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SB简介

1、什么是eUSB

1.1 eUSB概念

        eUSB是原USB物理层上的补充,为了解决USB_phy低压需求的问题而出现的,eUSB可以将信号电平降至1.2V甚至更低,与此同时可以优化电源效率。
        概括为:一种用于芯片间互联的低电压、低功耗的内部接口。

1.2 应用背景

        智能终端设备的尺寸追求越来越小,但为实现各类多样化功能的组件越来越多。这就使得缩减接口尺寸以便增加更多的组件成为了当务之急。然而,不断缩减的SoC节点尺寸导致栅极氧化层越来越薄,只能支持更低的电压。当工艺节点为7nm及以上时,USB 2.0可继续集成到 SoC中,而当工艺节点为5nm及以下时,eUSB2则更适合集成到SoC中或者集成到其他器件中,从而作为器件间接口与SoC轻松互连。USB 2.0将继续作为标准连接器接口。

图1.1 eUSB功能实现图

        以USB2.0为例,其需要在3.3V的I/O电压下才能工作。为解决这一难题,USB开发者论坛在2018年发布了eUSB2 规格。嵌入式USB2 (eUSB2) 规格是对USB 2.0规格的补充,前者通过支持USB 2.0接口在1V或1.2V而不是3.3V的I/O电压下工作,解决了接口控制器与 SoC工艺节点集成的相关问题。eUSB2 可让SoC体积更小、更节能,从而使工艺节点继续扩展,并提高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应用中的性能。如图1.1通过eUSB Repeater 实现了集成eUSB2接口的SoC依旧维持USB2.0的图1.1正常功能实现图。

1.3 eUSB操作模式

        根据eUSB的配置方式分为本地模式(Native mode)中继器模式(Repeater mode),如下图所示

图1.2 eUSB操作模式

1.3.1 本地模式

        eUSB2可以直接连接同一电路板上面的两个设备如上图所示,对于集成了eUSB2的SoC支持eD+/eD-直接相连。这种模式下可以预先设定连接速度,连接速度分为低速、全速和高速,或者限制为支持速度的子集。

        特点:本地模式可以解决USB 3.3v电压的工作问题,允许典型的互连布线长度10英寸及以上,不需要考虑大型互操作系统生态系统的特性问题。同时本地模式是专用内部连接,它与外部USB端口不兼容

1.3.2 中继器模式

        任何支持eUSB2的SoC都可以与外部的eUSB中继器配对以保持主机集线器和设备的完整USB生态系统互操作性和向后兼容性。eUSB2中继器可以配置为主机中继器、设备中机器和基于SoC命令交换的双角色设备中继器。

        主机与设备都支持eusb:

        仅主机支持:

      

        仅设备支持:

        特点:eUSB2中继器的USB接口可以任何标准的USB连接器配对,并且可以连接到USB主机、集线器、设备等其他基于eUSB中继器的应用。

2. USB 2.0和eUSB2

        eUSB中继器是一种外部电平转换中继器,实现SOC使用1.2V或者更低电压的I/O。如下图2.1实现的一个典型的USB高速测试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USB和eUSB的数据内容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其差分信号的振幅具有明显的差异,很明显eUSB的摆动振幅要明显小于USB,大约是USB振幅的一半左右,这正是eUSB的功能特点,即降低了I/O电压。

图2.1 USB高速测试数据

        

        eUSB2作为对USB 2.0 规格的物理层补充,弥补了I/O电压间隙,因此,设计人员可在器件级别集成eUSB2接口,同时在系统级利用和重复使用USB 2.0接口。eUSB2支持板载器件间连接(通过直接连接),也支持通过eUSB2转USB 2.0中继器。

        eUSB2可显著降低I/O功率,提高电源效率,同时支持工艺节点继续扩展。下表展示了USB2.0和eUSB2之间的特性差异。

特性USB2.0eUSB2
信号接口D+/D-eD+/eD-
I/O电压3.3V1V或1.2V
支持的数据速率

低速:1.5Mbps

全速:12Mbps

高速:480Mbps

低速:1.5Mbps

全速:12Mbps

高速:480Mbps

连接

器件间

开箱即用

器件间

通过中继器可直接使用USB2.0

### EUSBD USB 相关技术问题与设备驱动 EUSBD 是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 USB 驱动开发框架,通常用于简化 USB 外设的开发过程。以下是关于 EUSBD 的几个核心概念和技术细节: #### 1. **USB 协议基础**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通用串行总线标准,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外设连接。NXP 微控制器支持多种 USB 功能模式,包括主机模式、设备模式以及 OTG 模式[^2]。 - 主机模式允许微控制器作为主控端管理其他 USB 设备。 - 设备模式下,微控制器充当被控制的外围设备。 - OTG(On-The-Go)模式则提供了动态切换功能,使同一硬件可以在不同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 2. **EUSBD 开发框架概述** EUSBD 提供了一种抽象层来封装底层 USB 协议栈的操作,使得开发者能够更专注于应用逻辑而非复杂的协议实现。其主要特点如下: - 支持多平台移植:通过适配层设计,可运行于各种 MCU 架构上。 - 易用性高:提供丰富的 API 接口,减少手动配置工作量。 - 性能优化良好:针对实时性和资源占用进行了精心调整。 #### 3. **生成器对象的应用背景** 虽然上述提到的内容偏向 Python 中的生成器机制[^1],但在讨论 USB 数据传输时也可以类比理解某些特性。例如,在批量读取或发送大量数据包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数组存储方式可能会消耗过多内存空间;而利用类似于生成器的思想,则可以通过流式处理降低整体开销。 具体到实际编码层面,假设我们需要编写一段程序用来连续采集传感器数值并通过 USB 发送给 PC 端显示,那么可以考虑使用循环结构配合 yield 关键字构建高效的解决方案。 ```python def sensor_data_stream(): while True: value = read_sensor() # 假设有这样一个函数可以从物理接口获取当前测量值 if not value: break # 如果检测不到有效信号就终止流程 yield value # 向调用方逐条传递最新采样结果而不一次性加载全部历史记录 for data_point in sensor_data_stream(): send_over_usb(data_point) # 将每次产生的单个样本立即推送出去 ``` 以上片段展示了如何借助生成器模型完成按需生产并即时分发的任务需求,这正好契合了现代物联网节点间通信对于低延迟和节省带宽的要求。 #### 4. **常见错误排查指南** 当遇到有关 EUSBD 或者任何其它形式的 USB 连接异常状况时,请按照以下思路逐步定位原因所在: - 检查固件版本是否匹配目标芯片规格说明文档中的推荐范围; - 确认电路板布局合理无误特别是电源供应部分是否有足够的稳定性支撑高速交换操作所需电流强度; - 测试环境变量设置恰当与否比如操作系统内核参数或者第三方库依赖项更新状态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兼容性障碍现象发生。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