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技术!重新定义人机互动:深入了解神经链接的脑机接口技术

每一年,世界都在飞速地变化。一大批新的科技已箭在弦上,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ChatGPT、文心一言、Midjourney更新迭代的速度都远比我们人类要快得多,让打工人有种前有狼后有虎的感觉。

但还有一些速度更快的,就等着某一天突然出现超级产品震撼我们的三观,比如——脑机接口

去年5月26日,埃隆·马斯克创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宣布:旗下的PRIME项目——精确机器人植入脑机接口,已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将开始进行人体临床研究

去年9月,Neuralink开始招募大脑植入试验的人员!!!

Neuralink成立于2016年,用马斯克的原话说:“其目标是建立人与计算机之间快速的交流通道,尤其在人类输出信息方面,大大超越目前缓慢的鼠标键盘技术。”

此前,Neuralink已经完成了许多动物实验,例如通过植入大脑的芯片、让猴子可以用意念控制屏幕上的光标。

9岁的猕猴Pager,通过植入大脑的Neuralink芯片玩视频游戏,通过一系列安全性的技术审核后,PRIME获得的人类实验许可,标志着这一研究向实际应用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脑机接口是什么?

脑机接口(Brain-Machine Interface, BMI)是开发机器与神经系统进行直接信息交互的技术。这种直接信息交流,绕开了任何肌肉运动和感觉器官,而且是相互的。

一方面,机器可以通过读取神经活动产生的电磁信号获取大脑的意图。例如:人们可以只凭脑中的意图,就控制手机和电脑、操纵机械臂、用扬声器说话,甚至建立人与计算机之间直接的思维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另一方面,机器也可以通过对特定神经元集群的电刺激,向大脑输入信息。这就是将图像、声音等转化为神经信号,直接输入大脑的相关皮层,就可以绕开眼睛、耳朵,带来视觉和听觉的主观体验。

这种技术前景对各类残疾人士是莫大的福音,目前大部分脑机接口的研究,也都被限制帮助失能者神经疾病患者重新拥有类似常人的能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euralink的PRIME项目

PRIME项目是Neuralink的一项重要计划,通过植入大脑的芯片实现脑机接口。该芯片名为N1,是一块硬币形状的芯片,上面带有64根导线,每根导线前端有16个电极,用以采集不同神经元的电信号。显然,1024个电极(即使后续会大大增加)对于数以千亿计的大脑神经元,还是一个杯水车薪的数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RIME项目采用侵入式脑机接口,需要在颅骨上开一个小孔,将芯片的电极插入大脑皮层特定区域,用以直接读取神经元产生的细胞外电信号。这种技术难度高,但能够获取高质量、高时空分辨率的神经信号,是脑机接口领域最硬核的方向之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RIME的手术过程

PRIME手术过程十分精密,由于,N1的导线比发丝还细,同时插入过程还需避开人眼无法看见的毛细血管,必须使用手术机器人R1才能完成。首先,通过功能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植入芯片的位置,然后在手术中使用R1机器人将导线插入大脑皮层中。导线的直径比发丝还细,插入过程需避开微小的血管。(导线的直径:由激光研磨,只有10-12微米宽,相当于红细胞的尺寸,减少了插入过程对皮层组织的损伤。)

插入导线后的大脑皮层区域(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导线插入过程只需大约20分钟,之后N1芯片被放置在颅骨的圆孔中,与颅骨表面齐平,再缝合头皮,等头发重新长出以后,就看不出植入痕迹了。N1的数据传输和充电过程都采用了无线方式,保证了使用者的行动自由。

N1经过了大量专门设计和测试,包括抗冲击、防水、电池安全性、生物友好性、电路发热程度等,而且整个系统可以便利地进行升级。

PRIME团队不断改善工作,例如尝试在不切除硬脑膜的情况下插入导线,以进一步减少对人体的损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码神经信号

N1汇集各个电极的信号后,通过蓝牙实时发送到外部设备,然后由解码软件进行解码。解码软件的核心是一个人工神经网络,需要在手术后对植入者进行一系列认知测试,以训练神经网络,使其能够准确解码神经元的兴奋模式。

N1本身就会进行一些数据的本地预处理,以减少数据发送量。但考虑到N1的尺寸、电量和发热限制,大部分解码工作仍需在外部设备中进行。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因为只有(人工)神经网络能够理解(自然)神经网络,所以即使训练完成后,人类可能也难以理解这个黑箱系统中的具体工作原理

