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主控板有着密密麻麻的芯片引脚与PCB走线,看起来非常难的样子。其实恰恰相反,主控板的设计有着其特有的设计规律,其实说白了就像搭积木,在满足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条件下,需要哪些功能,只需要增添相对应的电路模块即可,也可称为模块化设计思想。
本文我将从三个层次来介绍用于机器人主控板的设计思想。分别为:
根基,主控板最基础部分的设计和原理;
枝干,主控板功能模块的扩展与设计思路;
树叶,主控板中功能模块具体电路参数的计算。
我将以一棵大树的层次结构为模型,带领大家走进电路设计的乐趣。
根 基
这里的根基表示的是单片机最小系统,是单片机可以正常执行程序的最简工作环境。如果没有这些的话,单片机是无法运行程序的。
最小系统的组成包括,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大多数芯片的最小系统需要包含以上三种电路,而有的芯片却可以不使用外部时钟,其芯片内部可以通过RC振荡器为程序运行提供时钟基准。
根基之电源电路。以STM32系列单片机为例,其工作电压在2.0V~3.6V,通常会使用3.3V电源供电。
假设我们使用5V电源为电路板提供电源,这样就需要将5V转换成3.3V为单片机供电。考虑到单片机需要工作在低纹波的电源环境下,这里选择了线性降压电源(LDO)。明确了设计目的,下面就需要进行方案选择了。
需要做的事:使用那款LDO芯片将5V电压降低到3.3V电压,且满足功率需求。能够实现这几项需要的方案,非常多,下面我简单列举了几款常用芯片。
细细分析上面的表格中参数,发现不同芯片有着不同的最大输出电流。这时可根据单片机内部资源使用情况来计算最大工作电流(在单片机手册可以查找到),来进行方案选取。确定了单片机最大工作电流后,需要扩大3倍来选取电源芯片。
至此,已经确定好了电源芯片方案,但是如何进行电路连接呢?如何设计能减少干扰呢?对于电路如何连接,一般在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