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学者 | 郭达雅:瞄准科研目标主动出击,挑战“不可思议”

来源:微软学术合作

“我觉得特别不可思议。”

2020 年 11 月的一天,郭达雅和往常一样打开邮箱,一封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获奖通知悄然而至——经过与全亚洲 36 所顶尖研究型大学及机构 106 名优秀博士生的角逐,他成为最终获得“微软学者”奖学金的 12 名获奖者之一。

再忆起得知获奖的情境,郭达雅连用了两个“不可思议”表达自己的惊讶,“原本只想通过申请挑战一下自己,没有想到竟然实现了这件‘不可思议’的事。”

郭达雅

然而,当我们一同回顾郭达雅的科研之路,就会发现他已实现过许多在旁人看来难以达到的目标:大四入选中山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在MSRA 实习期间发表两篇 AI 顶会论文(EMNLP、NeurIPS),在刚入学的第三天,就完成了中大博士毕业的论文发表要求。

如何在科研的道路上跨越难关,实现一次又一次“不可思议”?郭达雅用他的科研探索故事给了我们答案。

坚定方向:做有延续性的工作

2017 年,即将升入大四的郭达雅通过选拔进入中山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来到 MSRA 自然语言计算组开启了为期一年的实习。

在这一年中,郭达雅在 mentor 的指导下,参与到了多个问答领域相关的工程与项目之中,深入参与了语义解析领域的研究。在这期间,郭达雅发表了两篇 AI 顶会论文(EMNLP、NeurIPS),在刚入学的第三天,就完成了中大博士毕业的论文发表要求。

在 MSRA 自然语言计算组实习留影

2018 年,郭达雅开始攻读博士,师从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印鉴教授。郭达雅在学校学习博士课程的同时,也积极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 mentor 远程交流,讨论科研课题,也因此收获了一篇 ACL 论文。

2019 年 4 月,郭达雅再次回到 MSRA 自然语言计算组实习,这一次“再续前缘”,郭达雅开始接触到代码智能领域的项目,并 mentor 的指导下开始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聚焦于此。

从偶然迈上这条路,到坚定自己前往的方向,郭达雅经历了漫长的积累沉淀、回顾梳理与自我摸索。于他而言,申请微软学者奖学金的过程,也是一个宝贵的自我总结机会。

“2020 年微软学者奖学金开放申请之初,我的导师印鉴教授和段楠老师就第一时间鼓励我申请尝试”,郭达雅说,与以往申请奖学金简单填写个人信息不同,微软学者奖学金要求提供个人自述,这也需要申请者对自己所做的科研工作进行全方位梳理与审视,“Mentor 带领我对三年来的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使我对自然语言处理和代码智能领域的意义和前景都更有了解、更具把握,也更坚定了我将相关工作成体系持续推动的信心。”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期间,郭达雅得以与世界各地的同事交流协作,并基于真实产品与项目中的实际问题推进研究,这也是郭达雅决定投身代码智能领域并持续科研的动力所在。

“随着开发人员数量的增长,利用 AI 技术提高开发效率在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郭达雅说,“我长期的研究目标是开发强大的预训练模型,以支持各种与代码相关的任务,从而提高开发生产力。”

寻找动力:瞄准科研目标主动出击

从尝试一个科研方向,到认定这个方向,郭达雅用两段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为这段时光作了注脚。科研如逆旅,路上的行人每迈出一个脚印,都要投入巨大的时间、思考、规划与精力。

所去为何?所为何至?是什么在给郭达雅的漫漫科研旅途提供力量?“环境和成果都很重要。”郭达雅将自己的科研动力概括为这两点。

对于环境,郭达雅认为 MSRA 是做科研的绝佳场所。这里良好的科研氛围,mentor 耐心的指导,和身边优秀同伴们的帮忙,让刚开始进入科研领域的郭达雅就对未来的科研之路充满信心。

