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屏幕后故事:技术天才刘自鸿干废500亿市值,财务专家王东升做成行业头部!

公司有很多死法,总有一款式适合你:

没有聚焦思维:在一次知名芯片公司的培训项目中,经过两天的课程,主讲老师总结了该公司的情况:"这家公司过度依赖投资和政策扶持,机会众多,但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没有产品聚焦,管理上比较随意,没什么生存能力。"结果,十多年后,这家公司被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收购。

缺乏商业能力:一位投资者对一位技术天才说:"你在技术上很有天赋,对市场的判断也很准确。你应该先实现至少1000万的营收,证明自己的是对的,并检验自己的商业能力。找到资金支持并不是难事。"尽管投资人为这次会面买了单,但事后他评价说:"这个人是个好人,但缺乏商业头脑和人才管理能力。" 后来,技术天才屡战屡败,退到高校做老师了。

缺乏奋斗精神:2010年,临近下班时,我为公司面试了一位销售经理。在面试前,我查阅了他之前所在公司的资料,以便更好地进行交流。这家公司曾在两年内获得过亿融资,发展势头一度强劲。然而,这位销售经理告诉我:“这家公司被资本快烧死了,大家原本的干劲也没了,我感觉自己都废了。”

不擅长合作:20年,一位95后的年轻同事向我表达了他的看法:"公司的创始人非常聪明,但他不擅长与人合作。如果用这种方式来玩游戏,也活不了几集,最多是个倔强青铜。我得赶紧走人,换个我佩服的老大跟着干。”疫情爆发后,这家公司没熬过22年关了,95后的下属则在23年在新公司做了项目经理。

以上问题,过去在发生,今天也在发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不是简单的重复。无论是缺乏奋斗精神、专注度、商业能力还是合作能力,都可能导致创业者走向失败。柔宇科技几乎集齐了以上所有问题,天才刘自鸿没有简单的重复历史,而是更高级的重复。

少年得志的刘自鸿,求学生涯,已经是黄袍健身,17岁获江西省抚州理科高考状元,奥赛物理一等奖、化学一等奖, 23岁清华大学硕士毕业,被誉为“清华天才”;26岁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又成了“史上最快毕业的华人博士”。

博士毕业IBM开出的条件格外诱人,直接让刚毕业的刘自鸿做全球研发中心顾问级工程师。

IBM总部待了3年,刘自鸿感觉工作乏味无趣,“以他清华天才、斯坦福学霸的能力,不创业太可惜。”

2012年,29岁的刘自鸿从IBM辞职,与清华大学兼斯坦福大学校友魏鹏、余晓军及发小樊俊超共同创立柔宇科技。

这一年,中国柔性屏尚处“蓝海”,仅三星风生水起;IBM是刘自鸿资源“底牌”,而IBM在专利申请上一直跟三星较劲。柔宇科技迅速获得IDG、深创投、松禾资本的融资,起点很高。

01 资金太多烧死造血基本功

2012创业,落户深圳;2013年,刘自鸿以145亿元人民币财富进入《2020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排第15位。

2014年8月,柔宇做出厚度只有0.01毫米的彩色柔性屏样品。工程师们拍了一段视频,用手轻轻一挥,薄如蝉翼的柔性屏就被气流吹了起来。“传到网上后,当天就有一个非常大的企业的老板带人过来,出价3亿美元给我们。”刘自鸿回忆道。团队思量再三,没有答应这份报价。

刚崭露头角的柔宇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先机,深圳本土两大VC深创投、松禾资本率先出手,投了A轮融资。后来嫌不过瘾,次年,深创投、松禾资本拉着IDG资本投了美元B轮。在被资本追捧的高光时刻,柔宇一度在投资机构要求下上调融资额度。2020年中的F轮融资中,柔宇的估值已经高达60亿美元。

图片

“创业的初心是什么?是为了快速赚一笔钱去创业,还是真的想做成一件事情?对我们来说,这是很清晰的选择。” 刘自鸿说。

钱来的太多太快太容易,放弃短期利益、专注长期价值的做法并没有错。做出这一选择的前提是,投资人能够源源不断地输血,创始人能够前路越走越明朗。事实上,2020年中之后,柔宇在一级市场的价格已经非常昂贵,却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导致其融资变得艰难。

5年时间,柔宇科技从资金充裕的“不差钱” 到陷入缺钱陷入窘境。2022年10月7日,39岁的刘自鸿发微博称:“改变世界的珍稀奇才往往不走中庸之道。”珍稀奇才走了什么样的道路?虽然从IBM辞职,但深受IBM影响很深,不是扩充学霸级团队,就是“拼命”搞专利。