已经开发出的用户app可以接收N1记录的大脑信号,并进行解码,将植入者的意图转换成光标的移动、文字、语音、机械臂的动作等输出。

别看整个过程非常复杂,实际在理论上可以非常迅速,甚至比正常的大脑到肌肉的神经传导更快。植入者的动作发起速度,可能还会超过普通人

2023年8月,加州大学Chang团队将芯片植入瘫痪者Ann的语言皮层,通过解读数十个基本语音信息的神经编码,让患者可以通过在脑海中“默念”输出语句,速度最高达每分钟78个单词,已经接近日常交流水平。植入大脑皮层的芯片,让失语18年的Ann重新“开口说话”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脑机接口的伦理问题

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可能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如果某些人通过脑机接口获得了超越常人的能力,可能导致社会不公平,加剧分化。与机器直接连接也可能带来安全和隐私问题,让使用者面临被控制的风险

最终,脑机接口的发展可能模糊人机之间的界限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影视中的科幻场景也可能成为现实,如意识上传、思维永生等。

这一切或许会导致人类这一物种最终消失,演变成另一种智能体。对于这一天,多数人可能会感到惶恐,但如果是无可避免的趋势,我们可能需要时刻保持对最新事物的理解与学习的能力。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红的成长日记,一起学Jav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4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绪论 轴承作为机械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正常运转对于整个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高速摩擦和不可避免的磨损,轴承很容易出现故障,如疲劳裂纹、局部损坏、碎片等。这些故障会导致轴承的振动和噪声增加,进而影响整个设备的运行效率,甚至使设备停机维修,给生产和经济带来损失。 因此,轴承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轴承故障检测方法主要采用振动和声学信号分析技术,如振动信号分析、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小波分析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检测出轴承故障,但是存在着灵敏度低、准确率差、对环境干扰敏感等问题。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作为一种新兴的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CNN是一种前馈神经网络,其主要特点是能够自动学习特征,并且可以在不同域的数据中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这种特性使得CNN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且在工业领域的故障检测和诊断中也有着广泛应用。因此,基于CNN的轴承故障诊断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基于CNN的轴承故障诊断技术:首先,介绍CNN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其次,介绍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等领域的应用;然后,阐述卷积神经网络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优势和应用;最后,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一、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卷积神经网络最早由LeCun等人提出,是一种主要用于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的深度神经网络。它主要由输入层、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等组成,其中卷积层和池化层是CNN最核心的部分。 输入层:输入层主要用于接收原始数据,如图像、音频等。在轴承故障诊断中,输入层对应的是振动和声学信号。 卷积层:卷积层是CNN最核心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提取图像或信号的特征。卷积层的结构包括卷积核和偏置项,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卷积运算,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特征映射。卷积核可以看做是一种特征提取器,可以自动学习出不同的特征。 池化层:池化层主要用于减少特征映射的大小,同时保留关键的特征信息。常用的池化方法包括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 全连接层:全连接层是CNN的最后一层,主要用于将特征向量映射到相应的类别。在轴承故障诊断中,全连接层的输出对应的是轴承的健康状态或故障类型。 二、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等领域的应用 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目标检测、人脸识别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ImageNet比赛,该比赛是图像识别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竞赛之一,每年都会吸引全球顶尖的学者和科技公司参加。2012年,Hinton等人提出的AlexNet在ImageNet比赛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使得CNN在图像识别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了图像识别外,卷积神经网络还可以应用于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例如,在人脸识别中,CNN可以对人脸进行特征提取,并且能够在不同光照、姿态等情况下进行识别,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三、卷积神经网络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优势和应用 基于CNN的轴承故障诊断技术主要应用于振动信号和声学信号的分析。相比传统的轴承故障检测方法,基于CNN的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 自动特征提取:基于CNN的技术可以自动学习轴承故障信号的特征,无需人工提取特征,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 鲁棒性强:基于CNN的技术可以对不同类型、不同频率的振动信号和声学信号进行有效的诊断,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3. 准确率高:基于CNN的技术可以对轴承故障进行精确的诊断,准确率远高于传统的振动和声学信号分析技术。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在轴承故障诊断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例如,国内的研究者王娟娟等人利用小波能量谱和CNN对轴承的故障进行了诊断;国外的研究者Jia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多尺度分析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这些研究表明,基于CNN的技术在轴承故障诊断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四、总结与展望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CNN的轴承故障诊断技术。首先,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其次,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等领域的应用;然后,阐述了基于CNN的技术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优势和应用;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尽管基于CNN的轴承故障诊断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和鲁棒性,如何对大规模数据进行有效的训练和优化等。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对基于CNN的轴承故障诊断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其准确率和鲁棒性,并且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工业领域。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