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即用、覆盖110+工具,零基础可用
为什么说这是AI工具的“iPhone时刻”?
在AI技术狂飙的2025年,大模型早已不是只会聊天的“花瓶”,但如何让它们真正“动手干活”仍是难题。4月23日,360旗下纳米AI发布的「MCP万能工具箱」,或许给出了终极答案——通过标准化协议MCP(模型上下文协议),让AI像人类一样调用工具,完成从数据分析到视频制作的复杂任务,效率提升百倍。
核心功能:开箱即用,AI秒变“全能打工人”
- 110+工具一键调用,覆盖全场景
工具箱内置办公协作、金融分析、数据抓取、媒体娱乐等110余种工具,用户无需手动配置API密钥或编写代码。例如: - 金融投资:输入“分析美团与饿了么财报,推荐股票”,AI自动抓取数据生成图文报告。
- 内容创作:指令“生成赛博朋克风格城市夜景视频”,5秒输出高清视频。
- 生活服务:查询周边景点、规划行程,甚至调用地图和酒店预订工具完成全流程安排。
- 零门槛创建“专属智能体”
普通用户可在1分钟内配置个性化AI助手: - 医生可打造“医疗智能体”,连接病历库辅助诊断;
- 分析师可定制“金融智能体”,实时生成投资策略。
工具支持多模型切换(如DeepSeek、通义千问),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 安全与效率并重
- 本地沙箱隔离:第三方工具运行在独立环境,防止数据泄露。
- 预置安全检测:所有工具经过纳米AI官方审核,杜绝恶意服务风险。
实测:10分钟生成券商级报告,效率碾压人工
记者实测发现,输入指令“茅台股票还值得买吗”,工具箱调用金融数据工具抓取实时茅台价格、地缘政治事件等,并结合历史趋势生成图文并茂的分析报告,质量堪比专业券商研报。
更惊艳的是,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指挥AI编写代码。例如:“帮我爬取今日头条热榜前10,并整理分析成结构化的html网页”,AI自动调用爬虫工具和Python脚本完成任务,全程无需技术背景。
技术突破:MCP协议如何成为AI的“万能插头”?
MCP协议类似硬件领域的USB-C接口,将碎片化的工具服务标准化。其核心优势在于:
- 统一接口:不同工具通过MCP协议“即插即用”,AI无需适配复杂API。
- 上下文共享:任务信息(如文本、图像、代码)在工具间无缝传递,实现多步骤协作。
例如,生成旅游攻略时,AI可依次调用地图工具、文案生成器和视频编辑器,最终输出完整的多媒体内容。
如何体验?内测邀请码一码难求!
目前工具箱处于限量内测阶段,需通过邀请码激活(➕关注,私信小编,数量有限)。用户可前往纳米AI官网下载客户端,选择工具后输入自然语言指令即可调用。
未来展望:从“工具集”到“AI应用操作系统”
纳米AI计划将工具箱升级为开放生态:
- 开发者可上传自定义工具至“MCP应用市场”,共享收益。
- 企业用户可结合知识库训练行业专属智能体,实现业务流程全自动化。
正如产品负责人梁志辉所言:“当工具调用像呼吸一样自然,AI才能真正成为数字员工。”
无论是个人用户快速生成短视频,还是企业构建智能决策系统,MCP万能工具箱正在重新定义AI的边界。与其说它是工具,不如说是通向“智能社会”的基础设施——未来已来,只是尚未均匀分布。当然,其他各大厂也在纷纷布局,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