IBM有百年历史,商业模式成熟。柔宇科技地基未稳,初出茅庐。一味追求技术,忽视了技术落地,产品为上,用户为先。柔宇科技在2015年之前就申请了300项国内外技术专利。它们还将千万个晶体管的收缩卷曲半径做到小于1毫米,比圆珠笔芯更细,该技术刷新了全球显示领域的世界纪录。

IBM是“专利狂”。它们跟三星为专利经常较劲。2022年,美国专利授权量降至5年内低点,三星以6248项专利授权位居榜首,IBM以4398项专利授权排在第二。

一门心思提升专利数量的刘自鸿,似乎忘记了他是干公司的,不是在大学实验室搞研究。以至于柔宇科技,一直缺少像样的产品及市占率。

2020年,顶着压力的柔宇科技意图科创板IPO,募资144亿元柔宇科技公司第一次向外界展示真实经营情况,正是谋求IPO,招来了外界对“全球柔性科技行业的领航者”的质疑。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0.65亿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9.61亿元,三年半亏掉31.95亿元。

论造血能力,市面上估值500亿元规模的公司,恐怕很难找出这么差的了。资本投入大量资金,想看到,“公司的商业潜力,不想看实验室刷纪录。”柔宇科技一直烧钱、烧钱,刘自鸿的光环渐渐褪去。

一些科技公司虽然亏损,可营收规模还是有的,柔宇科技亏出了收入大几倍。危难之际,找来独董刘姝威,刘姝威最后一脚踢到了钢板,竟然拉华为下水,被华为官方账号发布声明澄清辟谣。

2021年2月11日 2月10日,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网站显示,终止对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宇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

2024年6月7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已于2024年5月15日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一案。

02 机会太多失去聚焦能力

2015年, 刘自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硅谷是全球技术创新聚集地,可以接触最前沿信息。深圳是电子产业链发达,可以把技术快速转化为产品。”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柔宇科技的技术路线和产品路线都缺乏落地性,或者说缺乏扎实、踏实的坚持去路通,技术路线没跑通,就开始做各种前瞻产品。

2016年9月,柔宇发布3D头戴影院Royole Moon,实质上是VR眼镜。可是,VR眼镜那时太贵,效果欠佳,规模卖不起来,是小众的市场。柔宇科技前员工王篷说,柔宇的3D头戴影院做了两代产品,没有迭代进化,而是彻底停产,相当于砸了钱、组建了团队,试一下就不再做了。”

后来柔宇的很多产品,如智能手写本、折叠屏手机等,基本上也是浅尝辄止。做产品,是为了赚钱,控制好成本定价。但刘自鸿做产品一开始就下很大的订单,野心勃勃,但是卖不出去。卖不出去,也不复盘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就想改变世界。

刘自鸿的自述:“柔宇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开发基于混合氧化物(非硅材料)高分辨率柔性屏量产技术的公司,也是迄今业内唯一拥有该技术路线成功量产经验的公司。基于该技术路线,2018年柔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布消费级折叠屏手机产品的公司,并在业内率先实现量产出货。

2018年6月点亮投产,随后进入量产爬坡,并为多行业客户及柔派手机出货供应了量产柔性屏。柔宇2018年量产折叠屏之初,考虑到产业成熟度,决定同时启动B2B和B2C战略,推出了自有品牌柔派折叠屏手机,当时未及时与下游手机品牌客户合作属企业战略选择,而非技术问题。”

图片

2018年10月,柔宇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一时间名声大噪。但受制于品质、渠道、价格等因素,柔宇自主品牌手机销量始终不算理想。柔宇发布折叠屏手机三个月后,小米公司总裁林斌宣布小米做出“全球第一台折叠屏手机”,雷军随后发文大谈小米的创新之路。

柔宇一位副总裁称,全球首款真正可折叠柔性屏手机柔派2018年10月开始在柔宇官网销售,同时拥有自己核心柔性屏技术和柔性终端产品如可折叠手机技术,且量产的公司只有柔宇,三星在2019年会是第二家。

客户是否认为柔宇手机如他们自己说得这么厉害?柔宇自己没有能力生产不了折叠屏手机,找了一家手机代工企业来代工,柔宇供应柔性屏。但结果是,柔宇第一代折叠屏手机很粗糙。

柔宇还开了柔派的粉丝会。但在王篷看来,刘自鸿更愿意把它做成一个公关事件,而不是真正倾听用户的反馈。“1万块钱的手机,(参加粉丝会的)学生能买吗?一看就不是真正的用户。他(刘自鸿)其实并不是市场思维,而是营销思维。

