药味儿很浓呢?比如全盘否定了研究,怎么办?

最后一招儿,用“你”来应对。

如: 提问人:你的这个研究,用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得出这个结果!
报告者:如果你得不到理想结果的话,建议你多换几种方法试试。

看,矛头是不是已经悄悄地转向了呢?不过,这一招杀伤力太重,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

  1. 涉及别人的研究

    • 有的问题是提问者将你的研究同别的研究进行对比,比如:
    • 方老师,您在第五张PPT中讲到这次引力波中有三个卓越频率,三闾大学的李教授在一篇文章里说另一段引力波有四个卓越频率。您认为这些频率数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 此时应谨慎评价别人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点去说,比如:
    • 答:我使用的这段引力波是编号为xx的、xx时间采集到的那段,用的算盘是“账房先生”牌,打算盘的指法是兰花指,是否是这些因素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4 应对技巧

  1. 充分的准备

    • 在练习PPT阶段,请同学作听众,讲完PPT之后请同学指出不足之处,提各种可能的问题,梳理一下这些问题的回答要点。

    • 如果没有找到同学,将自己试讲的过程用手机录下来,反复观看自己的视频,发现其中的毛病并改正,同时作为听众尝试提出各种问题,自问自答。有备而来,自然能答好。

  2. 不懂的问题

    • 如果遇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切忌不懂装懂,可坦白说研究没有涉及到、没有考虑过、没有尝试过那种方法、没有看过那篇文献、不清楚。

    • 可接着说会后去研究一下、谈论一下、尝试一下、去查阅一下。

    • 或者问提问者: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看法?

  3. 注意姿态

    • 回答问题的时候应该将PPT翻到对应的页面,同时面对提问者,有眼神和身体语言的交流,不要眼睛只盯着电脑屏幕,或者PPT的幕布,或者天花板。

    • 有些同学或老师习惯避开提问者的眼神,如提问者在会场右侧,长时间面对左侧回答,降低提问者的存在感。

  4. 关闭PPT文件

    • 问题回答完之后,应该善始善终,将自己的PPT文件关闭。不关闭的话,就等于给下面一位汇报者留了个作业,请下一位先关闭你的PPT,再打开自己的PPT。
  5. 结束之后

    • 汇报和回答问题结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之后,应该先回顾一下问答环节,记录、总结、归纳一下问题和点评,作为今后研究的参考。

    • 同时回顾一下回答是否完善,有无更好的回答方式,如有缺漏,在茶歇的时间再找提问者交流。

    • 不要汇报结束马上离开会场,显得对其它汇报者不尊重,更不要在会场同其他人交流,以免说话声影响台上的汇报者,和其它听众。

    • 如果这时有人凑过来问你问题,可礼貌地约对方出会场交流,或者约定一个茶歇时再交流。

    • 总之,有备而来,积极应对,讲究方法,事后总结,是回答好问题、借助问题提高自己的十六字方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_Matthew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