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供电系统
总结内容:
电力系统频率与电压、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电力负荷和负荷曲线、三相用电设备组的负荷计算、供电系统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供电系统计算负荷的确定、供电系统的无功补偿、短路故障和短路电流计算、三相交流电网短路的过渡过程、无限大容量电网三相短路电流计算、短路计算对电力系统阻抗的考虑、异步电动机对短路电流的影响、低压电网短路电流的计算、变电站及其主接线、高压开关电器、低压配电装置、互感器、配电装置、电力变压器、电气设备的选择与校验、港口电网接线方式、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继电保护、港口供电系统的保护装置、港口供电网络的继电保护、港口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变电站自动装置、接地方式
提示:本文章是本人结合所学的课程进行总结所写,如果大家感兴趣,直接从目录里找需要的看。本文很长,切忌一口气读完
文章目录
前言
简介:
大家好,接着之前的电机学,现在我开始总结港口供电系统。截止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没找到写这些文章的意义……现在之所以仍在进行对知识点的总结,首先是因为目前我处于隔离期间,闲的无事,不妨写一写,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其次是因为我本身是一个有毅力的有志青年┗( ▔, ▔ )┛感觉直接放弃多少有点惋惜,所以干就完事了。作为某海事大学电气专业,港口供电系统可以说是我们的专业课中的最具有特色的课程,同时也是我学的最好的、最具有分量的几个课程之一(主要是老师教的好,在此感谢王莹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正是因为它尤其的重要,所以我决定好好研究研究。以下便是我对港口供电系统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总结。
本人学艺不精,有一些知识点地方可能存在瑕疵,希望各位大佬可以多多指教。
以下是本篇文章正文内容:
第一章——概论
一、基本概念
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等随自然演化而成的动力资源是能源的直接提供者,称为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电能是由一次能源转化而成的,称为二次能源。
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是由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及用电设备组成的。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最庞杂的工程系统之一。是以交流为主干,以直流输电为辅的交直流混合系统。
电力网 — 输送电能的通道。
变电站 — 变换电压、交换电能的场所。
配电站——只有受电、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而没有变压器站所
换流站——交流电与直流电进行转换的站所
电能用户——所有用电单位
大型企业,进线电源为35kV以上,须经两次降压才能送到负荷(设备)、中、小型企业进线电压为10kV,由市内变电站提供、部分小微企业进线电压为220/380V,由市内变电站提供。
电力系统的标准频率和电压
二、电力系统的标准频率和电压
标准频率——工业频率(工频),我国交流电力系统的标准频率为50Hz。
(1)1kV以上系统的标称电压:
特高压:1000kV
超高压: 750kV、500kV、 330kV
高压: 220kV、110kV、 66kV、35kV、20kV、18kV、15.75kV、13.8kV、10kV、6kV、3kV 等
直流输电:± 800kV、± 500kV
(2)低于1kV系统的标称电压:
交流:220V、380V、660V
直流:110V、 220V、440V
(3)供电质量:电压、频率 、波形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分为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前两种称为小接地电流系统、非直接接地系统。而后两种又称为大接地电流系统
1.电源中性点不接地
(1)正常运行
(2)当发生单相接地时
图中C相发生短路接地,**C相对地电压为0,A、B 相电压升高为 √3 倍,流过A、B 相的电流增大到 √3 倍,C相电流增大到 3 倍。**电压相量按该电压下标的次序的画法。
(3)经验公式:IC = UN(Loh + 35Lcab)/ 350
IC:单相接地电流(A) , UN:系统标称电压(kV) , Loh:架空线路总长(km) , Lcab:电缆线路总长(km)
注:系统同一电压等级有电联系的所有线路
(4)优点:单相接地时,线电压不变,三相设备正常工作。
缺点:非故障相对地升高,绝缘要求高。接地电流较大时,接地点会出现电弧,引起谐振,产生过电压。
2.电源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消弧线圈——感抗很大的铁心线圈
(1)适用范围:3~10kV—— ≥ 30A , 10kV —— ≥ 20A , ≥20kV—— ≥ 10A 的系统
(2)补偿程度(3种)
若是完全补偿,则在正常运行时谐振;若是欠补偿,则在某些线路退出,还可能谐振;若是过补偿,过补偿度5%~10%,较为满足要求。
(3)优缺点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3.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
(1)适用范围:用于 220/380V 和 ≥ 110kV的系统。
(2)优点:单相接地时,对地电压不升高。绝缘要求低。 较安全。
缺点:短路电流大,马上切除。
4.电源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1)电源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电阻值为几百至几千欧姆)
其可以限制单相接地电流、有效消除谐振过电压、一定程度限制单相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
用于发电机−变压器单元接线的200 MW及以上的发电机。用于架空线路为主的较小城市的配电网。
(2)电源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电阻值选择—把接地电流限制在600 ~ 1000 A)
其可以限制接地故障电流、快速切除单相接地故障。
电缆线路多的配电网,单相接地电流大,可达100 ~ 1000 A,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无法完全消除接地点电弧和抑制谐振过电压。
电缆线路瞬时性故障的概率很小,单相接地故障运行时间过长,很容易形成相间短路。
第二章——港口电力负荷计算
一、电力负荷和负荷曲线