2019年1月,柔宇曾炮轰小米折叠屏无技术,掀起主流折叠屏手机上市前的骂战。刘自鸿在微博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与小米的口水战,没有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口水战彻底堵死了柔宇与小米合作的可能。截至目前,国内头部手机厂商华为、小米、OPPO、VIVO均已发布折叠屏手机,但没有一家采用柔宇的方案。

2019年,柔宇科技全柔性显示屏产量31.4万片,销量仅5.27万片。B端卖不出去显示屏, C端竞争更激烈,产品不仅卖不出去,更加暴露柔宇科技的短板。

2019年前,别人的折叠屏手机还没出来前,柔宇的柔性屏技术拥有一定优势,最终搞了自己的折叠屏手机,但市场反应又如何?客户还没认可,先与主流手机厂家开骂战。

图片

柔宇2022年停产,荒废了三年,现在肯定没有优势了。而柔宇很多产品都带有柔性技术,如带柔性传感器的美颜自拍杆。后来很多产品没有再做,柔宇的柔性传感器设备也低价出售,很可惜”。”王篷说。

可以对比的是,国内另一家柔性OLED屏中小型供应商和辉光电,早期向酷派、金立、小米供屏,屏幕质量慢慢优化。当前柔性OLED屏的主力供应商三星、京东方,开始时推出的折叠屏也不完美,协同客户一起解决应用的问题,产品不断迭代,市场倒逼着技术不断进步。 “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2023年,国内市场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增长到了约700.7万台,年增长率高达114.5%,已经连续4年实现了超过100%的增长。从数据和信息上看,折叠屏领域入局者众多,出货量也在快速增长,可折叠屏手机在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中,目前占到的份额仍然较小。

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1590万台,只占整体手机市场的1.4%,而在中国市场,折叠屏的份额也不高,仅有2.4%。折叠屏市场虽有发展前景,但还需要不断探索。而柔宇科技做为早早入局柔性屏的企业,折腾10余年,虽有自主研发的产品,手握300多项专利技术,却始终是在一条前路未明的路上奔跑。

在B端,柔宇与空客、LVMH、泸州老窖等知名公司进行合作,签订了一批谅解备忘录之类的协议,据称将把柔性屏运用在飞机机舱、奢侈手袋甚至酒瓶上。这些B端需求看起来很酷炫,真正落地的很少。

2018年底,空客中国创新中心曾与柔宇科技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拟就柔性电子技术在飞机客舱的应用开展研究。2024年5月30日,空客中国创新中心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复表示,目前没有与柔宇科技进行项目合作的计划。

2019年,柔宇与LV联合推出带柔性屏的手袋,合作系列被命名为“来自未来的帆布”,并在国际时尚秀中亮相。记者在LV官网进行相关搜索,没有看到这款产品在售。泸州老窖2021年曾采购过柔宇的设备,在酒博会上展示过“柔树”及带柔性屏的酒瓶。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带柔性屏的酒瓶仅在那次展会上展示,后期并没有生产和销售。

一些合作方高管对刘自鸿赞赏有加。LVMH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越对媒体表示,刘自鸿并不是为了金钱在创业,更代表了一种情怀,“不是简简单单的中国情怀,而是世界情怀。”但合作协议和友情吹捧并没有为柔宇带来更多订单。空客等公司连前五大客户都算不上;撑起柔宇营收的,主要是一些不知名的深圳公司。

比如技术路线的选择。目前,柔性屏行业的主流技术是LTPS(低温多晶硅),三星、京东方等国内外厂商均采用这一方案。柔宇采用较为冷门的IGZO技术路线,主打ULT-NSSP(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

刘自鸿在多个场合宣称,这套方案能够以更低的投入,实现更高的良率。但业内专家表示,IGZO方案的成本确实会低一些,但能耗高、稳定性差,并且拖累良率。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三星等公司的柔性屏产品销量逐年增加,而柔宇却陷入了不小的麻烦。

根据招股书,柔宇2019年的良率仅为36%,2020年提升至65%。作为对比,京东方2020年的良率为85%。这导致柔宇很难挤进一线手机厂商的采购清单。刘自鸿和团队长期从事技术研究,缺少生产线管理经历。经验的匮乏,让柔宇长期面临产能闲置的难题。

早在2018年6月,柔宇即已投产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生产线。但2018、2019和2020年上半年,由于销量不振、存货增加,柔宇的产能利用率仅为15.1%、31.2%和5.3%。虽然制造业提前布局冗余产能的做法较为常见,但如此高的闲置率显然并不合理。

