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SiC的光学优势及应用

图片

      碳化硅(SiC)在大口径光学反射镜上的应用,主要得益于其高比刚度、优异热稳定性和宽光谱响应等特性,成为空间观测、深空探测等领域的核心材料。以下是关键应用进展与技术突破:

一、材料优势

1. 轻量化与高刚度:碳化硅的比刚度是传统玻璃的4倍,相同口径下重量仅为四分之一,适合航天器减重需求。

2. 热稳定性:导热系数比玻璃高两个数量级,温控难度大幅降低,适应太空极端温差环境。

3. 光学性能:表面镀膜后可见光至红外波段反射率超95%,满足高分辨率成像需求。

图片

      传统的大口径反射镜多用微晶或者石英玻璃,这里把碳化硅与微晶玻璃及石英玻璃的相关特性进行了对比,通过数据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差异,如下所示:

图片

二、制造技术突破

1. 镜坯制备: 采用类似“做豆腐”的胶态成型工艺,将微米级碳化硅粉末制成镜坯,支持复杂轻量化结构,三种制备工艺路线如下图。中国长春光机所通过5次试验攻克4米镜坯烧结难题,成功制备全球最大单体碳化硅镜坯(4.03米)。

图片

2. 精密加工: 镜坯制备完成之后,进入光学精密加工(工艺路线如下图)。磁流变抛光将4米反射镜面形精度提升至15.2纳米(相当于北京五环地面平整度误差<1毫米)。3D打印技术2024年国内实现0.6米碳化硅反射镜3D打印,解决传统工艺加工误差大、成本高的问题。

图片

3. 镀膜技术:首创长方形磁控溅射镀膜装备,膜厚不均匀性控制在5%以内,确保高反射率。

三、应用实例

1. 4米口径反射镜:全球最大碳化硅单体反射镜,可清晰观测地面汽车天窗细节,应用于国家地基大型光电系统。

图片

2.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主镜直径2米,采用 CVD-SiC蜂窝结构,面形精度<15 nm RMS,重量仅200 kg。

图片

3.欧洲极大望远镜(E-ELT):镜面拼接技术中,CVD-SiC用于校正镜单元(热膨胀系数匹配主镜微晶玻璃)。

图片

四、挑战与趋势

1.工艺复杂度:烧结周期长(单次需5-6个月)、抛光耗时(4米镜需64个月)。

2. 未来方向:结合3D打印实现更大口径(如米级)反射镜快速制造,推动商业化应用。

图片

     中国通过全链路自主技术(镜坯→加工→镀膜),已打破国外垄断,为“千里眼”装上最强“角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