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485通信电路图(3种常见的电路)

RS485抗噪音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支持多点通信,是工控行业首选串行接口。485规定的电气特性为2线,半双工多点通信。采用两线差分信号传输数据,具有抗共模干扰的能力。由于是半双工模式,因此通讯时需要切换收发状态。目前常用的485收发切换方案有以下几种:

1.传统RS485电路(带收发控制脚非隔离RS-485电路)
        传统的485应用电路如下图所示,采用3线控制,UART_RXD、UART_TXD和收发控制端UART_CON。

带收发控制脚非隔离RS-485电路

       控制策略如下:UART_CON为低电平,485处于接收状态;UART_CON为高电平,485处于发送状态。通过切换UART_CON的电平来达到485收发状态的切换。

2.硬件自收发切换 非隔离RS-485电路

这里写图片描述

       带收发控制脚的485在编程时需要切换控制端电平,增加了程序的复杂度。为了编程方便,常常将电路改为如上图所示的自动收发电路。这种采用分立元件搭建非隔离自动收发RS485电路的优点在于控制简单,收发控制脚不需要程序干预。

       虽然采用分立元件搭建的非隔离RS485自动收发电路解决了带收发控制脚非隔离RS485电路编程上操作复杂的问题,但受三极管切换速度、收发器内部接口阻抗等影响,分立元件搭建的自动收发切换电路降低了系统稳定运行的最大波特率。

3.收发切换隔离RS485电路

这里写图片描述

       带有隔离电路的485是最稳定的设计,需要选择隔离485芯片以及隔离电源,此方案成本相对于前两种方案会高很多。

        下面介绍一种485硬件收发切换电路实例。

485硬件切换电路

       485芯片采用MAX485芯片,电路使用NPN三极管开切换收发。控制原理是:MCU的UART的TX和RX引脚需要连上拉电阻(TX和RX在没有通信时均是高电平),防止刚上电TX和RX引脚电平不稳定引起收到扰乱数据。A上拉电阻B下拉电阻,终端并联120欧姆电阻,D10、D11、D12为三个防雷防浪涌的TVS管。

       接收: 默认没有数据时,UART_TX为高电平,三极管导通,MAX485芯片RE低电平使能,RO接收数据使能,此时从485AB口收到什么数据就会通过RO通道传到MCU,完成数据接收过程。

       发送: 当发送数据时,UART_TX会有一个下拉的电平,表示开始发送数据,此时三极管截止,DE为高电平发送使能。当发送数据‘0’时,由于DI口连接地,此时数据‘0’就会传输到AB口 A-B<0,传输‘0’,完成了低电平的传输。当发送‘1’时,此时三极管导通,按理说RO使能,此时由于还处在发送数据中,这种状态下MAX485处于高阻态,此时的状态通过A上拉B下拉电阻决定,此时A-B>0传输‘1’,完成高电平的传输。

       PS: 此时有人肯定也会有疑惑,发送数据‘1’,三极管导通RE低电平有效应该是接收使能,为什么芯片会是高阻状态?

       因为UART发送收据会有一定的格式,数据均以“位”为最小单位进行传输。在收发数据之前,UART之间要约定好数据的传输速率(即每位所占据的时间,其倒数为波特率)、数据的传输格式(有多少数据位、是否有校验位、奇校验还是偶校验、是否有停止位)。 平时数据线处于“空闲状态”(1状态)。当发送数据时,TX由‘1’变为‘0’维持1位的时间,这样收方检测开始位后,再等待1.5位时间就开始一位一位的进行数据传输。意思是说,已经确定好发送状态,电路发送‘1’此时RE有效,接收有效但有由于它处于发送阶段,此时芯片会处于高阻状态。

