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相关理论介绍
1.1 华三M-LAG介绍
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跨设备链路聚合)将两台物理设备在聚合层面虚拟成一台设备来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从而提供设备级冗余保护和流量负载分担。
M-LAG网络模型
Device A与Device B形成负载分担,共同进行流量转发,当其中一台设备发生故障时,流量可以快速切换到另一台设备,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如下图所示
M-LAG设备在M-LAG系统中互为邻居,其中Device A为主设备,Device B为从设备。M-LAG为每个M-LAG设备定义了以下几个接口角色:
①M-LAG接口:与外部设备相连的二层聚合接口。与外部设备上相同聚合组相连的M-LAG接口属于同一M-LAG组。如上图所示,Device A上的二层聚合接口BAGG1和Device B上的二层聚合接口BAGG2属于同一M-LAG组。M-LAG组中的M-LAG接口由多条链路聚合组成,且具有相同的M-LAG组编号。
②peer-link接口:连接对端M-LAG邻居设备用于内部控制的接口。每台M-LAG设备只有一个peer-link接口。peer-link接口间的链路为peer-link链路,M-LAG设备通过peer-link链路交互协议报文及传输数据流量。一个M-LAG系统只有一条peer-link链路。
1.2 DRCP协议
M-LAG通过在peer-link链路上运行DRCP(Distributed Relay Control Protocol,分布式聚合控制协议)来交互M-LAG的相关信息,以确定两台设备是否可以组成M-LAG系统。
两端M-LAG设备通过peer-link链路定期交互DRCP报文。当本端M-LAG设备收到对端M-LAG设备的DRCP协商报文后,会判断DRCP协商报文中的M-LAG系统配置是否和本端相同。如果两端的M-LAG系统配置相同,则这两台设备可以组成M-LAG系统。DRCP超时时间是指peer-link接口等待接收DRCPDU的超时时间。在DRCP超时时间之前,如果本端peer-link接口未收到来自对端M-LAG设备的DRCPDU,则认为对端M-LAG设备peer-link接口已经失效。DRCP超时时间同时也决定了对端M-LAG设备发送DRCPDU的速率。
DRCP超时有短超时(3秒)和长超时(90秒)两种:
①若本端DRCP超时时间为短超时,则对端M-LAG设备将快速发送DRCPDU(每1秒发送1个DRCPDU);
②若本端DRCP超时时间为长超时,则对端M-LAG设备将慢速发送DRCPDU(每30秒发送1个DRCP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