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比较长的小说了,所以也花费了我比较久的时间了。这篇小说给我的读后感是,我喜欢爱玛的自信与热情,也看到了她又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爱玛是一个美丽、富有、有社会地位并且十分聪慧的女孩。所以她有着自己的“傲慢”与自信,她的父亲也是一个慈祥、善良、多愁善感又碎碎念的地主。他的父亲是一个害怕孤独的人,但是不幸的是爱玛的母亲早已离他们而去。
故事的开始是由爱玛撮合了自己的家庭女教师成功嫁人为起点,到最后爱玛由一个不婚主义者到爱上了她自己觉得不会爱上的人为结束。
爱玛的家庭教师是一个很好的老师,所以爱玛按耐不住的去给这个陪伴她很久的好友物色到了姻缘。这对恋人的成功也给了爱玛带来了迷之自信,所以开始喜欢与人作媒,导致后面给好友孤女哈丽埃特牵错了姻缘。也在几次的经历中,了解到她自己考虑的太过片面了。也在与奈特利先生的多次交谈中,懂得了,事情得看多面性,不能只看她自己想要的,她无法去控制他人的情感,也不能控制他人的未来。
在此期间我也看到了一些男性的心理,比如说第一次给好友撮合的牧师,这个牧师其实中意的是爱玛,因为有他所要的所有(帮助+喜爱)--地位、财富、美貌、智慧。而爱玛的好友哈丽埃特不只是孤女而且是私生女,相较于爱玛来说逊色了一些。后面这个牧师对爱玛表达爱意时,她是很震惊的,因为她在给好友和神父创造机会的。她也在震惊之后,很明确的拒绝了牧师。后面又在她自己的主观臆想下给好友哈丽埃特安排后面一次次追求者,好友也很随和地一次又一次“爱”上了爱玛给她选择的 “求婚者”。其实我个人觉得哈丽埃特是很好的女孩,但是要有自己的主观想法才可以,虽然爱玛是为了她好,但是也得自己做决定,幸运的是哈丽埃特也找到属于自己的爱人--农夫马丁。而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孩爱玛也找到了自己的爱人--地主奈特利。
故事中有些话真的会让人产生思考比如说“要是一个女人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要接受一个男人的求婚,那她当然就应该拒绝他。” “恋爱和我的爱好、我的个性不合。我认为我将来也不会爱上谁。况且,没有爱情而去改变目前的处境,那才是个傻瓜呢。财产,我不需要;工作,我不需要;地位,我也不需要。我相信,结了婚的女人没有谁在丈夫家能有一半像我在哈德菲尔德这样做主的。我绝对、绝对不能指望有哪个男人像我父亲这样疼爱我、重视我,始终把我放在第一位,认为我样样都正确。”所以我真的很喜欢爱玛的性格。
最后他们都有情人终成眷属,真的很好。有幸也看过拍成电影版的爱玛,画风和配色真的很喜欢,很漂亮,看到了一个鲜活的爱玛,有着自己的人格魅力,推荐的一本书。
爱玛读后感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4-30 20:09:44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