对于成果,“我习惯瞄准一个目标,提前规划好阶段性的工作。”要求自己在一定时间内做出一个阶段性的成熟成果,瞄准近期会议,主动推动科研计划,调研、实验、撰写论文……郭达雅将一个博士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千万不能抱着等任务、拖时间的心态,要主动 push 自己”,郭达雅说,压力存在的意义,一定是最后终于迈出的脚印。

2018 年参加 NeurIPS

压力之下迈出的每一步,郭达雅都倍加珍惜,“每一次工作有突破、成果有进展,我都格外高兴”。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曾完成许多“从零到一”的小突破,这种创造带来的力量感令他着迷,“那种成就感来自于,这世界上真的有某种存在是你真正创造的,是你自己的一部分。”

获得微软学者奖学金,属于压力,也是成果。与优秀的同龄人并列、受到外界的赞誉与关注……郭达雅表示,忽然涌入生活的闪光灯与话筒令人意外,也格外令人振奋信心,“有了更大的压力,也更加自信和坚定,一定要在这个方向继续做出一些工作才对得起这份荣誉。”

从头迈步:科研是无数个从零到一

聚光灯下,是鲜花掌声。回归日常,是科研生活的平淡与规律。获奖半年有余,除去一份名号与躺在账户里的丰厚奖金,郭达雅还是那个戴着眼镜捧着电脑、沉迷于科研的勤恳博士生,“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唯一不同的一点也许是参会的形式。昔日参与国际会议时与新朋友的交流、茶歇约谈常常成为郭达雅启迪灵感、与各国学者建立连接的绝佳契机。但自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以来,不仅 2020 年微软学者奖学金的颁奖典礼转为线上,许多国际会议也仅能通过线上渠道参与,“除了分享工作,少了很多交流渠道和倾听的机会”。

郭达雅为此深感遗憾,他所获的微软学者奖学金“一直没怎么动用”,就是为了疫情好转之后用于更多线下参会与实地交流。对于博士生来说,线下参会花费高昂,经济资助远不止所提供的奖励与鼓励等精神意义本身。

2019 年在 ACL 会议报告

“印鉴老师十分支持大家参与国际会议,不管是学术上还是资金上都给了我们很大帮助。”郭达雅说,除了基础的科研训练与指导,导师的无私支持也给了他免除后顾之忧、无畏探索的不竭动力。

作为中山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的博士生,郭达雅不仅受到导师的引领鼓励,也深深念怀 MSRA 所提供的资源支持。“业界研究员提供的思路与方向都很扎实,微软亚洲研究院本身也提供了过硬的硬件设备计算资源,用宽广的平台给科研工作免除了现实的限制。”郭达雅说,双方合作育人结合了学界与业界的优势,给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拿了一个奖之后,这个事情就算完成,归零了。”郭达雅这样形容自己的“阶段性成就”,“每积累一点成就,都是朝着这个领域更进一步。”当无数个从零到一的脚步积累,郭达雅思考的仍是下一个脚步将迈向何处。“接下来的博士时光里,我要通过总结和思考,完善相关工作,使之成为一个体系。”

“读博期间做的都是自己曾经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郭达雅回想起自己走过的路,仍觉得充满了意料之外的惊喜,“只要花时间投入总会有意外收获。”他鼓励有志于申请微软学者奖学金的同龄人们,“不要怕不可能的事情,逼自己试一把,就等着‘不可思议’的降临吧。”

推荐阅读

重磅!DLer-计算机视觉&Transformer群已成立!

大家好,这是计算机视觉&Transformer论文分享群里,群里会第一时间发布最新的Transformer前沿论文解读及交流分享会,主要设计方向有:图像分类、Transformer、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点云与语义分割、GAN、超分辨率、视频超分、人脸检测与识别、动作行为与时空运动、模型压缩和量化剪枝、迁移学习、人体姿态估计等内容。

进群请备注:研究方向+学校/公司+昵称(如Transformer+上交+小明)

???? 长按识别,邀请您进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