柔宇还表示,2020年已获得国内某知名手机品牌的折叠屏订单需求,后因商务条件原因未继续推进;此后与VERTU达成合作并为其提供两代折叠屏手机的ODM/OEM服务;2022年与某国际知名消费电子品牌启动折叠屏合作测试并获得认可进入其供应链管理平台。

“除了手机市场外,柔宇一直在积极开拓其他行业创新应用。“柔宇在澄清中还说,横跨消费电子、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运动时尚、机器人、文娱传媒、办公教育等行业。新兴行业的柔性显示屏创新应用规模虽暂时不如手机,但行业应用潜力巨大,需要一定培育期。

“它(柔宇柔性屏生产线)的代数、产能、技术,那时候(2018年)都没有问题,现在就有问题了”,王篷认为,“他(刘自鸿)没有一颗谦卑的心来面对市场和客户,剑走偏锋,始终没有找到足够多的铁杆客户。”

柔宇科技跟客户关系也不融洽。招股书显示,三年半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竟然没有一家持续合作的。意味着,它们方方面面不过硬,擅长“一锤子买卖”。其他所谓订单,也只是意向性的,并没有真正落地实施。

2024年5月28日,刘自鸿微博发布了《关于柔宇历史若干不实言论的澄清》,但“真话不等于真相”,王篷对记者说,这份澄清没有讲清楚柔宇与上述知名企业的合作内容,事实上柔宇并没有从这些合作中获得规模化收益。

03 聪明绝世失去合作补位

相比于目前国内主流的柔性OLED屏供应商,柔宇的投资额整体上是偏少的。京东方、TCL华星等一条6代柔性OLED生产线投资要300多亿元人民币,而柔宇一条5.5代柔性OLED生产线的投资约110亿元人民币。柔宇在澄清中说,国内外显示面板同行的投资均达到千亿甚至数千亿级别,柔宇通过创新,用了不足同行十分之一的资金。

不过,由于缺乏真正规模化量产的产品,2022年柔宇的产线在“量产”了约四年后停产。

怎样才能把柔宇的资源重新盘活?王篷认为,柔宇的生产设备中,Array(阵列)和模组等设备仍有价值,这些设备目前还开着。地方政府曾邀请中介机构来做评估,出过重整的方案,希望重新吸引投资,但刘自鸿在柔宇的股份可能会被稀释,他并没有同意。

“这些(柔宇拖欠的)工资迟早都会给我们的,最极端的做法无非是(柔宇)破产清算”,王篷期待说。“这是一个战略方向定位失败的教训,最终资本需要产品和市场来兑现,有点可惜,但在意料之中。”一位显示面板行业的资深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这位业内人士认为,柔宇战略方向定位在于“出奇”。首先2016年-2018年,主要的6代OLED面板生产线都用LTPS背板做,而柔宇的低世代OLED面板生产线却用Oxid(氧化物)背板(当时适用于高世代线)做;其次在屏量产后,主要的OLED厂商都把屏用来做手机,但柔宇却用OLED屏用来做LV之类的奢侈品;第三是柔宇自己做手机,也与其它手机面板厂不一样。

总体看,柔宇从技术路线、产品定位到业务模式,都想走不一样的路,但这也有很大风险——没有上下游同行协同。战略越走越脱离客户、脱离市场,而供应链脱离产业,柔宇科技一步步走向了深渊。

没有人能控制刘自鸿,他牢牢把握着公司的控制权,据天眼查资料显示,柔宇股权结构中,刘自鸿控股38.6085%,是第一大股东;中信资本(深圳)持股6.0491%;WEI PENG(魏鹏)持股4.971%;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持股4.6412%;余晓军持股4.474%;此外,还有其它股东。

外界的评价是, “资本驱动柔宇科技IPO”。这显然不对,资本根本没能力驱动柔宇科技IPO,公司如何走,基本看刘自鸿的心情,资本才是“越套越深的弱势群体”。身处窘境的刘自鸿则认为,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

梦碎IPO次年,柔宇科技向外界发出信号,“签署总计6亿元的大额订单合同。”这份合同被看作是,“柔宇科技的救赎”。它们三年半的营收不如大额订单合同钱多,仿佛告知外界,“我们的努力没白费,可以造血了。”

大额订单合同没等来结局,公司曝出了资金链紧张、大规模欠薪。刘自鸿打起感情牌,模仿刘姝威的“文笔”。他说,“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此刻开始,决定“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柔宇科技萎靡不振了。

“柔宇创始人中有三个博士,魏鹏博士已经不在公司任职了;余晓军博士2014年牵头研发出超薄柔性屏样品,他与刘博士(刘自鸿)之间已基本不说话”。王篷说,刘自鸿的控制欲强,基本上“一言堂”,如果出现不好的结果,大家就不了了之。