(1)电力负荷的分级
①一级负荷:停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设备难以修复的损坏,或国民经济极大的损失,或产生重大政治影响,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
供电要求——不允许停电。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甚至是两个独立电源点供电。
独立电源——供电连续性不受其他电源影响的电源。不同的发电机
独立电源点——不同地点的独立电源。不同发电厂、变电所,或自备发电机。
②二级负荷——比例最大:停电,将造成生产设备局部损坏,或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或造成大量废品,大量减产。
供电要求——允许短时停电。由双回线(最好来自不同的变压器)供电,也可单回专线供电。
③三级负荷:一般电力负荷(非 一、二级者)。
供电要求——无特殊供电要求,允许较长时间停电。可用单回线路供电。
(2)用电设备的工作制
**①长期连续工作制:**设备长期连续运行。
特点:负荷基本均匀、稳定、三相对称,cosφ 高且稳定。
②短时工作制:设备工作时间短,停歇时间长 。如机床上某些辅助电动机。在负荷计算中所占比例小,需用系数小。
③反复短时工作制(周期一般不超过10 min):设备时而工作,时而停歇,如此反复运行,工作周期一般不超过10 min。例如 : 电焊机、吊车、提升机
特点:负荷变化大,除短时承受冲击负荷外,经常处于低负荷状态,cosφ 低
暂载率 (又称工作持续率)——一个工作周期内,工作时间与工作周期的百分比 :
(3)几个基本概念:
负荷曲线:电力负荷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
年最大负荷 Pmax:全年中负荷最大的工作班内消耗电能最多的半小时的平均功率,亦称为半小时最大负荷 P30
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Tmax ——电力负荷按年最大负荷持续运行,消耗全年实际电能所需的时间。反映工厂负荷是否均匀的重要指标。
平均负荷 Pav ——电力负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与这段时间的比 。
负荷系数(负荷率) KL ——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对单台设备为额定容量)之比 。表征负荷曲线的平坦程度,反映了工厂用电设备使用效率。
KL = Pav / Pmax = Pav / P30
α = Pav / P30 β = Qav / Q30
二、三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
负荷计算方法——需要系数法、二项式系数法、利用系数法、估算法(如单位产品耗电量法)。
计算负荷 Pe是等于用电设备组设备容量的叠加,那么先抛出一个问题,P30是否等于Pe?显然是不等的,其存在着很多因素,这就是需要系数法的由来。
1、需要系数法
(1)公式:P30 = KLK∑Pe / ηlη = KdPe
(η:平均加权效率 K∑:同时运行系数 KL::平均加权负荷系数 ηl:网络供电效率,配电线路末端功率与首端功率之比。一般0.95~0.98 Kd:需要系数)
需要系数:用电设备组在最大负荷时需要的有功功率与设备容量的比值。是综合系数,与工作性质、设备台数、设备效率、线路损耗,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生产组织。
(2)设备容量——与工作制有关
长期连续工作制和短时工作制的用电设备组,设备容量就是各铭牌额定容量之和。
反复短时工作制的用电设备组,设备容量就是将设备在某一暂载率下的铭牌额定容量统一换算到一个标准暂载率下的功率。
换算原则:不同暂载率在同一周期 T 内发热相同
有 Pe2ε = PN2εN →→→ Pe = PN√(εN / ε)
(ε:规定的暂载率、εN:额定容量对应的暂载率、PN:额定容量)
(3)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①单台设备:P30 = PN / η , Q30 = P30tanφ
②设备组:两台设备,取 Kd = 1,两台电机 P30= PN1 / η1 + PN2 / η2
P30 = KdPN
Q30 = P30tanφ
S30 = √(P302 + Q302)
I30 = S30 / UN√3
③多设备组:同时系数、参差系数、综合系数应为0.7~1.0
P30 = K∑P∑P30i
Q30 = K∑Q∑Q30i
S30 = √(P302 + Q302)
I30 = S30 / UN√3
(4)优点——适用任何性质的企业。几十年经验,系数比较完整和正确。
不足——对设备少、容量相差大的车间,计算精度差。(存在尖峰负荷)
三、供电系统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
1、电力线路的功率损耗
(1)线路模型——∏型等值电路
对于供电系统线路C较小、电压较低,损耗很小,一般忽略
等边三角形排列,a1 = a3 = a3 = a,aav = a
水平等距排列,a1 = a2 = a, a3 = 2a,aav = 1.26a
(2)有功损耗 △PL : △PL = 3I302R
(3)无功损耗 △QL: △QL = 3I302X
2、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PL = △P0 + β2△Pk ≈ 0.02S30
△QL = SN(I0% / 100 + β2Uk% / 100) ≈ 0.1S30
3、供电系统的电能损耗
△WL = △PLτ
△WT = 8760△P0 + △Pkβ2τ
四、供电系统的无功补偿
1、功率因数
φ = φu - φi :称为功率因数角,也是阻抗角。
负荷的 cosφ 只与负荷参数和系统频率有关,与电压φu、电流φi无关。
(1)功率因数太低存在的问题:发电和供电设备的容量要求增大、线路和变压器损耗增大、线路和变压器电压降增大。用电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2)几种功率因数:瞬时功率因数(可计算,也可由功率因数表(相位计)直接读出)、(加权)平均功率因数(是考核的依据)、自然功率因数、总功率因数
2、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方法(生活中)
(1)感应电动机的选择与使用
异步电动机在70%额定功率以上运行时,功率因数和效率最高。满载为0.7——0.9;空载0.2——0.3。
应①合理选择电动机、②以小代大,防止“大马拉小车”、③轻载降压、④变频运行、⑤消除或限制空载、⑥避免轻载和空载
(2)大型电动机采用同步电动机
通过调节励磁,可发出无功,也可消耗无功;由于功率因数大,外形尺寸小;损耗低,效率高;采用强行励磁,提高系统稳定性;可采用低速电动机,省去减速箱;恒速;转矩与电压成正比,波动小;造价高、控制复杂、维护麻烦;
(3)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变压器的负载率在60%以上比较经济。空载无功功率为满载运行时的无功功率的80%。
所以要避免轻载,经济运行。应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以小代大;两台以上考虑经济运行。
(4