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创造优势

今天早上,我在读一本回忆录。

我觉得下面的段落很有意思,贴出来与大家分享。

标题是我起的,可能不是很确切。尤其是第四段和第五段,其实是说,项目中哪一个环节,能够最快地取得回报,就从这个环节入手搞。收回资金后,再向其他环节扩展。

==================

一、

1978年,我到欧洲访问,去了英国、法国、希腊和瑞士。

我首先到了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这里气候很干旱,而且夏季不下雨。这种情况按我们的思维方式,为了种粮就要改天换地,大兴水利。但法国人没有这样做,而是种葡萄和其他耐旱的各种作物,在此基础上就酿造成了享誉世界的法国葡萄酒,农民相当富裕。

接下来,我到了英国,看到东海岸小麦长得很好,而西海岸全是种的草。我们感到很奇怪。一问才知道,东海岸日光充足,适合种小麦;而西海岸阴雨绵绵很少见到太阳,种草却非常好。他们就在这里发展畜牧业,养牛、搞牛奶加工。

然后,我到了希腊,到丘陵地区参观。这里很干旱,而且夏季没有雨。如果按我们的思维方式,农业生产条件很艰苦,就要搞大寨田、海绵田、梯田,要大修水利。但他们没有这么做,而是漫山遍野地种橄榄,榨橄榄油,农民生活水平还很高。

二、

1981年,我去河南省兰考县。那里是沙土地,非常适合种花生,而且产量很高。但由于"以粮为纲",粮食要自给,不允许种花生,只好种玉米,而产量却非常低,农民对此意见大得很。

三、

1983年,我到了山东的鲁西北,那里主要是盐碱地。这种盐碱地除少数严重的地区外,很适合种棉花,其产量还不很低。但多年来不允许他们种棉花,只能种粮食。结果越是强调种粮食,粮食产量越低,农民越没饭吃;越没饭吃越强调种粮,恶性循环。

四、

再说工业。

多年来,我们搞工业都强调"不搞无米之炊",所以一切都得从原料、从头搞起。比如办钢铁,首先就要找矿、选矿,还要搞焦煤,再修铁路,然后炼铁、炼钢、轧钢,再造各种机器设备。

但我们是个贫矿国家,矿石含铁量不高,用很多矿石才能炼一吨铁。我们的铁矿、煤矿主要在西部,因此要从很远的地方运送原料。这样,我们搞一个炼钢厂周期要多长?建设规模要多大?投资周期要多长?资金回收率多慢?

改革开放以后,沿海的一些城市干脆先从下游搞起,先搞轧钢,钢锭从哪里来?进口。一轧钢马上就有了效益,可以销售,资金很快收回来,然后再往上游搞炼钢,没有生铁也是从国外进口。这样建设周期短、资金回收快。

五、

化纤也是个问题。

过去要搞化纤,就得先搞石油,搞炼油,然后搞出化纤的原料,然后再抽丝。

后来,有些化纤厂,干脆从抽丝开始搞,由后向前搞,从最终成品开始搞。江苏仪征化纤厂就是这样搞起来的,很快搞起来,很快就有了收益,然后再接上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