据刘姝威透露,《拯救柔宇》发表后,深圳市国资委引入了一家产业资本,这是一家上市公司。但是该公司提出了一个要求:刘自鸿必须离开管理层。但刘自鸿坚决不同意这项要求。

对此,刘姝威表示自己曾告诉刘自鸿,“唯一能救柔宇科技的方法就是他退出管理层,专注于柔性技术的研究。如果他不同意这个要求,那么柔宇科技可能会面临破产的局面。如果他选择退出管理层,仍将保留他持有的柔宇科技的股份。如果他坚持不退出,产业资本不会进入,柔宇科技会破产,他可能会一无所有,投资者也将遭受损失。”

但刘自鸿仍坚持最初的决定,与柔宇科技一起走向破产。一名柔宇前员工对刘自鸿的评价是:“他是个极度自信甚至有点自恋的人,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在私下里,自认可与任正非等企业家比肩。”还有一位柔宇前员工评价刘自鸿,“他是一个还未摸到门路的企业家。”

天才与企业家之间还差N部西游记

柔宇科技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先机,却陷入了破产困境;而生于困境的京东方,则一跃成为全球科技巨头。据Strategy Analytics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显示面板总收益达到了186亿美元,其中京东方以15%的收益份额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韩国的三星。

事实上,在2019年京东方就在成为了手机面板行业强有力的“黑马”,并且还成功打败三星在OLED屏幕上的垄断地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面板制造商。京东方的成功使得我国又一项被“卡脖子”25年的行业,终于走出来了。

1993年,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办理还辞职手续之后,被迫留下来接受已经连续亏损7年、濒临破产的北京电子管厂,临危受命出任北京电子管长厂长。4年时间,让京东方在深圳b股市场上市,2001年,京东方增发A股,5年内实现了涅槃重生。

1998年,王东升却做出了“进军液晶显示领域”的战略选择。在一份报告中,王东升曾经说到:多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个“痛”就是“缺芯少屏”,这么多来都有着这样一个梦想,就是什么时候这些东西,中国人也能自己自主的、可控的生产。

但1998年到2012年这14年间,京东方一直都在接连亏损,烧钱高达了3000亿元,而掌舵人王东升曾经也被人骂“烧钱机器”,到了2012年京东方才终于迎来了一个转折点,京东方也开始逆势而上,连续14年亏损的京东方也终于扭亏为盈。在民众眼中的,“赔钱货”也终于迎来了转机。

2012年,柔宇科技入局柔性屏;一年后的2013年,京东方开始盈利后,也开始进入柔性OLED面板,但尖端技术的突破离不开研发,2016年,京东方申请了超过7500项专利,与华为一起成为了美国专利授权前50强的企业,而中国内地也仅有这两家企业。

而自2013年后,京东方的发展就开始驶入快车道,2017年就开始打破三星垄断地位,拥有了全球第二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2017年,全球专利申请数量比2016年多1000件。2018年,京东方显示屏整体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超过了韩国三星和LG。

图片

2019年,京东方将新增专利申请到了9600件,研发投资了高达87亿元。2019年,京东方年营业额达到了1160亿元,并在技术上打破了柔性OLED韩国三星的垄断地位。京东方也以5330万件的销量赶超了三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机面板制造商。

事实上,在京东方没有崛起之前我国在液晶面板方面可以说是处处受限,基本都是依靠进口,数据显示,液晶面板是中国年进口消耗最大的产品和材料之一。就以2010年为例,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超过了460亿美元,仅次于集成电路进口额1569亿美元、石油进口额1351亿美元、铁矿石进口额794亿美元。

可有了京东方的崛起,这一局面也被打破,我们也终于可以使用到自主研发的国产液晶面板了,其中国产手机巨头华为,从Mate20、Mate30 Pro还有第一款折叠屏手机Mate X,其供应商都是京东方。

因此,就如今看来,国家为京东方的投资烧钱3000亿元其实都是值得的,而王东升的坚持也应该被得到认可。我们现在之所以可以买到高质量低成本的手机,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等产品,其实都是和京东方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如果没有京东方,我们如今使用的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价格至少会翻倍甚至更多。

带领企业抵达巅峰的王东升,并不是技术出身。1982年,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财务会计专业毕业,在北京东方电子厂,从工人、副科逐渐升职到副总会计师。1992年成为该企业厂长。1993年股改,成立京东方。1995年攻读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刘自鸿是名校、名企、百亿融资一步到位,而王东升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出来的,他们各自把企业做成了什么样的状态?的确发人深思!

  • 23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