<think>嗯,用户问的是RS485通信协议需要哪些接线。首先我得回忆一下RS485的基本知识,确保自己理解正确。RS485是一种差分信号传输的标准,对吧?和RS232不同,它使用双绞线来减少干扰,适合远距离通信。 那接线方面,用户可能需要知道具体的物理连接方式。首先,RS485通常用两根线,A和B,或者有时候叫Data+和Data-,这两根线传输差分信号。这是关键点,必须提到。另外,可能还需要接地线,但接地需要注意什么?比如避免地环流,所以有时候会建议使用隔离器或者不接地面,这得解释清楚。 还有终端电阻的问题,尤其是在长距离传输时,两端要加匹配电阻,通常是120欧姆,防止信号反射。这点也很重要,用户可能需要知道为什么需要这个电阻以及如何连接。另外,如果是多点连接,比如多个设备,接线应该怎么处理?应该是总线拓扑,所有设备并联在A和B线上,不能星型连接,否则信号反射会更严重。 然后可能要考虑屏蔽层的问题,如果环境干扰大,使用屏蔽双绞线,并且屏蔽层正确接地。这里要说明接地的位置,通常是在一点接地,避免多点接地造成环流。 用户可能的应用场景是什么?工业控制?自动化系统?所以需要强调RS485的抗干扰能力和多点通信的优势。接线错误可能会导致通信失败,所以正确的接线步骤和注意事项都要涵盖到。 还有是否需要外部电源或者供电的问题?RS485只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标准,不涉及供电,所以如果设备需要供电,可能需要额外的线,比如Power over Data Line或者单独的电源线,但这不是RS485协议本身的部分,需要区分开。 可能用户遇到的常见问题,比如接线颠倒导致通信异常,A和B接反了怎么办?这时候需要说明如何检查极性,或者设备是否支持自动极性校正。另外,线材的选择,比如双绞线的绞合度,线径的影响,传输距离和速率的关系,这些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总结一下,回答的结构应该先介绍RS485的基本接线,差分信号线A和B,然后接地注意事项,终端电阻,总线拓扑,屏蔽线的使用,最后可能补充常见问题或错误。确保覆盖所有必要的接线部分,同时解释每个部分的作用和原因,帮助用户理解而不仅仅是步骤。</think>RS485通信协议的接线需要遵循以下关键点,以确保可靠的差分信号传输和抗干扰能力: 1. **基本信号线** - **A线(Data+)**:差分信号的正端 - **B线(Data-)**:差分信号的负端 $$ V_{AB} = V_A - V_B $$ 通过两根线的电压差表示逻辑状态(通常$+1.5V \sim +6V$为1,$-6V \sim -1.5V$为0) 2. **接地线(可选但建议)** - **GND线**:连接设备间的参考地电位 - *注意*:长距离时需避免地环流,推荐: - 单点接地(仅在主机端接地) - 使用隔离型RS485收发器 3. **终端电阻** - 在总线两端并联$120\Omega$电阻: $$ R_t = \frac{Z_0}{2} \quad (Z_0为线缆特性阻抗) $$ - 消除信号反射,尤其当线长超过$\frac{1}{10}\lambda$时($\lambda$为信号波长) 4. **接线拓扑要求** - 必须采用**总线型结构**,禁止星型连接 - 推荐线缆规格: - 双绞线(UTP/STP) - 线径$\geq 0.5mm^2$ - 特性阻抗$120\Omega$ 5. **屏蔽层处理(STP时)** - 屏蔽层单点接地 - 通过铜箔或屏蔽夹实现360°端接 **典型接线示意图**: ``` 主机 从机1 从机N ┌───┐ ┌───┐ ┌───┐ │ A ├───────┤ A ├─...───┤ A │ │ B ├───────┤ B ├─...───┤ B │ │GND├──┬────┤GND├─...───┤GND│ └───┘ │ └───┘ └───┘ ╧═ 120Ω │ 大地 ``` **注意事项**: 1. 最大节点数:32单位负载(1单位负载=12kΩ) 2. 传输距离: - 理论最大$1200m$(速率$\leq 100kbps$) - 实际建议$<1000m$ 3. 线序极性:A/B线接反会导致通信失败,新型芯片支持自动极性校正 实际工程中推荐使用带屏蔽的双绞线(如CAT5e),并在恶劣电磁环境下增加磁环滤波。多点通信时应避免T型分支,分支长度应小于$0.3m$。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